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现代魂 第171章:危局与转机
建安二十年,寒冬腊月,北风裹挟着肃杀之气,在中原大地呼啸而过。洛阳城的街巷中,积雪未化,嘎吱作响的脚步声和百姓们口中呼出的白气,为这座古老的城池添了几分烟火气息。然而,在洛阳城那巍峨的将军府内,气氛却凝重得如压顶乌云,让人喘不过气来。
林小羽身着一袭玄色长袍,眉头紧锁,负手站在书房窗前,望着窗外那片银白世界,心却如乱麻般纠结。曹操自赤壁之战后,虽元气大伤,却从未放弃一统天下的野心,近来动作频频,对荆州虎视眈眈。而刘备这边,刚刚拿下益州,根基未稳,关羽在荆州虽手握重兵,却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主公,法正大人派人送来加急密信。”一名侍卫匆匆走进书房,双手呈上一封用火漆密封的信件。
林小羽转过身,快步上前接过信件,拆开封印,展开信纸,目光快速扫过。只见信上写道:“曹操欲联合东吴,共图荆州,孙权已有应允之意。荆州危急,望主公速回商议对策。”
林小羽看完信,脸色愈发阴沉。他深知,一旦曹操与孙权联手,荆州危在旦夕,刘备集团多年的心血恐将付诸东流。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脑海中飞速思索着应对之策。
“若能破坏曹孙联盟,或许还有转机。”林小羽自言自语道,“只是,该如何做呢?”
正沉思间,书房门被轻轻推开,诸葛亮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他身着一袭白色长袍,羽扇轻摇,神色平静,却难掩眼中的忧虑。
“主公,可是为荆州之事烦恼?”诸葛亮开口问道。
林小羽抬起头,看到诸葛亮,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连忙说道:“孔明,你来得正好。曹操欲联合孙权攻打荆州,此事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微微点头,说道:“亮早已料到曹操会有此举动。曹孙联盟,看似坚不可摧,实则各怀鬼胎。曹操欲借孙权之手夺回荆州,削弱刘备势力;孙权则想趁机夺回荆州,扩大自己的地盘。我们可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从中斡旋。”
林小羽眼睛一亮,问道:“孔明有何良策?”
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主公可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东吴,向孙权陈明利害。若曹孙联盟成功,曹操实力大增,东吴恐难独善其身。且荆州乃东吴之屏障,若落入曹操之手,东吴将直接暴露在曹操的兵锋之下。以孙权之精明,定能权衡利弊。”
林小羽听后,心中暗自佩服诸葛亮的智谋,点头道:“孔明所言极是。只是,派谁去东吴合适呢?”
诸葛亮沉思片刻,说道:“此人需有胆有识,口才出众,且能洞悉孙权心思。依亮之见,庞统庞士元可担此重任。”
林小羽闻言,眼前浮现出庞统那略显不羁却充满智慧的面容,点头道:“士元足智多谋,的确是合适人选。只是,此去东吴,凶险万分,士元恐怕……”
诸葛亮明白林小羽的担忧,说道:“主公放心,士元自会小心行事。且东吴孙权,虽有称霸之心,但也不愿轻易与曹操为敌。只要士元能说动孙权,或许能化解此次危机。”
林小羽深吸一口气,说道:“好,就依孔明之计。即刻派人请士元前来商议。”
半个时辰后,庞统匆匆赶到将军府。他身着一袭黑色长袍,头戴纶巾,虽面容略显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自信与坚定。
“主公,听闻有要事商议?”庞统走进书房,开门见山地问道。
林小羽将曹操欲联合孙权攻打荆州之事以及诸葛亮的计策详细告知庞统。庞统听完,沉思片刻,说道:“此计可行。亮虽未与孙权谋面,但听闻其为人,多疑且有野心。若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许能说服他放弃与曹操联盟。”
林小羽看着庞统,眼中满是信任与期待,说道:“士元,此去东吴,关乎荆州安危,也关乎我刘备集团的未来。你务必小心行事,若能成功,定是大功一件。”
庞统拱手道:“主公放心,统定当竭尽全力。只是,统此去东吴,需带一些礼物,以表诚意。”
林小羽点头道:“此事好说。孔明,你与士元商议一下,准备些珍贵的礼物,务必让孙权满意。”
诸葛亮应道:“遵命。亮以为,可准备一些蜀锦、香料以及益州的特产,这些在东吴都是稀罕之物,定能引起孙权的兴趣。”
庞统点头表示赞同。随后,三人又详细商议了出使东吴的细节,直到天色渐暗,才各自散去。
次日清晨,洛阳城的城门缓缓打开,庞统带着几名随从,骑着快马,向着东吴方向疾驰而去。寒风如刀,割在脸上生疼,但庞统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但他毫不畏惧,决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为刘备集团化解这场危机。
与此同时,在东吴的柴桑城,孙权正与周瑜、鲁肃等一干文武大臣商议军情。
“曹操派人送来书信,欲联合我东吴攻打荆州,诸位以为如何?”孙权坐在主位上,神色凝重地问道。
周瑜上前一步,说道:“主公,荆州乃我东吴必争之地。关羽在荆州,对我东吴威胁极大。若能与曹操联手,夺回荆州,实乃天赐良机。”
