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溪轻轻摇了摇头,谦虚地说:“张主任,您可别捧我了。县医院和村里看病可大不一样,我这心里还是有点没底。不过我会全力以赴的,不管结果如何,至少努力过就不后悔。”
“嫂子您就放一百个心!”张汉迪语气坚定,眼神中满是信任,“我相信您一定能顺利通过考试,到时候咱们县里的老百姓,可就多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等您进了县医院,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林悦溪心里暖烘烘的,感激地说道:“张主任,客气了!……”
这时,陆城和其他几位战友也凑了过来。
陆城笑着搂住林悦溪的肩膀,一脸骄傲地说:“我对悦溪有十足的信心,她肯定行!”
张钊凯拍了拍陆城的肩膀,咧着嘴笑道:“那肯定的,嫂子这么厉害,咱们就等着好消息就行了!”
傅永也在一旁点头附和:“没错,嫂子要是通过考试,这可是咱们大家伙儿的喜事。”
看着大家对自己的信任与鼓励,林悦溪只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
“谢谢各位的关心,我一定会考上的……”
……
很快,考医师资格证的那天就到来了。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林悦溪便从睡梦中醒来。她轻轻起身,生怕惊扰到还在熟睡的家人。
简单洗漱后,她正准备去厨房弄点早餐。
却不知陆城何时也起了床,正在为自己准备早餐。
陆城见她进来,连忙把她推出厨房道,“悦溪,你今天去考试,就别动手了,我做给你吃……”
林悦溪只得退出厨房,准备一下要去考试的东西。
当一切准备好走到餐桌前时,看着陆城精心准备的早餐,
林悦溪看着餐桌上摆放的早餐,一份热气腾腾的鸡汤面,嫩黄的面条卧在醇厚的汤中,几缕翠绿的葱花点缀其上,一旁还摆着一个煎得金黄酥脆的荷包蛋,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陆城,你这……”林悦溪的声音带着些许惊讶与感动。
陆城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悦溪,今天对你来说是大日子,我特意早起去集市上买了只鸡,熬了这鸡汤,想着让你吃得饱饱的,精神十足地去考试。快尝尝,合不合口味。”
林悦溪坐下来,轻轻挑起一筷子面条放入口中,鸡汤的浓郁鲜香瞬间在味蕾上绽放。她的眼眶微微泛红,抬眸看向陆城:“好吃,太好吃了。陆城,谢谢你。”
陆城在她身旁坐下,温柔地说:“别这么见外,你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今天我能做的,就是给你加油打气。”
这时,陆子彦和陆汐芸也睡眼惺忪地从房间里走出来。“妈妈,早上好。”两个孩子奶声奶气地说道。
“宝贝们早上好,快来吃早餐。”林悦溪招呼着孩子们。
陆子彦看着桌上的早餐,眼睛一亮:“哇,今天的早餐好丰盛,是因为妈妈要去考试吗?”
陆城点点头:“对呀,子彦,你和妹妹要给妈妈加油,妈妈今天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
两个孩子用力地点点头,陆汐芸跑到林悦溪身边,抱住她的胳膊:“妈妈,你一定会考上的,我和哥哥等你回来。”
林悦溪很想说,这县里面的医师资格证书,对我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你们紧张成这样干嘛?
但是看着父子三人这样的关心,林悦溪便不再说话,只是
再次检查了考试要用的物品,将那本反复翻阅的医学笔记小心地收进家里的抽屉里,考场是不允许带的。
之后,又叮嘱陆城送两崽子去学校报名,才放心的去了县卫生局考场。
林悦溪抵达县卫生局考场时,晨光才刚刚穿透淡薄的云层,将柔和的光芒洒在这片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地方。
考场外已稀稀落落站着一些考生,他们或低头默背知识点,或神色紧张地来回踱步,无形的压力如一张细密的网,笼罩着整个考场。
林悦溪有些好笑,不就考个医师资格证而已吗?怎么感觉和高考一样?有必要吗?
对了,明年就是1977年,要高考了,我考完这个是不是该准备高考了。
林悦溪正在想着明年高考的事,考生们陆续到来,考场外逐渐热闹起来。
有人在小声讨论着考试重点,有人则满脸忧虑地诉说着自己的紧张。
林悦溪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根本不知紧张为何物,偶尔有考生投来好奇的目光,他们在疑惑,这个衣着朴素却气质沉稳的女子为何如此淡定。
终于,考场大门缓缓开启,监考老师鱼贯而出,开始组织考生入场。
林悦溪站起身,随着队伍稳步迈进考场。
进入考场,找到座位坐下后,林悦溪有条不紊地摆放好文具,再次检查一番,确保万无一失。
环顾四周,她看到有的考生额头沁出细密汗珠,双手不自觉地颤抖;
有的则紧紧握着笔,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而林悦溪,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却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那是源于她内心深处对知识的笃定与自信。
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林悦溪快速浏览了一遍题目。
刹那间,她仿佛进入了一个熟悉的医学世界,那些平日里烂熟于心的病症、药理、治疗方法,如同灵动的音符,在她脑海中奏响一曲和谐的乐章。
她提笔开始作答,笔下的字迹工整而流畅。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题,对她而言就像是在田间悠然漫步,每一个知识点都精准地跃然纸上。
无论是人体生理结构的细节,还是各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她都回答得简洁明了,一气呵成。
然而,当翻到第二页时,一道关于疑难杂症诊断与治疗的案例分析题,如同一道陡峭的山峰横亘在她面前。
题目中描述的病症极为罕见,症状错综复杂,涉及多个医学领域的知识。林悦溪微微皱眉,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但很快,她便调整好状态,脑海中迅速梳理着自己所学的知识体系。
她想起曾在一本古籍医书中看到过类似病症的记载,又联想起在村里行医时遇到的一位患者,虽病症不完全相同,但其中的诊断思路却给了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