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白: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不同的人在各种条件下组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益冲突时总会碰撞。
理想化地认为一个明君手下就不存在一点争斗,也不会有利益集团无疑十分幼稚。
之所以明君治下这些问题没搬到台面上,是因为君主有意识地调节,他选出的优秀的臣子们也多以国事为重,不至于到派系争斗的地步。
派系在几乎所有君主手下都存在。
但正常情况下,派系并非一成不变,一个派系的人不会永远站在一条线上,而且派系之间没有绝对的对立关系。总站在一条线上就真成明末了。
刘备的任命有利有弊,利在军队完全由自己的人控制,保证了自己在青州绝对的话语权。
弊病就是军队中没有世家中人,他们对行军打仗积极性不高。
不是刘备不晓得给他们点职位激发活力,而是他们担心跟袁绍打仗时惹恼袁绍,故意不派族中人接触军队。
派系的划分方式很多,通常是按地域划分派系,比如孙权手下的淮泗派和江东派,在打徐州还是打扬州上存在分歧。
也能按领导人划分,袁绍手下有袁谭派、袁熙派、袁尚派。
在不同的问题下,人们的利益不同,派系划分方式随之改变。
刘备目前最紧要的问题是因为公孙瓒的缘故,世家对刘备不感冒,甚至比较反感。
只要刘备还在公孙瓒手下,这种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所以刘备按出身划分派系,将他手下人物分为三派:元从派、豪强派与世家派。
第一派,元从派。特征是没有根基,独身一人追随刘备,不用像豪强派与世家派一样处处考虑自家势力,是对刘备忠诚度最高的一派。刘备主要依靠这一派来保证自己对青州的统治。
那么相信诸位看官能够猜到这些派系中有哪些人物。关张赵简雍陈庆之田豫王韶包括那些梁山降将,都属于这一派。
四校尉五司马中有三校尉三司马都是元从派,三派中军权最大。
因为该派系中主要人物都是刘备阵营中的元从,因此刘备称其为元从派。
第二派,豪强派,就是在刘备手下效力的青州本地豪强,背后是青州的豪强势力,武漳李秀成陈玉成周处都是这一派的人物。
在大汉,豪强有钱有地,不用劳作,生活质量相当好,就是有一点,没有社会地位。
特别是到了东汉末期,社会资源高度集中,蛋糕都被世家分完了,豪强们没有上升空间。
豪强想要让自己的家族更进一步,就必须抢走世家手中的蛋糕,换言之,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这点在鲁肃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三国志》中有记载:“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鲁肃家中非常有钱,但没有人做官,属于地方豪强。不同于演义中的老好人形象,鲁肃可是坚定的反汉派,坚定到什么程度呢?
他刚投奔孙权时,就跟孙权说出了称帝的话。甚至不是旁敲侧击的暗示,是直接建议孙权称帝建号。
那会官渡之战刚打完,袁绍都还没死,孙权的实力连大败过后的袁绍也比不上,哪怕是袁谭、袁尚、袁熙的实力都比孙权强,鲁肃就敢说出这种话。
孙权当时都懵了,连忙跟鲁肃说道:“你所说非我所想。”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地方豪强对打破旧秩序的渴望。
所以说,豪强派与世家派是不死不休的敌手。
不过豪强派没有刘备的见识,刘备前世这会儿也没有这个见识,这些都是他活一辈子逐渐悟出来的。
豪强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对手是世家。他们过得不好,拔剑四顾不知对手在哪,只能恨东汉朝廷。
作为黄巾起义的亲身经历者,刘备十分清楚黄巾起义时,豪强为蛾贼提供了不少帮助。
但刘备觉得他们成不了事,大汉的世家十分根深蒂固了!
就前世而言,从黄巾起义到刘备去世,三十九年的军阀混战,世家大族依旧屹立不倒,甚至借着战乱兼并土地隐匿人口,实力愈发强劲。
刘备有点害怕,害怕日后出现一个世家控制的朝廷。
那样的朝廷无疑是社会矛盾尖锐的。
总之,豪强们希望跟随一个能够带给他们上升空间的人。
目前看来青州只可能有两个话事人:刘备或是袁谭。袁家自己就是世家的代表,自然对豪强不感冒。
因此豪强派对刘备的忠诚度还是挺有保障的,次于元从派,高于世家派。
但他们的根基在青州。一旦刘备失去青州,他们的忠诚度便难以保障。就算不背叛,也会裹挟着刘备做一些事情。
举个例子,倘若孙权把扬州丢了,他的手下会有几个追随他的?
陈登和刘备相性那么相合,评价高到“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不照样侍奉曹操?
别看豪强与世家现在掐的厉害,在这件事上,二者可是利益共同体呢。
最后说世家派,典型代表就是任恺孙康滕宗谅三人。原史中,刘备在青州时他手下可没有这个派系。
他一小小平原国相、幽州武夫,哪个不开眼的投资他呢?
世家派在政治上占据绝对力量,刘备手下的文官只有孙乾、周处二人,不足以掌握政局。
不过关系不好仅存于现在这个阶段,原史上世家推举刘备当徐州牧、荆州世家也十分支持他,刘备还是很会协调利益的。
目前唯一的绊脚石就是公孙瓒,他对世家相当不好,刘备由公孙瓒一手提拔,世家因此会对他也没有好感观。
青州到底会落入谁手中都不知道,是个正常人就会选择观望,没必要早早投资刘备。
而且投资刘备图啥,图公孙瓒胜利后打压他们、把家族子弟安排到边远之地吗?
何况前不久废物田楷压着刘备的呢。青州世家肯定不能说支持刘备。
前世在糜竺陈登投资刘备之前,得益于帮助孔融解北海之围,他很可能受到过孔老爷的吹捧,勉强进入了世家视线。
但无所谓,因为不管孔融吹不吹他,徐州世家为自保,都会把打仗最强的刘备推出来抵抗曹操。
陶谦让徐州时,远在青州的孔融参与劝说刘备。
那是因为刘备先帮孔融解北海之围,后来驻军小沛时又表奏他为青州刺史,孔融欠着刘备人情呢!
表奏孔融为青州刺史目的是与公孙瓒分道扬镳,跟世家支不支持没有半毛钱关系。
迫不得已投降曹操后,刘协亲口承认他皇叔的地位,兼之衣带诏事件,刘备的声望才达到顶点。
之后在荆州,荆州世家的支持属于投资。
刘备手下多是荆州人居要职。
至于牵招等人征辟人员可以暂时归于元从派,但他们大多出身于世家,之后随着地盘的扩大,总会划分到其他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