鲁肃却眉头紧皱,说道:“大都督所言虽有道理,但曹操此人,野心勃勃,反复无常。若与他联合,虽能夺回荆州,但曹操实力大增,日后恐难控制。且刘备与我东吴曾有联盟之约,若此时背盟,恐失信于天下。”
孙权听后,陷入沉思。他心中明白,周瑜和鲁肃所言都有道理,只是,在这复杂的局势下,他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
“主公,荆州之事,关乎东吴存亡,不可不慎重考虑。”就在孙权犹豫不决之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大厅,呈上一封书信。
孙权接过书信,拆开一看,脸色微微一变。只见信上写道:“曹操欲借东吴之手夺回荆州,其心可诛。若曹孙联盟成功,曹操实力大增,东吴恐难独善其身。且荆州乃东吴之屏障,若落入曹操之手,东吴将直接暴露在曹操的兵锋之下。望孙权明察,莫要中了曹操之计。”
孙权看完信,将信递给周瑜和鲁肃,说道:“诸位看看,这是刘备派来的密信。”
周瑜和鲁肃看完信,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周瑜沉思片刻,说道:“主公,此信虽有道理,但刘备与我东吴,终究是竞争对手。他此番派人送信,恐怕也有自己的算盘。”
鲁肃却说道:“大都督,不管刘备有何算盘,此信所言,确是实情。曹操狼子野心,不可不防。若为了夺回荆州,而与曹操结盟,日后东吴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孙权听着两人的争论,心中愈发纠结。他深知,此次决策,将影响东吴的未来。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再次走进大厅,禀报道:“主公,刘备派来的使者庞统已到柴桑城外,请求拜见主公。”
孙权听后,微微一愣,随后说道:“传他进来。”
片刻后,庞统大步走进大厅。他昂首挺胸,神色自若,丝毫没有因为身处敌营而感到畏惧。
“刘备帐下庞统,拜见吴侯。”庞统拱手行礼,不卑不亢地说道。
孙权打量着庞统,见他相貌丑陋,心中不禁有些轻视。但他还是强压下心中的情绪,说道:“你就是庞统?听闻你素有才名,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庞统微微一笑,说道:“士元此来,是为吴侯解惑。曹操欲联合吴侯攻打荆州,看似是为吴侯着想,实则是为了他自己的野心。吴侯若与曹操联盟,虽能一时夺回荆州,但曹操实力大增,日后必定会对吴侯不利。”
孙权冷哼一声,说道:“你这是危言耸听。我东吴雄踞江东,兵精粮足,岂会怕他曹操?”
庞统却不慌不忙,说道:“吴侯莫要小觑曹操。赤壁之战,曹操虽败,但根基未损。如今他占据北方,势力庞大。若吴侯与他联盟,一旦曹操翻脸,吴侯将如何应对?且荆州乃吴侯之屏障,若落入曹操之手,东吴将直接暴露在曹操的兵锋之下,到时吴侯后悔莫及。”
孙权听后,心中暗自一惊。他不得不承认,庞统所言确有道理。但他还是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夺回荆州的机会,说道:“若不与曹操联盟,我东吴又如何夺回荆州?”
庞统见孙权态度有所松动,心中暗自欣喜,说道:“吴侯不必心急。荆州之事,并非无解。刘备与吴侯本是盟友,若吴侯能与刘备重新修好,共同对抗曹操,不仅能保住荆州,还能扩大吴侯的势力。”
孙权沉思片刻,说道:“你说得倒轻巧。刘备占据益州,势力大增,他会愿意与我重新修好吗?”
庞统说道:“吴侯放心,刘备一向以仁义为本,他也不愿与吴侯为敌。只要吴侯能放下成见,派使者前往益州,与刘备商议结盟之事,刘备定会答应。”
孙权听后,心中仍有些犹豫。这时,周瑜站出来说道:“主公,庞统之言,不可轻信。刘备此人,野心勃勃,他占据益州后,恐怕不会轻易与我东吴结盟。”
庞统看着周瑜,微微一笑,说道:“周大都督,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备虽占据益州,但根基未稳,需要时间巩固。且曹操对他虎视眈眈,他也需要东吴的支持。此时与东吴结盟,对刘备来说,也是有利无害。”
周瑜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他不得不承认,庞统的口才确实厉害,一番话让他无言以对。
孙权见周瑜不再说话,心中已有了主意。他看着庞统,说道:“你先下去休息吧。此事我需与诸位大臣商议后再做决定。”
庞统拱手道:“多谢吴侯。士元静候吴侯佳音。”
庞统退下后,孙权再次与周瑜、鲁肃等大臣商议。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孙权最终决定放弃与曹操联盟,派使者前往益州,与刘备商议结盟之事。
消息传到荆州,关羽大喜。他深知,若曹孙联盟成功,荆州将危在旦夕。如今孙权放弃与曹操联盟,荆州之危暂时得以化解。
而在洛阳城,林小羽得知庞统成功说服孙权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对庞统的才能更加赞赏,同时也对刘备集团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建安二十年冬,在庞统的努力下,刘备与孙权重新结盟,共同对抗曹操。三国局势再次发生变化,一场新的较量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开。而林小羽,也将继续在这乱世之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