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郡。
刘备的徐州军所向披靡,连战连捷,士气如虹。
关羽骑在马上,手持青龙偃月刀,目光如炬,望着前方溃不成军的袁军,丹凤眼一眯,傲然笑道:“大哥,袁术的军队真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然而,刘备却面色凝重,眉头紧锁,望着前方战场,一言不发。
关羽见状,心中不解的问道:“大哥,为何如此忧虑?如今袁军已如丧家之犬,我军胜券在握啊!”
刘备叹了口气,缓缓道:“云长,你有所不知,正是战事如此顺利,反而让我心生忧虑,淮南郡乃袁术腹地,如今袁军却毫无战心,只知溃逃,这说明寿春那边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袁术将亡,淮南郡的袁军自然无心恋战。”
关羽闻言,恍然大悟,但随即又信心满满道:“大哥,袁术败亡,正是我军大展拳脚之时,如今我军士气正盛,正好一举拿下寿春,立下不世之功!”
正当二人交谈之际,一名斥候匆匆赶来,跪在刘备马前,气喘吁吁道:“报……报主公,寿春已被黄巾军攻破,袁术已死!”
刘备和关羽闻言,大惊失色,面面相觑。
关羽率先反应过来,怒喝道:“黄巾贼竟敢捷足先登!大哥,我们立刻进军寿春,斩杀此黄巾贼!”
刘备却摇了摇头,目光深邃:“不可鲁莽,刘羽的黄巾军能如此迅速攻破寿春,说明其军队实力不容小觑,我们需从长计议。”
正当二人犹豫之际,又一名信使匆匆赶来,手持曹操的“天子诏书”,高声喊道:“刘备接旨!”
刘备和关羽连忙下马,跪倒在地。
信使展开诏书,朗声道:“奉天子诏,令刘备即刻征讨黄巾军,以安天下。”
诏书宣读完,此人又翻身下马,亲自扶起刘备后,低声道:“刘州牧,司空说了,望您建立奇功,到时广陵郡及淮南郡部分地区,尽归您所有。”
关羽低声对刘备道:“大哥,此乃天赐良机啊!我们何不趁此机会,一举拿下寿春。”
刘备却眉头紧锁,沉吟不语。
他心中思量,曹操此举,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既想借刀杀人,消耗黄巾军和我军的实力,又想坐收渔翁之利,若贸然进军,恐会落入其圈套。
想罢,刘备对信使道:“烦请使者回禀曹公,刘备感激天子厚恩,但连日征战,我军已疲惫不堪,需休养数日,方能再战。望曹公体谅。”
信使闻言,也只得回去复命。
待信使离去,关羽不解道:“大哥,你为何拒绝曹操?此时进军寿春,正是大好时机啊。”
刘备叹了口气,缓缓道:“云长,你有所不知,曹操是假借天子之命,让我等与黄巾军火拼,最后他在坐收渔翁之利。”
关羽闻言,恍然大悟。
“那大哥打算如何应对?”
刘备沉声道:“为今之计,便是先借口拖延,再图后计。”
另一边。
刘羽正率领着魏延和九百背嵬军骑兵,连夜奔袭,追击杨弘。
正当众人疾驰间,一阵更为凌厉的气息突兀地闯入这片沉寂。
魏延,这位身经百战的猛将,不由自主地勒紧了缰绳,目光如炬,扫视着四周。
只见远方,十八道黑影如鬼魅般疾行而来,每一道身影都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杀气,仿佛是从地狱归来的修罗。
“敌袭?!”魏延心中一惊,他深知,能拥有如此恐怖气势的绝非等闲之辈。
他迅速评估着,那十八骑中,任何一人的实力都几乎不弱于自己,这股未知的力量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文长勿慌,此乃吾之援军!”刘羽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
话音未落,那十八道黑影已至,他们翻身下马,动作整齐划一,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吾等燕云十八骑,久闻刘将军威名,特来投奔!”
魏延闻言,心中的惊涛骇浪渐渐平息,转而化为深深的震撼。
他望着眼前这十八位铁血战士,心中暗自感叹:“主公真乃天命之子,连这等强援都能远道而来投奔。”
一行人未作停留,再度踏上征途。
燕云十八骑展现出了他们惊人的搜寻能力,仿佛能洞察夜色中的每一丝动静。
不久,前方便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那是杨弘麾下骑兵的慌乱逃窜。
“追!”刘羽一声令下,燕云十八骑,人人胯下皆是千里良驹,此时瞬间加速,转瞬追上了惊慌失措的敌军,银色弯刀挥舞,敌方骑兵被一一斩杀。
当刘羽与魏延率队赶到,只见杨弘已孤身一人,跪在地上,双手颤抖地捧着一块古朴的玉玺,眼中满是讨好的乞求:
“刘将军,我愿归降黄巾,并将这传国玉玺献予将军。”
刘羽冷笑,那笑容中充满了不屑与嘲讽:“杨弘,你一个背叛旧主、苟且偷生的叛徒,有何资格降我?”
“至于玉玺,杀了你,也是我的!”
言罢,刘羽给了魏延一个微妙的眼神。
魏延心领神会,手起刀落,杨弘的头颅应声而落,鲜血喷洒在地上。
魏延高举玉玺,面向众人,声音激昂:“主公万岁!此乃天命所归,我主刘羽,乃是天命之子!”
九百背嵬军与燕云十八骑,闻言纷纷下马,跪倒在地,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主公万岁!天命所归!”
刘羽摆了摆手,示意众人起身,随后便欲挥旗返程。
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却由远及近传来。
魏延目光看着马蹄传来的方向,沉声道:“主公,不知是何方势力?”
刘羽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道:“多猜无益,我军麾下皆是骁勇骑兵,进退自如,倒也无惧。”
刘羽下令全军原地待命,他独自立于阵前,目光如炬,静候来者的到来。
风轻轻吹拂,带着一丝凉意。
片刻之后,一队人马映入眼帘。
为首两人,一人身姿挺拔,面容俊朗,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之气;另一人则身形魁梧,面如重枣,长髯飘扬,手中青龙偃月刀闪烁着寒光。
二人,正是刘备与关羽。
刘备目光锐利,扫视着前方,心中莫名升起一股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
他虽未曾谋面刘羽,但不知为何,冥冥有感,让他隐隐猜测出了对方的身份。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