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一个特殊的日子。
在大明工部六千名工匠没日没夜赶工的情况下,沈战下达的军火订单终于完成了。
遂发枪方面。
锦衣卫六个步兵营实现了每营两千支好枪的目标。
张伟的情报营所有装备都跟步兵营同步更新。
两个骑兵营更是实现了每营三千支好枪的目标。
子弹方面,沈战暂时保障每名枪手能分到一百枚定装纸壳子弹。
工部那边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中。
火炮方面。
锦衣卫六个步兵营实现了每营六十门轻型火炮的高配。
其中包括五十门马上佛朗机速射炮。
以及十门能适应多种地形的虎蹲炮。
战时每炮最多可携带一百枚炮弹。
这样的配弹量在冷热兵器并存的时代已经很夸张了。
尤其是对士兵杀伤效果最佳的马上佛朗机炮。
沈战给每门炮配备了十个子炮。
在战场情况需要的时候,锦衣卫大军可以实现每炮十连射。
两三分钟的时间内,锦衣卫一个步兵营可倾泻500枚炮弹。
那场面有多酸爽没经历过的人可自行脑补一下。
重炮方面。
王忠的重炮营有四十门威力巨大无比的红夷大炮。
在没有巨型障碍物的情况下,这种炮可以打穿一条直线上的所有目标。
这条直线的长度是四里(2000米)。
为了确保冷口关和喜峰口不失,王忠借出去十门红夷大炮。
辛思忠和谷可成各得到五门。
剩下的三十门红夷大炮全都掌握在王忠的手里。
这次跟清军硬碰硬,王忠可是攒足了劲儿。
他要凭借手头的大家伙捞上一笔大大的军功。
m224轻型速射迫击炮。
沈战亲卫队专用火炮。
射程3000米,杀伤半径15米。
最快射速15发\/分钟。
沈战给自己的亲卫队配备了十门这种炮。
在沈战需要的时候,他的亲卫队可下起150发\/分钟的炮弹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枪炮齐全,只等开战。
四月初十,东风起。
身背两面锦衣卫令旗的哨骑以最快速度冲入了北京城安定门。
守城官兵、京师百姓纷纷避让。
这是最紧急时刻才会启动的边关传令兵。
“报,冷口关燃起烽火,建奴大军入侵!”
随着一声“报”字驾到,整个大明京师炸毛了。
号称东亚第一强军的满清八旗来了,亿万汉人的苦主来了!
乾清宫暖阁。
崇祯皇帝召集六部尚书和大将军沈战议事。
沈战全权负责北直隶地区的军事行动。
史可法全权负责京城的防御。
六部全力配合二人的军事行动。
过去十六年,六部尚书换了一茬又一茬。
唯一没换过的就是崇祯这个皇帝。
完整经历过清军五次入关劫掠的只有崇祯一个人。
因此对清军的强大、残暴认识最深刻的一个人就是崇祯。
此刻的崇祯坐在龙椅上瑟瑟发抖。
“诸位爱卿,建奴来了,我大明要如何抵挡?”
面对南方动辄几十万的农民军、朝廷叛军。
崇祯还有心情指点江山,各种微操作。
可是面对凶残的建奴,这哥们儿立马就麻爪了。
实在是建奴教崇祯做人太多次了,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无法抹除的阴影。
六部尚书全都看向沈战跟史可法。
兵全都掌握在二人手中。
沈战手中有三万三千兵。
史可法手中有六万兵。
崇祯手中有一万勇卫营将士,那是皇帝的卫队。
另外通州城还有三千守军,遵化城还有一万守军。
这就是大明京师地区的全部兵力,共计11.6万兵。
密云的八千兵被崇祯调到南方打张献忠去了。
保定的三万兵也被调到南方打张献忠去了。
不然还能多出三万八千兵。
现在说这个已经没意义了,沈战本来也不指望他们。
普通的明军在野外遇上清军主力基本上都是送。
甲不如人家,武器不如人家,机动力不如人家。
根本就没法打!
明军所谓的人数优势在清军那里没任何意义。
至于那些只有三五百兵的小县城,不提也罢。
仗怎么打全看沈战和史可法二人的心情。
沈战作为大都督是明朝最高军事长官。
他当仁不让地走到了地图前。
“京城东直门和朝阳门是我锦衣卫大军的出城通道。
其他城门半个月后全部堵死。
这半个月是留给城外百姓的逃生时间。
半个月之内不肯入城者皆任其自生自灭。
史大人守好京城即可。
野战的作战任务全部交给锦衣卫大军负责。
此战不败建奴,锦衣卫全体以死谢罪!”
“啊!”崇祯和六部尚书心神巨震。
实在是沈战的发言太有冲击力了。
现在尚不清楚建奴大军有多少人。
根据以往的经验绝对不会低于六万。
锦衣卫的战兵实际上只有三万人,剩下的都是辅兵。
沈战仅凭这点人马就敢出城野战。
还立下了“不胜不归”的军令状。
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自信啊!
崇祯以商量的语气对沈战说道:
“大都督,不如由史爱卿防守京城。
然后由你亲率锦衣卫防守通州城。
二者互为犄角,想那建奴必不敢全力施为。
时间一长建奴必因粮少而退兵。
不知大都督意下如何?”
沈战听得满脑门黑线。
陛下诶,您不是说打仗的事儿都交给武将做主吗?
要是战争细节由陛下您来微操的话,那也不用打了,直接投不好吗?
11.6万大军困守两座孤城,还他玛德大言不惭说成是犄角之势。
陛下您这个微操的水平也是没谁了。
看到沈战闭口不言,崇祯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那个,朕只是建议啊,建议!
是否采纳还要看大都督的全盘规划。
不过通州码头堆积了大量粮食和物资。
这些东西绝不能落到建奴手里。
所以朕的建议是……”
“陛下!”史二愣子终于忍无可忍,高声喝止了崇祯的滔滔不绝。
范景文、邱瑜和方岳贡三人均脸色阴沉。
这脸子显然是摆给崇祯看的。
玛德,既然大家都承认沈战乃当世名将。
那么将北直隶的战事全权托付给沈战就完了。
陛下您还在这里逼逼个嘚儿呀。
咋地,连你一个弱鸡都能想到的问题,人家大都督想不到吗?
待崇祯彻底闭上嘴之后沈战终于开口说话了。
“陛下,臣会在北京城和通州城之间设伏。
两城之间的四十五里路就是建奴大军的黄泉路。
这一仗具体如何打恕微臣不能提前透露。
陛下只要带领群臣守好京师即可!”
“呃,好吧,朕一定会带领群臣守好京师!”崇祯遗憾地说道。
崇祯,战争白痴,军事素养几乎为零。
但此人却是典型的又菜又爱玩。
事关大明国运的数次大会战都因为崇祯的参与而惨败。
这一次,沈战不会给崇祯任何参与军事决策的机会。
如果崇祯还敢像以前那样战争打到一半连发数道命令给主将。
沈战不介意让崇祯体验一把什么是“皇帝的话就是放屁”!
从四月十一开始,京师地区的百姓总动员。
北京城,遵化城,通州城。
百姓们按照就近原则大规模向这三座朝廷重点防御的城池聚集。
鉴于北京城城最坚、兵最多,向这里聚集的百姓自然是最多的。
通州城粮食多得一两年都吃不完,因此向这里聚集的百姓也不少。
遵化城看上去最不靠谱,因此去那里的百姓最少。
就在大明京师几十万百姓总动员的时候,冷口关争夺战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