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嫣看着天色还早,便又吩咐小梅和李嬷嬷将昨天准备好的鱼拿过来。这鱼新鲜肥美,还得小心地将鱼刺剔除干净才能用来做鱼丸。
张嫣坐在桌前,挽起衣袖,准备大展身手。她先将鱼平放在案板上,用刀轻轻沿着鱼脊划开,手法娴熟而细致,生怕弄坏了鱼肉的纹理。接着,她小心翼翼地把鱼肉从鱼骨上剔下来,每一刀都恰到好处,确保鱼肉完整无缺。
剔下来的鱼肉被放入一个大碗中,张嫣拿起一双筷子,开始顺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随着筷子的搅动,鱼肉渐渐变得有黏性。她又往碗里加入了一些蛋清、葱姜水和适量的盐,继续搅拌。此时的张嫣全神贯注,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期待。
搅拌均匀后,张嫣开始用手抓起鱼肉,反复摔打。每一次摔打,都让鱼肉更加紧实有弹性。经过多次摔打,鱼肉已经变得十分细腻。
接下来就是挤鱼丸的环节了。张嫣洗净双手,蘸上一点水,从碗中挖出一小团鱼肉,放在手心,然后轻轻一挤,一个圆润的鱼丸就从虎口处冒了出来。她再用勺子将鱼丸舀入一旁早已准备好的热水中。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鱼丸在她的巧手下诞生,漂浮在水中,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做好鱼丸以后,张嫣擦了擦手,转头对李嬷嬷说道:“李嬷嬷,今晚我们吃火锅吧,去坤宁宫跟皇后娘娘、皇帝一并去吃。还有太子,咱们在这火锅里放些鱼丸和粉条。跟东宫的几位娘娘们说,让她们在东宫里面吃。毕竟明朝的时候,只有正妻可以去皇帝皇后宫里面用餐,其他的嫔妃是去不得的,咱也没法子。”
朱瞻基在一旁听到这话,兴奋得跳了起来,小脸通红,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他欢呼道:“耶!可以吃粉条,可以吃火锅鱼丸,可以吃丸子和火锅了!”说着,他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会儿蹦蹦跳跳,一会儿又围着张嫣转圈圈,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太好了,太好了!”
张嫣看着朱瞻基这欢快的模样,笑得合不拢嘴。她轻轻拉住朱瞻基,说道:“瞧你这孩子,高兴成这样。”
朱瞻基喘着气说道:“娘,我盼这顿火锅好久了,还有新做的鱼丸和粉条,肯定特别好吃!”他的脸上洋溢着无比的期待和喜悦,仿佛这顿火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美食。
张嫣又慈爱地摸了摸朱瞻基的头,说道:“去,叫你爹一并去东宫,李嬷嬷,你去跟皇后娘娘说一声。”
朱瞻基应了一声,撒腿就跑,边跑边喊:“我这就去叫爹!”
李嬷嬷也笑着点点头,说道:“娘娘,老奴这就去。”然后便迈着稳重的步伐朝坤宁宫走去。
一时间,屋子里充满了欢乐和期待的气氛,大家都盼着这顿特别的火锅宴。
张嫣闻了闻自己的身上,一股鱼腥的味道扑鼻而来。她赶忙沐浴一番,精心收拾了一番,又给朱瞻基也拾掇得干净整洁。朱瞻基像个调皮的小猴儿,在外面欢快地打雪仗,不一会儿就把衣服裤子、鞋子都弄湿了。张嫣无奈地摇摇头,叫来小梅,给朱瞻基换了干爽的衣物。
这时候,朱高炽也来了。朱高炽说道:“夫人,我刚才听李嬷嬷说去坤宁宫吃火锅,我便过来与你们一同前往。”
张嫣笑笑说:“是的,今日我做了粉条和鱼丸。”
朱高炽高兴地说道:“粉条做好了?鱼丸也做好了?”
张嫣微笑着回答:“是的,你去了就知道。”
于是,他们几个人一同来到了坤宁宫。坤宁宫里,李嬷嬷和徐皇后宫里的人已经将火锅安装妥当,炉子上的火锅汤汁开始沸腾,火锅的菜品也已准备齐全。
这时候,朱棣也来了。朱棣说道:“嗯,这房子里面好热呀,有炉子,还有这烧得旺旺的火锅炉子,热得很。外面大雪纷飞,特别冷。”接着又问张嫣:“燕儿,你上次说的粉条鱼丸做好了吗?”
张嫣回道:“是的,陛下,我已经做好了。这个就是火锅,这个就是鱼丸,这个就是粉条。”
朱棣惊讶地说:“粉条是土豆粉做的呀,土豆还可以做成粉条呀,让朕尝一尝。”说完,朱棣夹起一根粉条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后,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不住地点头说道:“嗯,这粉条口感爽滑,带着淡淡的土豆清香,甚是美味!燕儿真是心灵手巧啊!”
徐皇后也尝了一口粉条,微笑着说道:“这粉条确实不错,燕儿费心了。”
朱高炽品尝了鱼丸后,眼睛一亮,赞道:“这鱼丸鲜嫩弹牙,味道鲜美,夫人的手艺真是越发精湛了。”
朱瞻基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说:“娘,太好吃了,我还要!”
张嫣笑着说:“大家喜欢就好,快多吃点。”
朱棣又夹起一个鱼丸,说道:“这鱼丸做得恰到好处,燕儿,你快与朕讲讲这是如何做出来的。”
张嫣便详细地讲述了制作鱼丸和粉条的过程。众人边吃边听,欢声笑语不断,整个坤宁宫充满了温馨和欢乐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