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徐晃,字公明,河东杨县人。
我很笨。
我的故事不长,却又有些不知从何说起。
我自幼便生长在河东杨县,因为家中还算是小有资财,因此及冠后做了河东郡的郡吏。
后来遇到了杨奉,因被其赏识提拔为了校尉。
这份履历对于我这种出身的人而言,可谓是平步青云。
所以我曾经一度以为,杨奉将军待我很好,是我的贵人。
可随着董卓入京祸乱朝政,长安也越来越乱,杨奉将军投靠了西凉大将李傕。
我也随着杨奉来到了洛阳,一路上我见到太多百姓饥寒交迫、易子而食的场景。
我的内心,有了一丝动摇。
时常会想,天下为何会大乱,我想追求的又是什么。
浑浑噩噩,三年又三年,我随着董卓从洛阳逃到了长安。
后来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我本以为天下会重新安定,可万万没想到。
李傕、郭汜等人攻破了长安城,杀了王允,吕布也被迫败逃。
打跑了敌人之后,李傕郭汜又开始打来打去,杨奉作为李傕的部将,我同样被卷入其中。
随着年长几岁,也渐渐想明白了一些道理。
天下为什么乱我想不通,正如我所说的一样,我确实很笨。
但我想通了一件事,诸侯夺利为了自己的目的,互相攻伐。
最后受苦遭殃的只有百姓,我的家乡杨县也被卷入其中,百姓苦不堪言。
我……有心无力,我只是杨奉麾下的部将,无力改变大势。
直到那一年,李傕兵败被郭汜所杀,天子趁机逃出了长安。
本来杨奉是想追回天子,当第二个李傕,但他能力不够,收服不了原本李傕麾下的旧部。
因此我顺势而为,劝说杨奉护送天子东入洛阳,投奔袁绍或者曹操。
但在追击的途中,我们遇到了抱有同样心思的两个人。
他们两个一个是白波军出身,手底下兵强马壮的韩暹。
一个则是一直保存实力,被封为卫将军的董承。
无论是谁,都没将我们这支仅有数千人马的军队放在眼中,因此杨奉一度十分气恼。
杨奉问计于我,我很为难。
众所周知,我一向都很笨,我考虑了好久。
最终还是说出了心中的想法,袁绍在冀州并未动身接驾,唯有曹操真心前来。
或许我们可以投靠曹操,能换取高官厚禄。
杨奉听了果然很开心,但这不是我的真实所想。
对于这个我曾经的恩人,我撒谎了。
我听闻过不少曹操的事迹,孤身刺董、起兵讨董包括盟军畏战曹操独自率军追击,最后导致损兵折将,差点被团灭的事情。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但我已经投靠了杨奉将军,并奉其为主,不能转投曹操。
因此让杨奉投靠曹操,那自己也顺理成章成了曹操的下属,这就是我的全部心思。
理想很美好,但我低估了杨奉的野心以及愚蠢。
我们在来到大梁镇的时候,遇到了曹操前来接驾的队伍,韩暹和董承的争斗停止了。
因为来了一个,比他们两个更加强大的人。
我远远的望了曹操一眼,是个长相很平凡、气场却很强的男人。
我们的军队,随着曹操迁向许都,我原本很开心。
可有一天晚上,杨奉找到了我。
我永远记得那一晚,在我的营帐中,杨奉的眼里闪着贪婪的神色。
抓着我的手对我说:曹操给的不够多,与其等到了许县任人鱼肉,不如现在反手劫走天子自立为王。
听到这个提议,我有些反应不过来。
“将军可是受了奸人的蛊惑?”
“如今曹操即到,我们劫驾与谋反无异,成与不成先暂且不提。”
“光是名义上,我们就会受人唾弃,还请将军三思。”
我脑子笨,嘴也笨,说不出来什么漂亮话。
我只是担心杨奉有危险,他是我的恩人,我想保护他。
可杨奉听了我的话后,看我的眼神变了,仿佛好像从来不认识我一样。
“此时不搏上一把,更待何时?”
“公明,我不想屈居人下,你可愿助我!”
我有些惊讶于杨奉的野心,他已经不是这样的。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他,让他能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件看上去很蠢的事。
这是我都能想明白的道理,为何他想不明白?
