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识就完全没有他们的烦恼了。
她下了直播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场,然后认真准备起了新的一期直播。
窗间过马,三天已至。
系统:【直播正在链接中……】
玉不识整整衣袖,端正坐姿,等待链接成功,开启新的一轮直播。
待看到熟悉的幽蓝光屏正在眼前展开,玉不识绽开微笑,缓声说道。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半僧半俗的诗人,他仅仅靠一首诗中的一个字,就名扬千古。他就是贾岛,一位苦吟派诗人。
由诗引人,由人探史。<诗家名人>第八期,“诗奴”贾岛。】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怎么说呢,就是有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是不是听出来了?是的,贾岛在思考诗中的用字问题,他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所以他被自己问住了,也因为不知是“敲”还是“推”好,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反复品味。】
【而在他出神纠结中,不知不觉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他听了之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结果也是皆大欢喜——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这也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李世民听到这里,无声笑了笑,“还挺较真的。”
长孙无忌等人经过了前面安史之乱的冲击,已经能够很好地面对天幕中的信息了。尤其是这样看起来没什么大波折的,也能让他们缓口气。
毕竟他们现在还能划分到初唐,眼睁睁看着大唐崛起又衰落,真真是让人不太好受。还是平平淡淡的好。的人,也有部分原因是他们也看开了,中唐晚唐距离他们太远了,那个时候他们都作古多少年了,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寄希望于现在他们获知了未来,那就尽量谋划布置好,无动于衷对于他们这些陪着李世民一路走过来的文臣武将,是不可能的。
【这也许就是贾岛的本性,“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当然,这也是贾岛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贾岛这个人,他的人生经历实在简单,寥寥数语就能概括——
贾岛,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唐代宗大历十四年生,范阳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迁普州司仓参军。】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乏味?好像大多数诗人都是这样,当官、贬谪,隐居……贾岛只是反了一下,他是真的曾出家为僧。他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诗仿佛已经成了他人生的一部分。】
刘彻看到这里,有些无聊。
倒是其他人能理解贾岛的一些心理。
贾岛自幼家贫,门第寒微,甚至迫于生计,栖身佛门,在这种情况下,“诗”就是他能拿到手、安慰自己的存在。以诗咏志,寓情于诗,加上他孤僻冷漠的性格,世事颇少萦怀,他选择和诗对话,他也从诗中找寻到他想要的世界。
司马相如站在角落,看着天幕怔怔出神。天幕开启后,他也时不时地被刘彻召见,但更多的时候,都是闲立一旁。
他是能够明白一些贾岛的选择。他看着贾岛的生平,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的遭遇。他年少时也曾感叹怀才不遇,还是凭借《子虚赋》和《上林赋》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然而,如今的他却失去了皇帝的宠信,在这宫廷之中备受冷落。也就是现在天幕的出现,又让刘彻想起了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居然喜欢的人还挺多的?”刘彻嘀咕几句。
与此同时,宋朝的文人则是对贾岛颇有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