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尘与李明商讨出的海防与外交策略,如同一座灯塔,为大明在复杂的局势中指明方向。然而,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难题接踵而至。
在京城的朝堂上,林尘和李明向众大臣阐述了这份精心策划的方案。朝堂内气氛凝重,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林大人,此计划虽好,但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如今国库刚刚经历战事损耗,恐难以支撑啊。”户部尚书皱着眉头,率先提出质疑。
林尘微微颔首,神色从容:“尚书大人所言极是,国库的压力确实不小。但海防乃国之重事,若不加强,一旦西方诸国再次来犯,损失将更为惨重。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开源节流,比如优化税收政策,杜绝贪腐,同时鼓励民间商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这时,一位年迈的大臣站出来,忧心忡忡地说:“林大人,这外交方面,与周边国家联合防御,虽能增强实力,可也容易引发他国猜忌,万一弄巧成拙,反倒孤立了我大明,如何是好?”
李明向前一步,抱拳说道:“老大人不必担忧。我们与周边国家联合,是以平等互利、共同防御为基础。只要我们坦诚相待,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定能消除他们的疑虑。况且,如今西方诸国的威胁是共同的,相信各国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众人又争论了许久,最终,明宣德帝朱瞻基沉思片刻后开口:“林爱卿和李将军的计划,朕认为可行。此事就按他们所说的办,各部大臣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推诿。”
退朝后,林尘和李明走出皇宫。天空中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雨。
“林大人,看来推行这计划,阻力不小啊。”李明望着天空,微微叹气。
林尘目光坚定:“李将军,困难虽多,但为了大明的未来,我们不能退缩。我这就去户部,与尚书大人详细商讨财政预算的事,你先回南洋港口,筹备海军建设的前期工作。”
李明点头:“好,林大人放心,我定会全力以赴。”
林尘来到户部尚书府,与尚书闭门长谈。屋内茶香袅袅,两人却无心品味。
“林大人,不是我不愿配合,实在是国库空虚,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开支。”户部尚书满脸无奈,连连摇头。
林尘思索片刻,说道:“尚书大人,我们可以先从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入手,比如精简宫廷内务府的一些奢靡用度,同时加大对商业税的监管,杜绝偷税漏税。另外,对于参与海防建设的商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鼓励他们积极投入。”
经过一番商讨,户部尚书终于松口:“林大人所言有理,我会尽力调配资金,支持海防建设。但还需一步步来,不可操之过急。”
林尘离开尚书府时,天色已晚,街道上华灯初上。他骑着马,心中却在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身后传来。
“林大人留步!”一名士兵匆匆赶来,下马行礼,“宫里传来急诏,请您即刻进宫。”
林尘心中一惊,立刻调转马头,赶回皇宫。在御书房内,朱瞻基神色凝重,手中拿着一封密信。
“林爱卿,刚刚收到消息,西方诸国在战败后,并未放弃对我大明的图谋。他们联合了一些更远的海上势力,准备再次对我发动攻击,且这次他们的行动更加隐秘。”
林尘接过密信,仔细阅读,脸色愈发沉重:“陛下,看来我们的海防建设和外交策略必须加快推进了。臣建议立刻派出密探,深入调查西方诸国与这些海上势力的勾结情况,同时加强沿海地区的巡逻和戒备。”
朱瞻基点头:“就依你所言,此事刻不容缓。林爱卿,你务必尽快制定应对之策。”
林尘领命后,连夜赶回府邸,召集幕僚们商议。屋内灯火通明,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紧张。
“大人,西方诸国如此猖獗,我们必须给予他们沉重打击,让他们不敢再觊觎我大明。”一位幕僚愤怒地说。
林尘沉思片刻:“打击是必然的,但我们也要避免陷入长期的战争泥潭,以免损耗国力。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情报收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众人商议到深夜,终于制定出了初步的应对方案。林尘揉了揉疲惫的太阳穴,看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次,大明能彻底化解危机,迎来真正的和平。”
与此同时,在南洋港口,李明正指挥着士兵们进行紧张的训练。海风呼啸,海浪拍打着战船,士兵们在甲板上挥汗如雨。
“将军,新招募的士兵们训练进度很快,只是部分战船的建造材料供应有些延迟。”副将刘勇前来汇报。
李明皱了皱眉头:“材料供应绝不能出问题,你亲自去督办,务必确保按时交付。另外,加强对港口周边海域的巡逻,防止西方间谍刺探情报。”
刘勇领命而去。李明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心中暗自思忖:“西方诸国再次来袭,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在京城,林尘再次进宫面见朱瞻基,详细汇报了应对方案。朱瞻基听后,微微点头:“林爱卿,此方案可行。朕命你全权负责,务必确保大明海疆的安全。”
林尘跪地谢恩:“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走出皇宫,林尘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京城清晨的微风。他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艰险,但为了大明的安宁,他将义无反顾地前行。他骑上马,朝着兵部而去,准备与兵部尚书共同商讨军事部署,一场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较量,即将再次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