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听闻张飞扫除袁谭残部,尚来不及喜悦,一封急报就摆到了他面前。
“孔融要发兵?”刘备难以置信道。他知道孔融胸怀大志,不愿只为北海一国相,但按照前世的记忆,孔融此时应该正在被黄巾暴打,无瑕西顾才对。
何况孔融是坚定的保汉派,怎么和不承认朝廷的袁绍玩一块了?
掐掐点,前世这会儿他的三千精兵已经派往解北海之围了。
即使重活一世后北海的状况不知为何大为好转,但依旧有流寇作乱,孔融不该有多余的精力发兵。
简雍答道:“情况属实。孔融手底下新得了几员将领,似乎有点本事,迅速平定了那几伙流寇。”
说罢,他将几封简报递给了刘备。自从战事再起后,这位浪子就忙到脚不着地。先是军中各种文书的统计,又是平原华家管家背地里搞各种小动作,将其搞得手忙脚乱,生怕一个不小心坏了刘备的大事。
刘备一字一句地仔细观看,而后冷笑着丢下文书:“我就知道孔融也没本事平定那几支流寇,他们分明是自己撤走的。”
“其虽为孔子之后,辞藻华丽不假,论本领却不过庸人也,言过其实罢了。真到要实行时,才会发现他的高谈教令难以实施。”
“他对君子礼遇恭敬,却不与其议论国事,手下有奸官污吏扰乱市场也无力管制。”
“他所任用之人,都是些轻佻不安分的家伙。平定黄巾的主将嬴括(名字问题还请不要深究),纸上谈兵耳,与赵括无异。若是其遣此人为将,吾只需派一员大将便可击溃!”
“我点万人驰援公孙威,留守士卒仍有万余,就是要防着他搞小动作。”
刘备的识人目光不可谓不狠辣,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孔融身上存在的问题。他对孔融这个人的评价就八个字——志大才疏,空谈阔论。
刘备摊开简报,手指比划着沙场情形,深入浅出地分析嬴括行军用兵时的种种失误,简雍没听懂,一旁的武漳却是眼冒精光,点头称是。
武漳本是李克用手下将领,为后蜀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四出征讨,屡建奇功”。其人生性淳朴敦厚,提倡节俭,廉洁奉公,重视农桑,政绩颇丰,颇善治民。
历史上将贫瘠的山南治理得欣欣向荣,属于品德高尚、文武双全类人才。
武漳武力84,统帅87,智力82,政治81.
今世他成了武士彟长子,武则天的长兄,被武则天推荐到刘备手下任职,担任齐国国相,很受刘备重用。
孔融发兵,首当其冲便是齐国,他因此马不停蹄地赶来求援。
“只是,嬴括不堪入目,孔融手下却还有三员大将需要提防。”
武漳忧心忡忡道:“其一,太史慈,曾在数万蛾贼中杀出一条血路,有勇有谋,箭艺精湛,有百步穿杨的手段。其二,戚继光,据说独创一种诡谲阵法,以少胜多数次大破蛾贼。其三,纪新(纪信),乃是郑玄弟子,为人忠义无双,颇受当地百姓推崇。”
刘备闻言同样皱眉,诚如武漳所言,孔融嬴括废物不假,戚继光、纪新和太史慈可不容小觑。
戚继光纪新他没有印象,太史慈可算得上是老相识了。
前世他便巧用计谋,在数万黄巾中杀出,成功突围跑到平原向刘备求助,解除北海之围。
那时刘备虽有心招揽,但碍于自己身份问题,比不上扬州牧刘繇,白白看着这样一位虎将跑到江东,最终为孙策效力。
抛开孔融与袁尚结盟之事不提,北海黄巾的举动才更引人深思。为何他们会突然示弱于孔融,主动撤出北海?
依照此前的情报,北海黄巾主帅刘黑闼刘六刘七等人弓马娴熟,尤其是刘黑闼,植入背景中甚至暴揍过初出茅庐的刘备,断然不会看不出嬴括行军的漏洞。
毕竟刘黑闼可是曾将李绩杀得大败的狠人。
莫非,他们也与袁绍结盟了?
想到这儿,刘备不由自主打寒颤,若情况真如他所想,那青州就可以直接放弃了。
袁尚+孔融+黄巾的组合不是现在的刘备能够应对的。还不如老老实实地走前世的路子,跑到徐州帮帮陶谦,然后领个州牧过过官瘾。
不过刘备很快推翻这次猜测。假使结盟之事为真,多出的上万张嘴就能吃垮孔融。
而且孔融兵力骤涨刘备的斥候不可能没有消息。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黄巾粮草不足,自动溃散了。
可是,刘黑闼真的会犯这种错误吗?粮食不够了抢孔融呗。孔融抢完,就去抢徐州呗。
刘备心中存疑,可惜现如今他手中的情报太少,只能凭空猜测黄巾的意图。
手指在简报上画了个圈,刘备记下这件事,打算日后派解家兄弟去探查。
无论怎样,只要没有黄巾参与,齐国的情况就比不上渤海紧急。刘备依然要优先去支援他的老大哥。
齐国没了可以再打回来,顺便还多了一个吞下北海的机会。
要是渤海没了,那他就同前世一般,在青州玩完了。
斥候并未报回孔军人数,不过猜个大概并不困难。同样被黄巾洗劫过,刘备治下疲弱,孔融更是糟糕。
刘备接手平原后迅速清除了境内残余的黄巾,保境安民恢复生产,孔融可做不到这些,一直看着黄巾作乱束手无策。
刘备猜测,他这次顶死派出三千人。
张飞部还在平原,驰援速度最快,刘备便命张飞为主将,带田豫、李秀成与陈玉成三人,领本部人马赶往齐国。
他自己则继续带手下士卒在冀州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