我点了点头,没有拒绝杨奉。
当天夜里,便随着杨奉起兵劫驾,我也知道了蛊惑他的人到底是谁。
白波军的韩暹,同样在今夜劫驾。
两方人马加起来,足有一万余人,这并不比曹操带来的人马少。
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打着打着我渐渐察觉到不对了。
等我杀入营中,我才反应过来,这是一座只有少许兵马驻守的空营。
天子不在这里,曹操同样也不在。
紧跟着四面传来喊杀声,我们的人瞬间被包围了起来。
杨奉在我身旁,我看的清楚,他眼里有些懊悔,但更多的是气急败坏。
经过了长达两个时辰的厮杀,我们的人马所剩不多。
但好歹我终于护着杨奉,杀出了重围。
面对追击而来的曹军,我本想让杨奉先走,我死命拦住他们。
可我万万没想到,还没等我开口,杨奉便已经这么做了。
甚至……从头到尾,都没问过我一句。
我看着杨奉给我留下的五百人马,又看了一眼追杀而来足有几千的敌军。
我突然笑了,这他娘的算什么命令。
送死吗?
我对杨奉有些失望,虽然我很笨,但我明白我被抛弃了。
但抛弃我是他的事,我还是无法背叛杨奉。
于是我率领残兵死战,挡住了曹军足足半个时辰。
直至杀到身边最后的亲卫,都死于敌军的刀下。
场上孤零零的,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我想,我欠杨奉的终于能还清了吧。
少年得志、平步青云,这与我的才干并不匹配,都是杨奉的青睐提拔。
我也跟着杨奉做过许多错事,加入与郭汜的争斗,造成了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我觉得,这应该是我的报应。
今晚报君死节,是我最好的归宿了。
我杀了很多人,杀到鲜血挡住了眼睛,杀到筋疲力尽,再也抬不起我的兵器。
我杵着长枪勉强站立,喘着粗气的看着面前的敌军。
他们突然不动了,只是静静的看着我,眼里有钦佩也有杀意。
过了不多时,一个长相平凡的男人走出人群。
就坐在马背上,缓缓的向我走来。
我见过他,他就是曹操。
“素闻将军忠义,也是将军提议让杨奉降我,只是……”
他话音一顿,语气里有些讥讽的味道。
“杨奉自私愚蠢,将军何故陪葬?”
“可愿降我,共襄大业。”
\"大业?\"我实在是有些累了。
只是从喉咙里,挤出两个字表示疑惑。
我从来没有在杨奉的嘴里,听到过这两个字。
那一夜,曹操与我说了很多。
我大多都忘了,但有一句话却记得刻骨铭心。
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天下太平重现盛世。
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笑了一下。
曹操以为是我在嘲讽他,表现的有些生气,但其实当时我只是想到了。
我年幼时,天下还算太平,虽然百姓的日子也苦。
但每日匆忙着为生计奔波,城里也是一片和睦的气象,那时真好啊。
杨县的百姓都很淳朴,看见人遭了难,总是忍不住施以援手。
可最后……
我的家乡,没能在乱世中保住。
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总是遭到反贼、乱军的洗劫。
我曾回去过一次,百姓十不存一,他们都以为我是个大人物,请求我保护好杨县、保护他们。
可那一次……
我是奉了李傕的军令,去洗劫杨县百姓充做军饷的。
我想哭,但我已经没有了力气。
曹操似乎是看出了我的悲伤,语重心长的对我说。
“公明,乱世之中不幸之人何止是你我。”
“若不想在见到有人无辜蒙难,便同我一起吧,我会尽量做到。”
我有点恨我自己不够聪明,为了愚忠害了杨县的百姓。
我脑子里,总能想起那天百姓的恸哭。
我还记得那年冬天,雪下的格外的大。
被劫掠了口粮,可能……杨县的百姓也活不过那个冬天了。
那天过后,我追随了曹公。
在曹营中,其他人看我的眼神都不太友善。
我也知道,降将的地位很尴尬,但我不在意,这些都是我应得的。
从那天起,我不好功名、不好财帛,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追随曹公、平定天下,哪怕是为了这份事业身死,我亦无悔。
曹公是个很开明的明主,他总是给我很多机会。
我跟随曹公攻打徐州,因功获封裨将军。
追随曹公于官渡,击败了刘备率领的偏师,被封为都亭侯。
又随曹公和张辽将军,平定了蹋顿,被拜为横野将军。
我亲眼看着,曹公境内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我坚信能平定乱世,带给百姓安定的人唯有曹公,我对此深信不疑。
但我很笨,我只能更加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我不可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坏了曹公的大业,这都是无数人用尸山血海拼来的。
哪怕一城一兵一卒,我都浪费不起。
这一次随曹仁将军,进攻新野,我又遇到了我的老对手刘备。
虽然我很笨,但曹公说过勤能补拙。
只要不出错,总能一步一步将刘备逼到绝路。
这次我想保护更多的百姓,免受刀兵之苦。
我救不了我的家乡,但我现在所做的事业,却能挽救更多的人。
我叫徐晃,世人言我一生不败。
但我只是个有罪之人,我只是一次次的来赎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