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蕴答是,她叫绮梦做事的时候,没有刻意隐藏。
故意闹出些动静,也想吸引些自荐枕席的人。
毕竟,只有足够会勾搭人的女子,才能乱了容启的那颗道心。
说到这个,齐妃来了兴趣,走到她身旁,便推荐道:“我母家弟弟,恰好家中庶女还未婚嫁,如今已满十八,就是年纪稍大了些,不知太子妃......”
她有意攀附太子府。
毕竟日后的大夏江山,不出意外,便都是太子容启的,若是娘家送出个庶女能当个妾室,日后太子登基。
那也是贵人起步。
意蕴顺着她的话,思考了一番,想起齐妃母家陶大人是太常少卿。
家中唯一未定亲、婚嫁的,也只有陶溪若这一个女娘。
虽说十八还未成婚,年纪是稍大了些,可太子都二十有六了,比起谁年纪大。
那还是太子更胜一筹。
“不知陶家小姐,可愿意?”意蕴试探性的看向齐妃。
齐妃见有戏,立马拍胸脯保证,道:“虽说是个庶女,可容貌俱佳,文采俱佳,就是一直未有中意的儿郎。
若是能入太子府做个良妾,那也是她的造化。”
意蕴一副了然的模样,随后回她:“那就请齐妃娘娘,等好消息。”
齐妃喜笑颜开。
若是陶溪若能再为太子生个一儿半女,那陶家的福气,还在后头;陶溪若一辈子都要记她这份好。
剩下一些人匆匆赶来。
只是令意蕴意外的,是徐司沉竟然未到。
她问绮梦,“表哥怎得不来?”
绮梦回答:“这几日御史府案件多,徐大人估计在查案。”
意蕴明了。
不止御史府事情多,徐司沉还要兼顾侯府谋反案,以及找王治的事情,分不开心也实属正常。
宴席开始,众人入座。
意蕴听到一旁的安合郡主在小声嘟囔,“母亲说好的为我请徐大人来,竟请没来!”
她小嘴撅着,显然十分不开心。
意蕴笑了笑,或许徐司沉不来,有这一层关系。
方才安合郡主与周晴雪说话时,她便发现,安合郡主热情似火,像个小太阳。
这样的人若是放在徐司沉身边,不知道会怎样。
她想的入神,心里头有些醋味。
可是她先为了家族背叛了表哥,就是表哥另外娶妻,她也不能多说半个字。
赏花宴自古以来的流程无非是赏花、品茗、作画、吟诗,争抢永淑公主设的彩头。
而彩头这个东西,意蕴从前在寻州的时候都拿腻了。
所以,对于今日的宴席,她索性不出风头,只看着众人争奇斗艳。
哪知,她不想出风头,偏偏有人见不得她闲。
“听闻太子妃自幼才艺双全,不知可否展示?”说话的是姜晚盈。
意蕴朝着那边看去,就见姜晚盈身旁坐着苏卿玉,挑衅她的事情,想来是苏卿玉想出来的招数。
她蹙眉,总感觉这个苏卿玉像个臭虫一样,哪儿哪儿都有。
按道理说,她这样的身份品阶,是不够资格参加公主府的赏花宴。
许是容启给她开了后门,意蕴这样想。
姜晚盈瞧见意蕴蹙眉,一脸愁容,觉得对方是怕了。
毕竟此时是作画环节,她又才画完一张牡丹百鸟图。
谁都知晓她姜晚盈,画艺无双,在上京城内若她说了第二,便没人敢说第一。
她这番邀请,明晃晃的是下太子妃的脸面。
可偏偏,没人出来为意蕴说话。
就在意蕴要答应之际,安合郡主不满开口:“谁都知晓你的画艺,如此为难本郡主的皇嫂做什么?”
意蕴看向郡主,朝对方投去感谢的眼神。
随后,应下了姜晚盈的挑战。
毕竟对付这种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实力打脸。
让她颜面扫地,否则以姜晚盈的性子,总是喜欢跳出来当苍蝇。
众人都为太子妃捏了把汗,毕竟这若是传出去,那丢的可是皇家颜面。
周晴雪拽了拽她的衣袖,小声道:“要不就装作手受了伤,拒了她就是,何必跟她较劲。”
意蕴摇头。
她是想将姜晚盈纳入府整治的,若是今日退步,那日后如何压制住她?
丫鬟拿了新的笔墨。
一张长桌摆在水榭中间。
众人都不大看好太子妃。
毕竟姜晚盈师承宫内画师,自十二岁起,便年年在各类宴会中拔得头筹,到如今已是蝉联的第五年。
而太子妃作画,闻所未闻。
在上京城内,更是排不上名。
半个时辰过去,众人等的有些乏了;上首的永淑公主则一直紧抿双唇,害怕太子妃会为皇室丢脸。
她也有些后悔,后悔没在那时候叫住太子妃。
姜晚穗在一旁小声念叨:“哼,长姐,你就该好好打脸一下这个太子妃,那日她害我打的板子,到今日还疼!”
说完,她摸了摸屁股,觉得隐隐作痛。
姜晚盈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太子妃,更是觉得她的存在,是占了自己的位置。
她看向苏卿玉,道:“卿玉妹妹,多亏你的主意,若是今日能出一口恶气,回去便叫父亲认你为义女,为你寻一门好亲事。”
苏卿玉勾唇,她等的就是这个。
忙谦虚回答:“不敢居功,姜姐姐本就画艺无双,妹妹也只是送了东风。”
姜晚盈傲娇的昂起头,仿佛这场比试的胜利已经收入囊中。
她对她的画艺很自信。
大概半刻钟后,意蕴停下笔。
众人抬头张望。
只是画桌太高,都看不到。
永淑公主见事已成定局,只能命人将画拿起来。
最激动的,莫过于右手边的三人,每个人都对意蕴这个太子妃恨之入骨。
不出片刻,一张众画像呈现在众人眼中。
画中,有百姓、屋檐、车轿、社畜、船只、花木、溪桥;图中人物栩栩如生,只是最中央的,是府衙。
意蕴开口解释:“前些日子,城外灾民流窜,徐大人奉命赈灾,我也出去瞧过,看到底层百姓眼中的心酸,无奈,可他们无一不感念朝廷,感念皇恩浩荡。
为此,我感受颇多,特在今日作此《上京赈灾百姓图》,以示百姓们对皇上感恩之情。”
众人拍手叫好。
永淑公主走下来,仔细打量这幅图。
问她:“太子妃,师承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