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没想到罗建国真的给她找了个工作。
沈欣欣有些局促不安,手指捏着衣角问:“建国哥哥,我真的能行吗?”
罗建国笑着说:“怎么不行?我和甜甜姐姐都在轧钢厂工作,有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帮衬你。
不懂的自然有人教你。”
听到这话,沈欣欣眼中涌起了泪水:“建国哥哥,你对我太好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
这时,刚下班顺道到街道办领取供应粮的沈幼甜回来了。
罗建国看着她手中的食物:“怎么会这么少?全是粗粮?”
沈幼甜解释道:“从上个月开始,面粉只供百分之三十四,其余都是粗粮。
家里这么多粗粮,每天放着也不是办法,总得想办法吃完才不会浪费。”
她注意到了哭泣的沈欣欣,“欣欣,你怎么哭了?”
沈欣欣赶忙擦干了眼泪:“没什么,建国哥哥给我找到了工作。”
沈幼甜吃惊地看着罗建国:“你手上有工作岗位了?”
罗建国点头:“是啊,杨厂长给了我三个名额。
我想到档案室那个清闲,最适合欣欣来。”
沈幼甜换了衣服,打好一盆热水端到罗建国跟前帮他洗脚,一边说:“那真好。
不过你手上有个岗位的事情千万不能传出去,否则咱们院子里又要闹翻天了。”
他们这个四合院里住了二十七家,共一百零七人,在轧钢厂工作的有二十七户人家,拥有固定工作的大约只有三十个,几乎每个家庭只有一人就业。
而像罗建国家,两口人都有工作,只有他们一户。
如果得知他这里有多余的职位,大家都会蜂拥而上围过来。
因此,这事不能走漏风声。
罗建国说:“我知道,让妈在院子里散个话吧,说我们可以用粗粮换些面粉来。
家里这些棒子面实在是难以下咽,更何况孩子还那么小。”
沈幼甜应声道:“行,我去叫妈!”
接着,罗慧珍走了进来,她边弄着手中的活计边问道:“今晚想吃点什么?”
罗建国答道:“今天带回来的海货你看看留一半给过年备菜,另外一半晚上做吧。
另外,金包银也有段时间没吃了。”
金包银就是油炸得金黄的馒头片夹臭豆腐,一口咬下去香气四溢,令人陶醉,尤其老四九城的人特别喜爱这个小吃。
再配上一碗豆汁儿简直是人间美味,连神仙也会羡慕。
当罗慧珍看到篮子里的东西时十分震惊:“怎么会有这么多大的鱼?你是不是又做什么蠢事了?”
罗建国苦笑:“妈,你别瞎猜,这是大领导给的东西。
这东西看似贵重,实际上,在那儿,并没有多贵,比如西瓜才八分钱一斤,和猪肉价格差不多。”
“真的呀?那这大领导可真好心呢!”
母亲罗慧珍说道。
罗建国的眼神微微闪烁了一下。
到底好不好,他也说不准。
现在的他并不清楚这次任务是否会影响到那位大领导,不过冯鹏之前吩咐过,谁送的礼物都收下,要是不收反而更容易引起怀疑。
罗慧珍点点头:“好,我去准备饭菜,今晚咱们一家人好好吃一顿。”
这时两个孩子从外面蹦跳着跑进来喊道:“哥哥,哥哥,我们回来了!”
罗建国把朵朵和果果抱起,“欢迎回家,成绩发下来了吗?考不好要挨揍的哦!”
孩子们兴奋地展示试卷,“都是满分,哥哥!”
罗建国看罢,心中不由感叹,上辈子他是学渣,这辈子倒是有两个学霸妹妹。
“真不错!快去做作业吧,待会有好吃的哦!”
“好的!”
接着是安安宁宁摇晃着扑到罗建国的怀里:“爸爸!我今天在家做啥了?——练少儿武术了!等长大了可以保护你!”
罗建国笑着捏捏她的鼻子,“傻孩子,用得着保护什么呢?”
“有人抢姐姐何雨水的饭盒!”
安安宁宁愤愤地说。
原来因为何雨水时常帮沈欣欣带孩子,她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罗建国听着这些,心里微感欣慰与牵挂,不知道何雨水最近过得如何。
这时全家人一起吃饭,厨房里飘出诱人的菜香味和炸馒头的香酥味道。
四合院外传来阎埠贵的嘟囔声:“这罗建国现在生活条件倒是越来越好了,不仅有油炸馒头片吃,还得用多少油啊……”
他想起家里为了省油不得不采取的办法——用滴眼药水的小瓶装油,过年过节才能点那么一点点。
而在不远处的贾张氏闻到香味,忍不住骂道,“这些人天天有肉吃,还能吃油炸馒头,让不让别的活呀!”
