唐小沿跟着巴叔刚走没多远,昨天那挑水的年轻人就挑着空水桶迎面走来,巴叔远远地就招呼道:“小芦!这小伙是从凌云城逃难过来的勒,我带他去吃点东西,你有多余的褂子给他一件伐?”
小芦稍稍打量了一下唐小沿,点点头道:“小伙,叫我小芦!我待下给你找件褂子,你先跟巴叔去吃点东西好勒!”
唐小沿颇为感动,真是些好赢啊!
他赶紧向小芦介绍自己:“谢谢小芦哥勒!我叫汤言,从凌云城逃来的!”
小芦点点头,朝他微笑了一下,双方交错而过,唐小沿跟着巴叔走上了小山腰。
过了一会,唐小沿已经坐在巴叔的竹楼上了,他面前是个火塘,余火堆上面的铁钩挂着个铸铁水壶,里面的水是温热的,他拿着一块烤薯头,装模作样的大口吃着。
幸好巴叔给了他食物后就到下面给那些植物浇水了,没看见这家伙对着烤薯头难以下咽的窘状!
唐小沿实在吃不下噎人的薯头,撕下芭蕉褂子的一角,把剩下的薯头抱起来塞进了裤衩的兜里,这一幕刚好被上来的小芦看到。
小芦顿时加重了对唐小沿的同情心,没到做饭的时间,他们也暂时只有烤薯头可以吃,小芦一边安慰唐小沿,一边递给他一件短褂,口中说道:“汤小伙!没关系勒,你尽管吃!烤薯头还多勒!”
唐小沿接过短褂,一边背过身去脱下芭蕉褂子换上短褂,一边说道:“我饱了勒!谢谢小芦哥的褂子,我以后会还你的勒!”
小芦一边摆手,一边道:“一件褂子算啥勒!不用还勒!”
这时巴叔也走进了竹楼,对唐小沿问道:“汤小伙!你是一个人伐?你亲人勒?”
唐小沿摇摇头,他不敢胡乱编,这时摇头让对方自己去想象是最好的方式。
果然巴叔和小芦见状似乎被勾起了什么,同时都黯然下来,几个人默哀片刻,巴叔打破沉默道:“小汤勒!那你在这里安顿下来好勒!我带你去见南叔伐!他会给你安事勒!保证不会饿着你勒!”
小芦也道:“对伐,小汤勒!南叔是我们村村长,他会给你安事的勒,你待会跟着我和巴叔去找他勒!”
唐小沿心中松了口气,他还以为这嘎达里只有这两个农民勒!
那他只得另外找地方打听消息了!
于是他对两人谢道:“谢谢巴叔,谢谢小芦哥勒!你们村叫什么名字勒?”
巴叔答:“我们村叫上三村,再往这幻甲山里面走就没有人烟勒!我们是最后一个村子勒!”
这个信息有点重要!唐小沿赶紧记在心中,他一边点头一边心中奇怪:幻甲山?这名字好奇怪啊!
唐小沿没在两人的竹楼待多久,巴叔很快就带着他往山坡后面走去,小芦本来也要跟着一起,但巴叔叫他留下看守这些木央苗,这下唐小沿才搞清楚他们种的这种植物原来叫木央。
根据巴叔的介绍,这木央是幻甲山上三村附近特有的药材,非常贵重,巴叔和小芦就是专门种植这木央的,上三村很多讨生活的村民都是靠种植木央过活。
一路上唐小沿不动声色地向巴叔套了不少话,上三村是幻甲山深山出来的第一座村,它附近几十里还有个下三村,包括周围几个村子主要的出产就是木央,至于这木央有何用处,巴叔只晓得是贵重药材。
上三村大约有几百人,村长南叔也是村里的药师,药师就算作医师一类的,负责给人治病,同时收集和加工药材,整个上三村和下三村就只有南叔这一个药师,他在村里非常受人尊敬。
巴叔带着唐小沿穿过几片树林,转到山坡的另一边,土路前方通向了一片泥墙瓦舍,这一片房子组成的一个村子,就是上三村了。
进村后土路就变成了石板铺路,路有几米之宽,路边是一条山上流下来的溪水,被石块砌成了水沟,像是华夏南方的某些古镇。
溪水带来了清凉的感觉,村子里的环境竟然非常干净!
沿着石板路,巴叔带着唐小沿往村子中心走,一边和来往的村民打着招呼,有些村民则好奇地打量着唐小沿。
唐小沿特地为接触异世界的人而把自己的头发都剪短了,这时候迎面过来的村民大多数的发型竟然和他相似,都是一头短发,有些年事高的老年人戴着包头巾,有些青年则栓着头绳,环脑袋一圈。
至于妇女们的穿着则要花哨得多,头上带着布巾的冠饰,颇有些像华夏南方的几个少数民族的打扮,短裙上绣着花,脚下一般穿着草鞋,也有穿绣花布鞋的。
民风看起来比较开放的样子,唐小沿被打量的同时也在好奇地四处观察。
没走多久,巴叔和唐小沿来到村子中心,这是个石板铺成的广场,广场中间的石台围着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树荫下石台上坐着一圈男男女女的老年人,一片安详的气氛。
巴叔带着唐小沿走到一间开着的铺子前,唐小沿跟着他跨过木门槛进入铺子,就见一位老者坐在铺子里端一张书桌后面,手持毛笔,正在写字。
房间内另一面墙上满是一格格的药抽屉,抽屉前是个柜台,此时柜台里站着个年轻人,好奇地打量着唐小沿。
巴叔走到书桌前就站住了,没有说话,那老者胡子一翘一翘地正在专注地写字,唐小沿往纸上一看,他写的是繁体古文。
幸好从小外公就憋着他读道书道经,顺带教会他认识了很多繁体字,要不然现在看见老者书写的文字,他怕是要两眼一抹黑了。
过了一会,老者收笔,抬头看着巴叔道:“巴叔,你来找我做什么?身体有病了么?”
巴叔赶紧回到:“南叔,我身体好的勒!这小伙是从凌云城逃来的,饿了几天勒,我带他来找你安事勒!”
南叔转头打量起唐小沿,唐小沿赶紧朝南叔微微一躬,南叔点点头道:“小伙,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汤言,南叔。”唐小沿回答。
“名字起得不错!看你不像是在地里讨生活的人,你会什么?读过书吗?会写字不?”南叔开始盘问唐小沿。
唐小沿赶紧回答:“读过一点点书,会写几个字,但写的不好,我现在一无所有,但求有个可以凭力气吃饭的活路就行。”
南叔听后微笑起来,说道:“说话有条有理,至少是个伴读的书童吧?现在暂时没有文字方面的事给你做了,小安!你查下还有什么空缺的事位?”
柜台后面的青年答应一声,拿出一个账本样的本子,在上面翻看,过了一会回答道:“南叔,目前只缺种木央的,贰山西侧地已托计老二照顾了两个月了。”
南叔听后点点头,对唐小沿道:“你愿意种木央吗?这药材每年收获四季,只要种得好,足够你吃穿不愁。”
唐小沿点头道:“我愿意,谢谢南叔照顾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