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滑过,“未来链”的市场动向逐渐变得不那么高调,但灵智科技内部并没有放松警惕。与此同时,梁邵超根据匿名邮件的线索,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星潮集团正在利用极光基金的全球资源,秘密扶持数家具有颠覆性技术的初创企业,而这些企业的核心方向并不仅限于区块链技术。
“星潮的目标,可能是建立一个涵盖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全方位技术联盟。”梁邵超在会议上分析道,“这种全产业链布局一旦形成,我们很可能在整个生态竞争中处于下风。”
“这是要将灵智科技的技术生态直接打散。”姚建航接话,“他们不会只是针对智链,而是要从根本上压制我们的行业话语权。”
杨子轩面色凝重。他知道,灵智科技的崛起在技术领域掀起的波澜,早已让许多老牌巨头感到不安,而星潮正是这些巨头背后的推手之一。
“既然他们想构建一个更大的联盟,我们也可以先下手为强。”杨子轩平静地开口,“用智链技术做突破口,吸引更多的跨领域企业加入我们的生态。”
倪绍豪有些犹豫:“智链系统虽然强大,但单靠区块链未必能支撑起跨领域合作的格局。”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核心技术。”杨子轩目光坚定,“绍豪,组建一支核心团队,研究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一个真正跨领域的底层系统。”
倪绍豪点头:“我已经有一些想法,这方面可以尽快启动。”
“少杰,”杨子轩转向王少杰,“同时从法律和专利的角度为我们未来的技术布局保驾护航,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明白。”王少杰的回答简短而有力。
就在灵智科技内部加速推进技术升级的同时,一场资本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姚建航从资本市场传回的消息显示,极光基金正通过多个离岸公司,收购灵智科技在海外的部分战略合作伙伴股份。这些合作伙伴涉及供应链、数据中心等关键领域。
“如果被他们控股,我们的供应链可能会被掣肘。”姚建航忧心忡忡,“这步棋太毒了,一旦出问题,我们的整个国际化战略都将陷入危机。”
杨子轩沉思片刻,果断说道:“我们必须先发制人。”
“具体怎么做?”姚建航问道。
杨子轩冷静地分析:“从两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合资或股权收购的方式,加强与这些合作伙伴的绑定关系,确保核心资源不被外部掌控;第二,重新设计供应链体系,开发备选合作伙伴,降低对现有体系的依赖。”
姚建航点头:“这需要一笔巨大的资金投入,公司的现金流能撑得住吗?”
张玉莹此时插话:“可以从财务的角度进行灵活操作,比如发行新一轮可转债,同时加速部分成熟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提升短期营收。”
“好。”杨子轩拍板道,“玉莹,你负责财务规划,建航负责与合作伙伴的接洽,务必在最短时间内稳住局势。”
与此同时,梁邵超根据调查进一步锁定了一名重要目标——极光基金的一位核心操盘手凯文·史密斯。
凯文是一位以精明和冷血着称的资本大鳄,但他有一个弱点:极度自负。梁邵超通过多方渠道安排了一次“偶然”碰面,设法与凯文展开对话。
“凯文先生,听说您最近对区块链技术颇有研究,不知对智链系统的评价如何?”梁邵超在一次高端论坛上,装作随意地问道。
凯文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智链系统确实不错,但技术只是基础,能否占领市场,还得看资源整合能力。而在这方面,灵智科技目前的优势并不明显。”
梁邵超微微一笑:“或许您说得对。不过资源整合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不知道凯文先生是否有兴趣了解更多?”
凯文目光一闪:“哦?看来你们也想找资本合作?”
“合作的形式有很多。”梁邵超语气不紧不慢,“关键是看谁能在这场技术变革中占据制高点。”
凯文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有趣。或许我们可以找个时间,深入聊聊。”
梁邵超知道,凯文这样的人不可能轻易表态,但这次接触已经为后续的操作埋下了伏笔。
几天后,杨子轩再次接到了郑东升的电话。
“子轩,最近你们的动作我看在眼里,干得不错。”郑东升的语气透着欣慰,“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你,资本和技术的较量远比你想象得更复杂,尤其是当一些不可控的力量介入时。”
杨子轩心中一动:“东升哥,您指的是哪些力量?”
郑东升沉默片刻,缓缓说道:“例如一些背后有特殊背景的机构,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商业利益,而是更深层次的控制。最近有传闻说,极光基金的一些操作,可能受到某些国际政治力量的影响。”
“您的意思是,这场博弈已经超出了商业范畴?”
“没错。”郑东升语气低沉,“你必须做好准备,不仅是对星潮和极光,还要对更复杂的外部力量保持警惕。”
杨子轩心头一震,他知道,这场风暴正在逐渐升级,而灵智科技能否在这场暗流中突围,将决定它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