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暗骂呼延灼,呼延灼心中亦在想秦明这厮好生麻烦。
你一家老小被宋江做了,他只许配给你一女子,数年也下不了崽,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忠心!
反正我呼延灼是不想浪费一身武艺落草为寇,使君仁义青州传唱,遇此明主,不降待何?
念及此处,呼延灼暴起一鞭抽在毫无防备的秦明腹部,将其击落马下。
秦明疲于应对关羽,哪里防的了这招,登时口吐鲜血,倒下马来。
呼延灼拱手道:“在下呼延灼,久仰使君仁义大名,故率众来投使君,望关司马同意!”
秦明捂着肚子站起,怒不可遏:“好你个呼延灼,投诚还要给我一鞭。若不是我戴着重甲,保不准方才就一命呜呼。”
说罢,他也拱手道:“小的与宋江有杀妻弑子之仇,碍于宋江势大此前始终寻不到机会报仇,如今终于找到了机会。请许在下为使君驱使,只求能杀宋江!”
关羽眯着眼,大刀一挥,示意二人上马。
虽然关羽态度糟糕,但二人依旧喜悦,指挥自己培养的亲信腾开道路。
霎时间,关羽面前出现一条突围之路!
林冲环眼怒瞪,不敢相信共处多年的兄弟就这样投靠刘备。
“呼延灼秦明你不为人子,来日我必取你等首级!”撂下狠话后,林冲猛地用力,打了张飞一个措手不及向后仰倒,与张清转头逃了。
刚刚擒获邓飞杨林的刘备断不会错过这等天赐良机,双股剑连碰三下,继而向前挥动,正是冲锋突围的命令。
“大当家,呼延灼和秦明投敌了!”朱武冷汗直冒,眼瞅着关羽张飞杀出重围向自己杀来,脑中一片空白,眼看是不能继续指挥作战。
宋江一脚踹到朱武,喝骂道:“废物,战场凶险,指挥安能慌张?”
他手持两把令旗,旗面具朝向战场,双臂张开,旗间指向两侧,之后双臂回拢,旗帜指向正前方。
林冲倒吸一口冷气:“到宋江哥哥处成品字阵,逃脱不了的弟兄不就只剩死路一条?”
林冲心中万分惊讶,但心知此刻正是梁山生死存亡关头,不敢不执行军令。
刘备眼看八方,瞧出宋江打算,嘲笑道:“回你身前成品字阵,把你保护好了,将你结义兄弟们扔到一边,着实狠辣,与曹操小儿异曲同工。”
“先前你假仁假义收揽人心,我看你今后要如何维持身份?”
梁山军缓缓退却,刘备趁机指挥张飞关羽掩军杀上,一时间,血流成河,杀声四起。
倘若宋江不下成品字阵的军令,关羽率众突围而出,一调头便可直取他战车。
下了命令,全军后撤拱卫其人,身处梁山军中央的关羽便无须再突围而出,从中作梗阻拦梁山就可使其损失惨重,那些深入刘备阵中的士兵更是几乎没有返回的可能。
李忠薛永等人见逃跑无望,纷纷跪地投降。
方才宋江指挥梁山军几乎将刘备围得水泄不通,占尽优势,转眼间就呈现败相,只能成品字阵退守。
宋江愤怒锤击战车,咆哮道:“呼延灼秦明小人,若非你二人,我军怎会如此!”
战场瞬息万变超出其预料,吴用长出一口气,稳定心神,献计道:“宋江哥哥,我军虽损兵折将,可官军同样损失惨重。我观刘备军能战之卒不过千人,还要留下部分人马收押降卒,而我军尚有五六千人。”
“他人数稀少,不足以同时冲击三阵,只冲击一阵,另两阵救援,必能把他杀到大败,刘备晓畅军事,不可能不明白其中道理。”
“我军只需全力冲锋,刘备只有败退一条路。”
宋江无计可施,无奈点头。
在他眼中,平原只靠刘备一人撑着,田楷不过庸人,他翻手可灭。
听说刘备只点三千人马,他喜出望外,心想真是天赐良机。
若能趁着刘备托大,一战而破其军、斩其人,青州可定!
然而,事与愿违。对决至今他屡战屡败,在刘备身上讨不到任何便宜。
梁山军成阵速度不慢,刘备解决完残军时,宋江已经阵成。
刘备眉头紧蹙,观望敌阵一时想不出破解之法。
待朱仝等人赶到,我军人数占绝对优势,全力冲锋,刘备必败。不管过程如何,终究是我宋江赢了。
尽管被吓到手握五千人不敢冲锋不足只有千人的刘备,宋江依旧自鸣得意。
这时,远方扬起灰尘,陈庆之赶了回来!
他白袍被染成土黄色,面带泥泞,话有喜气:“使君,小的不负使命,拖延朱仝军队两个时辰有余,还布置陷阱杀了‘青面兽’杨志!”
刘备不待他说话,抓着陈庆之胳膊上下端详,确定其没有受伤后佯怒骂道:“你怎敢一百人去拦一千人!如果出事,我痛失帅才如何是好?”
陈庆之受宠若惊,答道:“多谢使君挂念!”
刘备故意拉脸,拽着陈庆之看向宋江阵:“宋江小儿列出此阵,我军人数稀少,又要分出人手看官俘虏,不敢攻阵,他待会儿势必会下令大军掩杀。你给我看看,想个破阵之法。”
陈庆之瞧一眼,呵呵笑道:“使君,此阵易破。”
“怎么个破法?”
“使君只需令士兵整顿退兵,退出些距离再拖延时间,宋江担心有援兵,自会退兵。”
张飞啊呀一声,大掌拍陈庆之背上:“你个纸上谈兵的读书生,宪和潜入梁山联系卢俊义尚需时间,你把他逼退回梁山,咱们取不了寨子咋整?”
陈庆之被拍的气息不顺,一阵喘气后才答道:“张司马不懂我整顿退兵深意。咱们假有援兵,宋江是真有援兵!待朱仝等人引兵而来,梁山便有近七千人,不可能不冲杀。咱们无论如何都要退。”
“但这退兵,要退的有整齐,要有恃无恐!压着那些俘虏,一个都不能放走。最好再布置一队疑兵。宋江见状,怀疑我军有援兵,必不敢轻举妄动,如此才能达到拖延时间的目的。”
刘备有四十年的军旅经验,自然明白计策的好坏,当即叫来诸将好生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