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狄仁杰领刘备命令后,自平原出发,前往东莱郡。
途经北海国剧县,受到国相范仲淹的热情接待。
两人在侍从的护卫下踏入剧县一座酒楼,雕梁画栋映入眼帘。高悬的灯洒下暖黄光晕,映照着朱红漆柱。桌上铺着锦缎桌布,摆满珍馐佳肴。
四周墙壁挂着名家字画,墙角处几盆翠竹摇曳生姿。
酒客们的欢声笑语交织,酒香、菜香弥漫,好一幅热闹非凡的酒楼盛景。
狄仁杰环顾这番热闹景象,由衷赞叹道:“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受蛾贼创伤的北海治理得这般繁华,范府君真乃国之栋梁!”
范仲淹微微一笑:“保境安民乃我等之职责,我只是尽份内的职责。”
二人于席上久坐,酒楼小厮恭敬地递上茶水。
狄仁杰轻抿一口,询问范仲淹:“北海国与琅琊交接,并不太平。不知前线战况如何?”
如果北海处境艰难,东莱就会有被切断与刘备联络的风险,狄仁杰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范仲淹自信回答:“守此郡绰绰有余,攻琅琊必为先锋。”
他手指护卫他的一名壮硕青年:“此人名为狄青,天赋过人,我收作学生,特意从军中挑出来培养。”
狄青为北宋时将领,性格坚毅果敢,作战时勇猛无畏,又能在范仲淹教导下刻苦研习兵法,智谋渐长。
他出身行伍,因战功从士兵一路升至大将,南征北战,平侬智高叛乱,守西北边疆,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却因遭人猜忌,最终抑郁而终。
有言道:“北宋少将,南宋少相。”北宋时期一共没蹦跶出多少名将,狄青绝对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
狄青武力94,统帅93,智力82,政治60.技能面涅将军:戴面具作战,威慑敌军。作战时敌军战斗力依人物性格、武力-0~5点。
狄仁杰顺着范仲淹的手瞥向那名青年,只见狄青昂首站立,肤色被日光与风沙染得黝黑。
其面庞轮廓硬朗,满是坚毅之色,身躯壮硕魁梧,宽阔的双肩仿佛能扛起千钧重担,每一处肌肉线条都蕴藏着强大力量。
整个人散发着粗犷无畏的气息,一望便知是从血雨腥风中磨砺出的悍将。
美中不足的是,他脸上留有刺字。
在脸上刺字的刑罚在夏朝时就已出现,被称为墨刑,也叫黥刑。
在秦汉时期,盗窃、斗殴等侵犯他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如果情节较轻,可能会被处以墨刑。
此外,对于一些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如扰乱市场秩序、在公共场所滋事等,也可能会受到墨刑的处罚。
虽然罪责较轻,但怎么说也是罪人。
狄仁杰对范仲淹收一名罪犯当徒弟感到惊讶:“希文兄真是举贤不重出身。”
“呵呵,”范仲淹轻笑:“只要能为国家、为天下苍生出力,出身算得上什么?”
东汉时期,师生联系尤为紧密,老师和学生都有可能因对方而遭遇牢狱之灾。
范仲淹收一名罪犯当徒弟,放在东汉,稀有度呈指数上升,简直可以称作世所罕见!
狄仁杰心中升起敬佩之情。
闲聊几句后,范仲淹切入正题:“怀英兄受任东莱郡守,想必提前受过刘安东吩咐吧。”
狄仁杰点点头:“刘安东令我小心提防东莱残余世家豪强,千叮咛万嘱咐,要求我不能将蛾贼划分给百姓的土地还给世家豪强。还叫我小心辽东高欢,警惕他渗透东来。”
范仲淹撸起袖子,给狄仁杰看一道伤疤:“我身上这道伤疤,出自青州一世家暗养的死士。因我不同意将土地还给他们,他们怀恨在心,派死士刺杀我。若无狄青,我恐怕已经魂归黄泉。”
狄仁杰看到狄仁杰手腕上的伤疤,心中警铃大惊。
范仲淹继续说道:“不光是土地问题,残余的那些世家豪强大多受有蛾贼的官职,不乏对蛾贼死心塌地者,同样可能伺机刺杀。怀英一定要万分小心!”
狄仁杰忌惮地点头,追问道:“不知希文兄,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可曾积累一些经验?”
范仲淹嘴角勾起笑意:“此吾之所以请怀英前来。官衙中已选出卷宗若干,可供怀英查阅。某之建议即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那些索求土地的世家豪强,无论理由如何,一应严惩!而对心怀不轨之人,则怀柔对待,采用攻心之计,逐步收服。顽固不化者,全部抄家。”
狄仁杰眉头皱起,有些疑惑:“索求土地的世家豪强,对蛾贼不满、支持刘安东,我们严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反而怀柔?”
范仲淹庄重地点头,面容转为严肃:“此举一时必定引发骚乱,但却有利于收服民心,使东莱长久稳定。”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有在一开始就把立场摆鲜明,后续的政策才能实行下去。”
狄仁杰点点头,他的政治能力同样十分出色,识别得出建议之好坏。
“至于内乱问题,护军将军业已派太史司马常驻东莱,无需担忧。我所担忧的,只有怀英你的安危。”
范仲淹再次指向狄青:“某之弟子狄青,武力过人,暂且借于你手。”
狄仁杰听罢,连连摇头:“希文兄万万不可!狄青若派来护卫我之安危,您的安危又该由何人护卫?”
范仲淹爽朗一笑:“王校尉手下孙安、杜壆、卞祥等人,皆有过人武勇,对我的治理十分满意。我只要讨要,他们肯定会来护卫我。”
“我身边不缺护卫,但是你身边缺呐!只有把汉臣(狄青表字)派在你身边,我才放心。到了东莱之后,你一定要找一名武力高强的护卫才是。”
见范仲淹坚持,狄仁杰不再扭捏,接受了狄青。
范仲淹又从军中挑选了一百名好手,同狄青一同作为狄仁杰护卫,护送其前往东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