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攻破宋寨,吴用宋江皆不愿降,一并斩首。
这位水浒传主角结束了汉末的旅程。
栾廷玉、林冲二人,刘备怜悯其忠勇,并且欣喜于植入记忆中林冲曾追着当时同样初出茅庐的曹操砍,留了下来。
但林冲二人性情中带些忠义,刘备打算先晾他们一会,就像现在还被锁在平原的杨延定、武松、鲁智深一样。
黄玉昆自然是不能杀的,刘备想招降石达开,哪能杀人家岳父呢。
他率军与徐庶会兵,继续攻寨。
到现在为止,刘备已经打下石达开八个寨子,得益于石达开寨子之间四通八达的设置,剩下的二十二个寨子也都能到达。
正当刘备打算继续攻城时,后方传来噩耗。
“陈玉成,你可知运送粮草不力是死罪!”刘备厉声质问。
陈玉成满身泥泞,垂首跪地:“末将中石达开奸计,失了寨子,没能护住粮草,愿领罪。”
陈玉成镇守刘备第一寨,即刘备进入北海后建立的寨子,在刘备战线前推后,担负着粮草中转站的任务。
“你丢寨子时,寨中还有多少粮草?”王韶问道。
陈玉成答道:“近万石。”
陈寨只是粮食中转站,刘军粮仓设立在齐国境内,其内因而没有多少粮食。
只是万石的损失的话,刘备还能接受。
“石达开率领着多少人,装备如何?”刘备起疑。陈玉成的能力或许不如石达开,但不至于在守寨的情况下还落败。
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偷袭取寨,刘备能想到的原因只有石达开受到洪秀全的支援。
陈玉成脑袋更低,简直要伏在地面:“六千余人,武器与寻常蛾贼无异。”
“啪!”
刘备将手中酒樽扔在陈玉成身上:“区区六千个带着农具的百姓就把你拿下了?”
陈玉成手里有千人的部队,按刘备对战蛾贼的经验,操作好的话,陈玉成能全歼这六千人,操作不好,也无非是困寨坚守,怎么能让寨子被人夺去呢?
灵帝时期酒囊饭袋的内地汉军打出那种战绩已经够丢人了。
只说内地哈,边军战力还是挺高的。
但陈玉成可是与李秀成同为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支柱,与石达开并称为太平天国两大“勇猛王爵”的人啊!
刘备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你且详细说说,怎么败在石达开手中的?”
陈玉成叹息,缓缓说道:“末将前些日子运粮,途中多次受到小股蛾贼袭击,人数少则一百人,多则八九百人,专挑小队伍下手,或者在夜间袭扰我军。”
“将士们苦不堪言,运到前线的粮草也受损失,末将便想设法击退这些蛾贼。”
刘备点头,至少从出发点来看,陈玉成的决策并无不对。
那就只能是沙场落败于石达开了。
千人的百战精锐,被六千个农民打爆,刘备更加疑惑。
有点像常凯申:“我不明白!”(奉化口音)
“我请点兵马,勒令运粮队伍集体出发避免再被小队伍劫掠,白天仔细巡查,不给蛾贼可趁之机。”
“到夜晚时,他们果真如我所料,派人袭营。我将他们杀得大败。”
“但凌晨时他们居然又来袭营,末将再次将他们打退。可、等到将士们埋锅造饭的时候,他们又来了!”
“如此反复几次,将士们十分劳累。末将担心这是疲兵之计,在蛾贼第八次袭营的时候,亲率兵马追赶。”
刘备插嘴问道:“营中无人守卫,被他们趁虚而入了?”
陈玉成摇头:“小的没有犯这种错误。我领兵出去,刚追杀几百米,那群人径直作鸟兽散。然后回营,他们又来了!”
陈玉成的语气中充满了绝望与崩溃。
“每每追杀出去,他们便四散奔逃;守寨,他们就疯狂袭扰。小的无法,只得下令返回。”
“回到寨中,小的觉得蛾贼在周围应有据点,于是派人侦察,结果一无所获。小的察觉蛾贼躲藏在村庄中,命密探去寻,还真寻到了石达开据点。”
“当天夜里,小的率军突袭村庄,大有所获,石达开趁乱逃走,小的领兵去追。”
“追到一个岔路口,小的不知蛾贼走向哪边,问当时正巧在路边的一位农民,他告了我一个假方向。”
“小的误入蛾贼埋伏,士兵损失殆尽,寨子也被石达开夺了。”
刘备揉太阳穴,用网络热梗形容他现在的心情,就是“what can i say?”。
“蛾贼竟得民心至此。”王韶暗自心惊。
路旁一位农民,寻常来讲应该是生怕卷入军阀混战,结果北海的老百姓主动为石达开服务,如何不叫人震惊。
徐庶见刘备并无治罪意,上前说道:“石达开诡计多端,此战错不在陈司马。其人士卒不多,装备不精,主公只需派一校尉回去,即可夺回寨子。”
“嗯。子龙,我命你...”
刘备话没说完,陈玉成插嘴道:“他们烧完粮草便跑了,根本不与我军正面对战。”
“避汝之短,攻吾之短,天下英才何其多也!”刘备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在一个二十岁的小子手上吃这么大亏。
昭烈帝打仗的年数是石达开年纪的两倍,居然被他这一套战法打得毫无脾气。
“我就说云长元直攻寨的时候不见他,原来在我军后方搞破坏。”
徐庶深思,向刘备分析道:“蛾贼不占优势,因而只能袭扰,不敢正面对抗。主公适宜在后方增添兵力,如此石达开无计可乘,必然退去。”
“陈玉成,我拨给你两千人,你回去死守营寨,继续中转粮草。”
“你再带千人,连同秦明,交由陈庆之,命他照应你运送粮草。”
“是!”陈玉成大喜过望,告辞离开。
前线兵力减少,刘备攻寨速度将会大大降低,好在他的战略目标已经转移向兖州,倒也不是太在意。
至于将关张赵这些人派回去,刘备觉得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