以前没孩子的罗家曾被她诅咒,但现在有两个女儿,她也忌惮起来不再开口说什么。
秦淮茹则在自家闻到这些香气时忍不住吞咽唾沫,轻声说:“东旭,家里粮食只够撑两天了,又要过年了,怎么办?”
贾东旭皱起眉头说:“这罗建国天天山珍海味,为何到我们家却总是粮不够吃?秦淮茹,你我成婚后,每个月的粮食我全都交给你打理,你竟然就这样管理家庭?”
秦淮茹满心委屈。
就算她再能持家有道,每月分到的那点粮食实在有限,怎么可能撑得住一家人的开销。
贾张氏插话说:“东旭,你要不找找你师父易中海借钱。
他现在每月赚八十多元,留着做什么用呢?”
贾东旭无奈地摇了摇头:“妈,师父说过他每月还要给聋老太太寄生活费,给院里的贫困户送去玉米面,还要资助某位大妈的药费,剩下的也就不多了。”
贾张氏不满地说:“这是什么借口!他又不是多事的人去帮助别人家。
至于那聋老太太住在那么远,寄钱有地址可查吗?还有你那个大妈吃药更是莫名其妙,你直接去要就行了,多要点钱给棒梗买些肉补营养。
我大孙子都瘦了!”
听到这些话,贾东旭只好去找易中海借钱去了。
林水桃刚从供销社回来,手里拎着两瓶茅台酒,看到贾东旭敲开了易中海的房门并说了一句:“师父,家里没有吃的了!”
林水桃随后便去了罗建国家里。
见到罗建国在餐桌前享用美食时喊道:“水桃姐,快来一起吃吧!”
林水桃嗅着香气立刻解下外套、洗完手坐到了桌子前:“建国,我刚才看见贾东旭去找易中海借粮呢。
估计又是婆婆催着他去的。”
沈欣欣眼睛转了一下,说道:“贾婆婆真是糊涂了,我还听院里说,易中海最近一直在帮助困难户,还往远处给聋老太太汇款,又帮忙给大妈买药,一个月八十多块钱也不太够花呢。”
这时憨态可掬的沈幼甜冲罗建国说:“建国,我告诉你们哦,我并不是最憨的啊。”
罗建国忍不住笑了起来:“没错不对,我家甜甜是最机灵的!倒是欣欣有些傻。”
罗慧珍在一旁开口对罗建国说:“建国,你跟欣欣解释一下关于贾婆婆的事。”
她心中担忧,虽然罗建国已成了后勤主任,但在罗慧珍眼中仍是一个孩子,她害怕一旦哪天自己不在了,四合院里的勾心斗角会使罗建国受欺负。
“人养儿长忧九十九岁”
说得真是一点不错。
罗建国想了想后开始阐述:“如果要说我对贾张氏的看法嘛,院子里提到她首先会想到几个词汇:无脑、泼辣、自私。
其实不然,她才是四合院里最聪慧的女子之一。
丈夫早逝后,靠自己一己之力含辛茹苦把贾东旭抚养成人光凭耍泼是做不到的。
而且,不仅要把儿子抚养成人,并让他拜了一大爷为师,贾张氏心里清楚在这个复杂的四合院里想要好好生活就必需要依傍权势,所以选择了易忠海这个工资较高又没有子女的老好人作为自己的后盾。
如此通过师徒关系获得他的经济支持,提升家族在院子中的社会地位,哪家的孩子得到了捐赠?只有我们家而已!更重要的是看似她整天蛮不讲理闹腾不停,但实则精明得很,非常明确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趋利避害这方面她是第一名。”
“妈,我说得没错吧?”
罗慧珍点头称是:“建国说得没错,朵朵、果果、欣欣、甜甜,你们要牢牢记住,在这个四合院里生活,千万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
“我们知道了!”
“好,吃饭吧!”
罗家人欢声笑语,共享晚餐。
易中海心里对贾张氏 贾东旭来借钱感到不满,但他还指望贾东旭养老,因此只得不情愿地拿出两块钱和十斤玉米面:“东旭,我手头也不宽裕。
既然你开口了,我就先给你这两块钱去买点吃的,给家里补补。
另外还有这十斤玉米面,将就着吃吧。”
贾东旭诚恳地答道:“师父,谢谢你,您放心,我会和淮茹一起好好孝敬您的!”
易中海满意地点点头,他看重贾东旭和秦淮茹就是因为他们夫妻俩明事理。
许大茂在家里闻到隔壁罗建国家飘来的香味,忍不住赞叹道:“建国真是一把好手,竟能做出这么好吃的东西!”
娄晓娥感慨:“以前我家也经常能吃到,可惜后来再也没有了。”
她眼神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