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许此世柴荣公孙威能制止他,刘备心想。现在他和公孙瓒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公孙瓒倒台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
范质用眼神示意公孙威看向刘备:“那人面相不凡,一言一行间我竟看出帝王之风,着实奇怪。”
公孙威不置可否:“帝王之威?他不过织席贩履之徒,仗着父亲提拔才升到平原国相的位置,哪来的帝王之威?”
“你我前些日子打探到消息,平原百姓都称颂他仁义爱民,没有官架子,甚至有人不远万里投奔平原只为在其治下。你未免太过警觉。”
范质让步:“小的只是害怕您看不出刘备的伪装,将青州托付错人,坏了蓟侯的事。”
公孙威目视刘备:“是真仁义还是伪君子,还待你我考量。田楷军卒出身,大字不识一个,方才结结巴巴说的话应该是刘备教他的,只是田楷自己不成器,背都背不过。若真是如此,他的行为符合情理,没有可抨击的地方。\"
仁义二字要拆开解读,仁者怜悯百姓,待下宽厚,义者则往往不会做出卖主求荣之事。
按理来说,公孙瓒帐下没有比刘备更合适的人选。
但问题是,刘备资历尚浅,和追随公孙瓒近十年时间才被任命为刺史的严纲田楷之流依旧没法比。
在公孙瓒看来,二人莫逆之交,从前刘备曾与田楷一同面对两面夹击,在那种艰难境地尚未背叛,忠心可鉴。公孙瓒提防刘备的真正原因是:他害怕自己压不住刘备。
人的野心是会滋长的。现在忠心耿耿,手握大权之后就不一定了。
公孙威对此心知肚明,他远比公孙瓒有魄力,丝毫不怕压不住刘备。
但今时不同往日,当时公孙瓒如日中天,乃是汉末数一数二的大诸侯,远非现在可比。
本着谨慎原则,公孙威想着考量考量刘备,看看他的品行性格。
一个人为君主效忠,所求不过功名利禄。
公孙威常听公孙瓒轻蔑地说刘备喜爱华服和美人,是个渴望荣华富贵的底层人。可这种人到了平原却和百姓同席而坐,府邸不算华丽,勉强有一名艳丽的小妾,犬马更是少有接触,那么试问刘备想图谋的是什么?
在公孙威看来,刘备什么都不去图谋,最可能的原因即为他不打算在公孙瓒手下多待。
事实上,原史中刘备现在已经看出公孙瓒与刘虞的矛盾难以缓和,将来必会出事,生出了转投他处的念头。
公孙瓒赢了,以他瑕疵必报的性格,必定会杀掉刘虞,因此失去幽燕民心,最终兵败垂成。他输了...那刘备追随个屁啊。
田楷最终灰头土脸的地退下。
脸上火辣辣地疼,田楷羞愧之余生出恼怒,心想自己随蓟候征战多年,竟然在公孙威这个小儿手下吃了亏。你不过一庶子,也能撤换我的位置!
田楷暗自握拳,心中对公孙威的不满升到了极点。
可惜他手下要么是爱慕英雄的军卒,要么是追求富贵的小地主,少有道义,此刻纷纷去巴结公孙威,把他这位青州刺史冷落在了一边。
这时,刘备悄然走到他身后,拱手道:“青州莫要灰心,公孙威此行要停留数日,您大可在府中设宴,单独邀请他前往,如此可避免那群小人碍事。”
田楷吐出胸中闷气,尽管不满,但他也不想与公孙威交恶。
自知能力不行,田楷索性让刘备上前,一来尽下官礼仪,二来帮自己挽回颜面。
正巧刘备害怕田楷上去出糗,马上凑到公孙威跟前。
王溥瞥一眼刘备,默不作声。范质则直接冷哼一声。
众人原本为刘备让开路,瞧见公孙威手下的作为,有几人神色犹豫,最终重新凑了上去,却无一人面有鄙夷之色。大多数人都面带恭敬。
刘备在平原的声望在此时显露无疑。
刺史田楷尚且凑不到公孙威面前,刘备仅仅走上来就有远比田楷多的人为他让路。
“在下平原国相刘备,见过刺史。”刘备不卑不亢,似乎是对公孙威有所不满。
被刘备甩脸,公孙威稍显震惊,佯怒道:“嗯?见本刺史,你为何不拿酒,亦不携礼?”公孙威故意端架子。
刘备态度如初:“在下刚刚辅佐田青州率千余人马攻克梁山三万贼寇,斩杀数千,保证蓟侯治下安稳,有此为礼,故不携礼。”
范质冷哼:“居功自傲,不过攻灭几股流寇,就敢妄称功劳?”
刘备答道:“小的奉蓟候命协助田刺史驻扎青州,数次击退袁谭与黄巾,在齐鲁之地策应蓟候行动,帮助蓟候占领冀州。我不算有功之人,您大可责罚,可如果田青州的功劳得不到肯定,天下的人都会认为蓟候心胸狭隘,不来投奔。”
“如此,岂不是耽误蓟侯匡扶汉室大事?”
刘备话语占据大义,句句从蓟侯角度出发,直言公孙威不该无礼于田楷。
王溥对刘备有了几分认可,心道刘备言语不卑不亢,颇有勇气,追问道:“田青州尚不敢无礼于我家主公,你不过一个平原国相,仗着蓟侯恩赏才混到这么个位置,怎敢在席前放肆!”
王溥这话就比较重了,就差指着刘备的脸骂他是公孙家的狗。
刘备脸一黑:“我为蓟侯守护平原,辅佐田青州保证青州无忧。您若如此说,便是寒备之心!”
说罢,刘备竟有拂袖而去的意思。公孙威不怒反喜。
刘备对他态度始终在表明:我是有原则讲道义的君子,你不能随意羞辱我,亦不能羞辱我的上司。
刘备非是见利忘义的小人!
如此之人,才能委以青州重任
下一秒,公孙威伸手拽住刘备:“你倒是不爽快,我家谋士说两句闲话都不行!”
“你就坐我旁边,说说你家刺史到底有什么功绩!”
刘备大喜,公孙威如他所料让步,他总算博取到了力挽狂澜的机会。
有心之人看出刘备为田楷争取机会,暗道自己怎么忘了刘备这号人物,转而又去讨好田楷。
刘备则巧舌如簧,娓娓道来为田楷编纂好的功劳。乍听刘备讲完,要不是和田楷共事数年,公孙威都要以为田楷是柴荣一类人物。
刘备见公孙威身上风尘仆仆,范质几人面有累色,暗道今夜不宜商议,而且交谈中刘备发现几人具对歌舞不甚感兴趣,转而邀请几人明日阅兵,几人自是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