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现代魂 第154章:奇谋定计震江东
营帐内,烛火摇曳,将林小羽的身影拉得修长。他紧盯着摊开在案几上的江东布防图,眉头紧锁,手中的狼毫笔无意识地轻点桌面,发出“哒哒”的轻响。庞统、徐庶二人分坐两侧,神色凝重,室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子敬来信,孙权听闻我们在荆州日益壮大,已然坐不住了。近日,周瑜正调兵遣将,大有挥师西进,夺回荆州之势。”林小羽打破沉默,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徐庶微微颔首,目光在地图上扫过,手指落在柴桑一带,缓缓说道:“周瑜善于水战,江东水军更是精锐,我军若与之正面交锋,只怕讨不到好处。荆州新定,民心未稳,粮草军备也需时间整备,此时不宜贸然开战。”
庞统抚着短须,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话虽如此,但一味防守绝非良策。江东虎视眈眈,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方能掌握先机。”
林小羽目光一亮,看向庞统:“士元可有妙计?”
庞统不慌不忙,起身走到地图前,拿起一支令旗,在南郡与江夏交界处插下,说道:“此地名为夏口,乃荆州与江东水路咽喉。周瑜若要西进,必然途径此处。我们可在此设伏,先挫其锐气。”
徐庶微微皱眉,提出质疑:“夏口地势开阔,虽有水域之便,但江东水军擅长水战,我们贸然设伏,一旦被识破,恐有全军覆没之险。”
林小羽沉思片刻,目光在地图上逡巡,忽然眼睛一亮:“我有一计,可与士元之计相辅相成。我们可在夏口上游,利用地形打造连环战船,表面上是为了增强水战实力,实则暗藏机关。周瑜自负甚高,见我军打造连环战船,必定以为有机可乘,定会冒险进攻。”
庞统拊掌大笑:“妙哉!主公此计与我不谋而合。我们再在战船之上堆满易燃之物,待江东水军靠近,以火攻之,必能大破敌军。”
徐庶也点头表示赞同:“此计虽妙,但还需有人前去江东,散布假消息,诱使周瑜上钩。只是这人选……”
三人目光交汇,心中都想到了同一个人——诸葛亮。诸葛亮足智多谋,且曾与江东诸人有过交集,由他前往江东,再合适不过。
林小羽当机立断,命人请诸葛亮前来。不多时,诸葛亮一袭白衣,手持羽扇,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营帐。
林小羽将计划和盘托出,诸葛亮听完,微微一笑:“主公此计甚妙,亮愿前往江东,见机行事。”
林小羽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眼中满是信任:“一切就拜托孔明了。此去江东,危机四伏,你务必小心行事。”
诸葛亮拱手道:“主公放心,亮定当不辱使命。”
几日后,诸葛亮带着几名随从,乘坐一艘快船,顺江东下,前往柴桑。与此同时,林小羽也在荆州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战事。他亲自督造连环战船,挑选精锐士卒,日夜操练,只等诸葛亮传来消息。
柴桑城内,周瑜正在营帐中与众将商议军情。这时,一名士兵匆匆入帐,呈上一封书信。周瑜打开书信,脸色骤变,将书信狠狠摔在地上:“诸葛亮,你好大的胆子!”
众将面面相觑,鲁肃捡起书信,只见上面写道:“林小羽深知江东欲夺回荆州,特在夏口打造连环战船,以图与江东水军一决高下。若周公瑾有胆,可前来一战。”
鲁肃眉头紧皱,说道:“都督,此信恐有诈。诸葛亮诡计多端,我们不可轻易上当。”
周瑜冷哼一声:“哼,我岂会不知?但林小羽如此挑衅,我若不应战,岂不让天下人耻笑?更何况,他打造连环战船,正合我意。战船相连,行动不便,一旦起火,必将全军覆没。”
众将纷纷点头称是,唯有黄盖站了出来,说道:“都督,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我们虽擅长水战,但荆州水军也不容小觑。贸然进攻,万一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周瑜心中不悦,但念及黄盖是江东老将,不好发作,只是说道:“公覆不必多虑,我已有万全之策。此次出兵,定要让林小羽知道,江东水师的厉害。”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入帐禀报:“都督,诸葛亮求见。”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冷笑道:“来得正好,我倒要看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诸葛亮被带入营帐,见了周瑜,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亮久闻周公瑾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周瑜冷哼一声:“诸葛亮,你我各为其主,不必惺惺作态。你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亮此次前来,是为了劝都督退兵。荆州乃我主刘备之地,如今民心思定,百姓安居乐业。若江东贸然兴兵,必将生灵涂炭,于江东百姓又有何益?”
