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果真如刘备所料,各县在收到刘备的文书后纷纷表示愿意“弃暗投明”,刘备则派出部队接收各县。
做好一切工作后,刘备大军开拔向乐成。
当然,玄德不会蠢到攻打乐成。在袁尚全面收缩战线后,一万余人驻扎于乐成周边,以二者的兵力,绝无可能拿下乐成。
若是袁尚小儿这么坚守下去,歼灭有生力量的战略目的便无法达成。
于是,刘备和公孙威互通书信,照原计划又提出一计,预备以一场伏击战拿下胜利。
“潘美王韶在东,石守信杨业在西,袁尚与赵光义亲自驻扎乐成,呈三角之势。不破两寨,我与青州攻打乐成便后方不稳。”
“若攻两寨,还需防备乐成出兵,属实棘手。袁尚小儿倒不愧对他神童之名。”公孙威嘴上赞许袁尚,语气却很是讥讽。
石守信武力81,统帅90,智力73,政治66。
杨业武力95,统帅94,智力75,政治58。
“开战不到一旬,袁尚几乎丢掉了整个河间,哪里是神童,我看是蠢儿!”安禄山咧开大嘴笑。
那张丑脸笑起来宛如猪猡,但得益于安禄山平时的伪装,众将都当安禄山“人丑心善”,一齐笑出声。
卢俊义点头附和:“安校尉说得对,就是蠢儿!”
公孙威志得意满:“任他军阵巧妙,吾必要拿下河间。道济,且告与诸将某与玄德之计。”
魏仁浦领命站出:“前几日夜里,我故意让一封密信被袁军拦下,内容为请求刘青州派轻骑突袭至西面,作奇兵破石守信部。袁军得了密信,杀了我军信使,派其人传信于刘青州,内容未做更改。”
“是以,袁尚小儿如冀州所料,怀着将计就计之心,欲趁机破我军与青州,扭转局面。”
李筠摩拳擦掌:“哈哈哈,我军可设两重伏,待袁军尽数入场,一举杀出!”
魏仁浦摇头:“李校尉此计虽妙,但战果太小。刘青州无法瞒着袁尚斥候转移全部兵力,会留相当一部分兵力于东面虎视眈眈,袁尚小儿至少留五六千人守乐成。所以我军攻城仍然十分困难。”
“此战且叫袁尚小儿胜一场。之后我军与青州便可显出不合之象,相互不能配合。届时以袁尚小儿性格,必会派兵攻我。我军再输其几场,行骄兵之计。待其重新扩大战线、乐成防备不足,便是我军与刘青州前后夹击,斩灭袁尚之时!”
简而言之,袁尚使用“收缩防线”达到“固如铁桶”的效果。
而公孙威则使用“示敌以弱”,目的是达到“诱敌出击”的效果。
刘备呢,尽管知道计划,却迟迟未派出骑兵。
“冀州既有意歼灭袁军有生力量,为何不趁其撤退时派轻骑突袭?以幽州精骑,保守可斩敌千数。”刘备始终搞不明白安禄山到底在干嘛,于是将陈庆之与赵云唤来讨论。
不仅赵云错失良机,就连安禄山也错失了机会。
若是二者皆能抓住机会,现在袁尚乐成驻守的人马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一。
赵云中了袁尚的疑兵之计,安禄山也中?须知公孙威没少跟刘备吹嘘过他这员心腹爱将。
“庆之观冀州此前作为,不像会坐看袁军撤退之人。”陈庆之语气中同样充满了疑惑。
假如他是公孙威方的骑兵主将,保准要趁他们撤退时冲杀几个来回。
刘备不言。作为一名征战一生的宿将,他对沙场局势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敏感度,他隐隐觉着,公孙威那边要坏事。
再说的通透一点,刘备认为安禄山怀有二心。
他本就对那董卓长相的蠢猪无甚好感,兼之作战不力,难免生出疑心。
可是,安禄山少说跟随公孙威五六年,资历比刘备还老,要生二心也是刘备生二心,他哪能劝动公孙威呢。
无奈之下,刘备对赵云说道:“此战你需万分谨慎,特别是要注意冀州帐下安禄山的动作。若局势不对,立刻回军!我带步卒接应与你,切勿再受重伤。”
听到刘备的关怀,赵云心中一阵温暖,拱手道:“云必不负使君重托。”
陈庆之则说道:“主公与潘美对峙,出兵接应我等时,潘美应会做些动作,主公还请谨慎。”
刘备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云长之弟关胜颇有武略,我命他做你此战副将,若实在不知情形,子龙不妨问计于他。”
眼瞅刘备做好战略安排,又把自己留在中军当中,陈庆之心中颇有微词,出言道:“庆之自诩武略胜过关胜,为何不让我随赵司马出征?”
刘备暗道不妙,怎么把这祖宗给忘了。自己怕他出事将他绑在身边,却忽视了陈庆之一门心思想做将军。
刘备解释道:“子云之武略备万分相信。备只是担忧子云在沙场上出事。”
陈庆之并不打算放过刘备,请命道:“庆之已训练精锐亲卫五十余人,可在战场上保庆之性命。还请主公许庆之出征!”
刘备语塞,陈庆之的亲卫他见过,的确强壮,但他总还是不放心。
我前世飘零一生少见如此大才,万不可使其折损于沙场。
沉默一会儿后,刘备说道:“庆之欲往,我自不会阻拦,但需要将寇封带上,如此我才放心。”
“主公不可!”赵云惊呼:“寇封乃主公之亲卫首领,怎可轻易派出!如果主公出事,三军该如何是好?”
陈庆之脑袋发懵,他怎么也没想到刘备会将自己的亲卫首领派出来保护自己。
陈庆之出身寒门,名不经传,一直以来受着同族人的白眼。武艺不精,却想着做将军,为此没少受过他人嘲笑。
他本欲投奔幽州公孙,换个骑兵统领当当。但路途遥远,不得已才暂投公孙瓒部下刘备手下,本想着以刘备为跳板日后转投公孙瓒,却没想到,短短数月,刘备身上展现出的雄主之姿便将其折服。
“哈哈,我于沙场纵横数年,何时出过事?岂不知数月前我还生擒梁山两员首领!”刘备摆手,一副不要再劝的样子。
赵云语咽,他熟知刘备秉性,知道没办法再劝。
陈庆之正襟危坐,拱手道:“主公知遇之恩,庆之唯有一死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