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昕带着兵马在红河边休整了几日。
有一支黎军从北面开了过来,邀击沐昕于红河边。
这附近都是平原,山岭都在六十里开外,视野十分开阔,沐昕想想应该也没有埋伏的空间。
“干他娘的!”
沐昕下令全军出击!
打了不过两个时辰,黎军支撑不住,全线崩溃,往北面逃去。
一审问俘虏,发现这支黎军是北面威蛮州的土兵。俘虏交待,黎军大部渡过红河,去东面打仗去了。
沐昕想了想,这会儿赵辉应该已经杀入白藤江,吸引了黎军的注意力。
现在应该是交州附近比较空虚的时刻,不然黎利也不会用战斗力很差的蛮兵来迎战了。
沐昕召开军议,对诸将道:“现在黎军大部都去了红河东岸,西岸兵力空虚,我们应该乘胜追击,继续往前,攻打福安州。”
福安州也在红河岸边,州城不大,是交州城南面的最后一座城池,打下福安州,黎军对交州的包围将撕开一个大口子。
“天赐良机,不容错过。”沐昕总结道。
宋瑛表示反对道:“按理我们这一路离得交州近,黎利应该先着力击破我们,怎么会调走大部分兵力去迎击督帅那一路呢?这其中一定有诈。”
沐昕也举棋不定,“如果我们不出击,黎军都调去打督帅去了,督帅那边也就更危险了。我们本就是疑兵,应该为主力分担压力,老待在这红河边算什么疑兵?”
沐昕这回还挺虚怀纳谏的,又询问府军前卫指挥使石林、镇南卫指挥使朱杰的意见。
石林道:“都尉,末将认为要么不打,退回爱州。要打那就拼了命地打,不解围交州不罢休。”
朱杰则主张快速进兵,打黎军一个措手不及。“黎贼应该是发现督帅那一路是主力,所以先调兵过河决战,而我们这一路,他们更希望靠蛮兵挡上一挡。”
“好!”沐昕赞许道,“那便战吧,传令全军进击福安州。”
赵辉这一路,则抵近了至灵附近。
至灵城位置很刁钻,它三面环山,南面直对白藤江,城东面有群山相夹的一片山谷,有山间小路可以通东南面的新安府。(地图详见作者有话说)
所以之前柳升一路冲过来,本来是要为至灵解围的,结果打到山地就打不动了——因为明军不得不绕过山岭,来到至灵的南面,才能发起进攻。
就在这绕路期间,柳升中伏,战死殉国。
至灵的这种刁钻地形,使得赵辉攻城也不得不从南面发起。
等赵辉率军抵达至灵城南,黎军数万人已经整整齐齐地列阵迎敌了。
赵辉本能地感觉有些不妙。
“黎军来得好快啊。”赵辉原本估测黎军主力应该在交州,在红河的左右两岸,集中在昌江与交州城之间。
赵辉看了看至灵北面的群山,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
这里是黎利的主场,柳升的几万大军就是在这里报销的。
如果自己向当面的黎军主力发起进攻,战至正酣时,黎军从北面的山岭中杀出,堵住自己的后路,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黎利逼我们决战,退亦不可能退,所以不得不战。只有决死向前,才有一线生机。”赵辉跟诸将动员道。
现在黎军主力与北面的至灵城、南面的右翼形成品字形布局,看来只有见招拆招,当面击破敌军大阵了。
“诸将听令,”赵辉严肃道,“以金山卫、南京虎贲右卫为中路,迎击敌军主力。”两名主将大声应命,尤其是金山卫的彭震,他是沿海的备倭军,他渴望立功,渴望升官。
“以水军左卫为侧翼,进攻敌军右路。另外,水军右卫的一支需得破坏掉白藤江中敌军打下的木桩,通过水面绕到敌军背后,与水军左卫夹击敌军右翼。”
“中路任务重,破敌之要点便落在侧翼了,水军左右卫将敌军击溃后,驱赶溃兵冲击敌军中军,打乱他们中路的阵型,届时我会派骑兵绕后冲阵,两面夹攻,分割敌军!”
留守右卫指挥使高尚急道:“督帅,我呢我呢?”
赵辉微笑了下,“你的任务十分重要,你为后军,负责防守咱们的后路。”
高尚脸上露出失望之色,“我部敢打敢拼,火器也很纯熟,怎么就担当后路呢?”
赵辉肃然道:“此处地形险要,黎贼不会没有后招,你的任务其实最凶险,如果有敌军绕后包抄,就是来十万大军,你也得给我死死顶住!全军的性命就在于你一身了。”
高尚顿时高兴起来,抱拳道:“请督帅看好了,我要是后退一步,就斩了我的腿,退两步就斩了我的腰,退三步就斩了我的头!”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阶段,黎军自恃以逸待劳,率先发起进攻,迎战的金山卫、虎贲右卫丝毫不惧,火器、弓弩、大炮齐发,黎军连续冲锋了五次,兵峰如同海浪一般拍打着明军中路,可是明军却始终如同海岸边的巨石一般,坚固而执着,屹立不倒。
黎军大将丁列对同是大将的刘仁澍道:“这伙明军跟王通、柳升他们都不同啊,火器尤为犀利,不好打啊。”
刘仁澍道:“左翼的黎冷呢,怎么还不上?”
丁列嗤道:“他说是围攻柳升时伤了元气,先等我们战到半场,他再杀入。”
刘仁澍怒道:“谁不是损失惨重,柳升是那么好打的?我们五路人马都没拦住他,要不是下雨道路泥泞困住了柳升的骑兵,那一仗是输是赢还不好说。”
这时,白藤江上,水军右卫开始出动,架着小船开始拔除江中的木桩。岸上的黎军也不会干看着,用投石机和强弩进行拦截。
这时中路的战场上,金山卫攻占了一个山包,将洪熙大炮给推上了山。
别看山包不高,才十几丈,但是把炮往山上一架,整个山下的敌军看得清清楚楚。
这下黎军中路军遭了殃,哪里稍稍有些进展,明军的大炮就打过来了。
那大炮虽说还不到摧枯拉朽的程度,奈何这玩意没有任何甲胄可以挡住,一炮挨上,不死也要留下条胳膊,实在是太影响士气了。
刘仁澍对传令兵道:“快去告诉黎冷,他再不出战,老子就要跑路了,让他一个人顶着明军。”
黎利起家快的原因,在于迅速吸收了各路义军,号称十八路义军。
刘仁澍等人都是十八路义军首领之一,黎利实力迅速膨胀的同时,自然也会有各路兵马号令不一的问题。就像此时的战场上,几路人马分属三个义军首领指挥,各自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连个统一指挥的大帅都没有。
黎冷收到警告,看了看场中的形势,这才硬着头皮向前挺进,对明军的中路发起进攻。
有了生力军的加入,黎军声势顿时大涨,两路人马开始围攻明军中路。
明军中路本就只有两个卫一万人的兵力,这下要面对两三倍于己的敌人,开始陷入困顿之中。尤其是虎贲右卫,南京虎贲右卫一直都是戍卫南京的,后来精兵大多随着迁都北调,战斗力比之前下滑了一大截。在黎军生力军的打击下,战线一步步的凹了下去,明显有些不支。
宋琥急道:“督帅?”
赵辉抬手道:“不要急,再看看,我相信中路能顶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