周瑜大怒:“大胆诸葛亮,你竟敢来劝我退兵?林小羽占据荆州,拒不归还,我江东岂会善罢甘休?今日你若不交出荆州,休想活着离开柴桑!”
诸葛亮神色不变,从容说道:“都督莫要动怒。亮此次前来,并非空手而来。我主林小羽愿与江东结盟,共抗曹操。只要江东退兵,荆州愿与江东共享长江天险,互不侵犯。”
周瑜心中一动,他深知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若能与荆州结盟,共同对抗曹操,倒不失为一个良策。但他又担心这是林小羽的缓兵之计,一时犹豫不决。
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心思,又说道:“都督若不信,亮愿留下一人作为人质。只要江东遵守盟约,我主必不会食言。”
周瑜沉吟片刻,说道:“此事我需与众将商议之后再做决定。你且先在驿馆住下,等候消息。”
诸葛亮知道,自己的第一步计划已经成功,只要周瑜肯与林小羽谈判,就有机会实施下一步计划。
在驿馆内,诸葛亮一边等待周瑜的答复,一边暗中与江东的一些将领接触,了解江东的内部情况。他发现,江东内部对于是否与荆州开战,意见并不统一。一些将领担心与荆州开战会损耗江东的实力,给曹操可乘之机;而另一些将领则认为,荆州必须夺回,否则江东难以立足。
诸葛亮将这些情况一一记录下来,派人送回荆州,交给林小羽。林小羽看完书信,心中对江东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他知道,此时正是实施下一步计划的最佳时机。
林小羽命人挑选了一艘装满易燃之物的战船,伪装成商船,趁着夜色,顺江东下,驶向夏口。与此同时,他又命庞统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埋伏在夏口附近的山林中,等待时机。
几日后,周瑜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召集众将,宣布与荆州谈判,暂时退兵。但他暗中却调兵遣将,准备在谈判期间,突袭荆州水军,一举夺回荆州。
诸葛亮得知周瑜的决定后,心中暗自冷笑。他知道,周瑜的如意算盘要落空了。
谈判当日,周瑜带着鲁肃等一干将领,来到夏口。林小羽亲自率领诸葛亮、徐庶等人,前往迎接。双方在一艘大船上举行了谈判。
谈判过程中,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就在气氛紧张之时,突然,一艘商船快速驶来,径直撞向了江东的一艘战船。紧接着,商船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很快就将江东的战船点燃。
周瑜大惊失色,连忙下令撤退。但此时,庞统率领的伏兵从山林中杀出,截断了江东水军的退路。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江东水军陷入了一片混乱。
林小羽见时机已到,下令荆州水军出击。荆州水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江东水军。江东水军本就被火攻打得措手不及,又遭到荆州水军的夹击,顿时溃不成军。
周瑜见大势已去,只好率领残兵败将,仓皇逃回江东。这一战,荆州水军大获全胜,不仅挫败了江东夺回荆州的企图,还大大增强了林小羽在荆州的威望。
回到荆州后,林小羽大摆庆功宴,犒赏三军。营帐内,众人欢声笑语,气氛热烈。
林小羽端起酒杯,站起身来,说道:“此次能够大破江东水军,全赖诸位的齐心协力。我林小羽在此,敬大家一杯!”
众人纷纷起身,举杯一饮而尽。诸葛亮微笑着说道:“主公英明神武,运筹帷幄,才是此次胜利的关键。亮不过是略施小计,不足挂齿。”
林小羽摆了摆手,说道:“孔明过谦了。若没有你的妙计,我军也难以如此轻易地取胜。此次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巩固荆州的势力,为日后争夺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庞统也站起身来,说道:“主公所言极是。如今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江东虽遭此大败,但实力犹存。我们必须尽快整军备战,扩充实力,方能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
徐庶点头表示赞同:“庞统所言甚是。我们还需广纳贤才,发展民生,增强荆州的综合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争霸中占据优势。”
林小羽看着众人,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在这些谋士的辅佐下,自己一定能够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
庆功宴结束后,林小羽独自一人来到营帐外,望着满天繁星,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充满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在这个乱世之中,林小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