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看了和自己弟弟苏辙说道:“柳耆卿的词确实写的不错。”
苏轼在文学一道上天赋异禀,对历代诗人也有自己的评价和偏好。虽然现在文坛上对柳词一贯的声音是既欣赏又鄙薄,但他还是比较看好的。更何况,谁没有私底下学过柳词?看柳词传播那么广,大概他们都很羡慕吧。学了还要这样遮遮掩掩,面上还要做出一副不屑的样子,他是很看不起他们的。
他的态度就像后来他对柳永的评价:“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他觉得柳永写的词有写得好的,正中他心怀,也有写的一般,实事求是不就好了吗?干嘛要东掩西遮的。
苏辙看了自己的兄长一眼,他的兄长性格比较率真,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但其他人中的大多数并不能做到他兄长的那样,总是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妥协,所以他一直很喜欢兄长。
苏辙笑了笑,回应道:“兄长所言极是,不过文人相轻,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柳耆卿虽遭人诟病,但其词作确有独到之处。只是众人碍于面子,不愿承认罢了。”
苏轼点点头,满脸赞同。
这边大家还在讨论柳永,玉不识已经开始讲下一首《蝶恋花》了。
【《蝶恋花》可以称得上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神仙打架可不是说说而已。欧阳修的《蝶恋花》也是鼎鼎有名的。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我想一说起欧阳修,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是他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但是,欧阳修不仅在文章一道上成就斐然,他在诗词方面也是灿然客观,是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
这首《蝶恋花》就是欧词的典范,词意深婉,写意传神。】
【这是一首闺怨诗,是传诵千古的名作。
要问庭院有多深呢?是望去云堆雾笼的一排排杨柳,是多得难以计数的一重重帘幕,是华车骏马如今不知道在哪里悠游,是登上高楼也看不见的章台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时近黄昏,哪怕是掩起重重院门,也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泪涟涟问落花可否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零零落落的落花随风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描写的是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她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汉朝。
刘邦算是看明白了,这些个诗人词人的,写的怎么都是些酸唧唧的东西,这个什么“闺怨词”,形容的真是形象啊。要他说,这写的都是些啥玩意儿啊,还整得这么文绉绉的,真是让人头疼,还不如他写的《大风歌》来得豪迈壮阔。
他摇了摇头,对着旁边的张良说话:“子房,你怎么看这些文人所作的诗词?”
张良:“诗词一道,总有它的可取之处。”再多的,就不说了。
刘邦又看向萧何。
萧何:“这些诗词虽言辞婉约,但情感细腻,亦有其独特之处。”
对着天幕这样神异之物,谁知道随便评价会怎样,当然是以夸为主喽。至于刘邦,他们相处这么久,也知道他只是想说说而已,并没有多真情实感。都当皇帝了,当然是商讨国家大事比较靠谱,至于天幕现在播放的东西,看看就好。
“还是上一期的内容有意思一点。”
什么靖康之难啊,什么南唐、北宋、南宋的,他对于后世的发展还是蛮好奇的。恨不得天上的仙女多讲讲后世之事,不要局限于诗词上。
而在另一边,吕雉也听到了这些诗词,她不禁感叹道:“这些文人真是有才华啊,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词句。”不过,她心里也明白,对于国家来说,治理政事才是最重要的。
想到这里,她便想起那愈发嚣张的戚姬,还有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子,就又是一阵头疼。
【庭院深深,阻隔重重,词中人被禁锢在这片天地,所见所闻,不过柳烟帘重,而非她的意中人,怨怨哀哀,忧愁苦闷,跃然纸上。及雨横风狂,催送残春,也是催送她的年华。她想留住春光但无法可施,正如她想留住光阴但日月不居,时不我待。于是她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是落花身为无情之物,缄默无言,随风而走,回答不了她的问题,也无法承载她的感情。
整首《蝶恋花》景深情深意深,婉曲幽深,可谓是“层深浑成”,一步步勾勒出一位伤春闺怨、怅然若失的女子形象。其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尤其是最后一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叠字之工相比,私以为更是点睛之笔,让人回味无穷。】
欧阳修看着自己的这首《蝶恋花》被天女拿来赏析,耳边满是恭维之声,既是骄傲也是尴尬。
欧阳修是当世文宗大家,难得出现天女所讲词作的原主就在眼前,可不就是聊上了吗。
前面的赵祯也是把人叫上前来,好好聊了一番。
先前他们还在说晏殊走的太早,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欧阳修,当然是要好好问上几问。至于柳永?大家的感情太过复杂,索性就先放下。
众人的目光皆落在欧阳修身上,令他难得感到有些不适。
欧阳修无奈笑笑,只见他拱手道:“此词不过是下官随手所作,当不得诸位如此夸赞。”
“欧阳先生过谦了,此词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实乃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