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清晨,比往常更加热闹非凡。
贾东旭为了去乡下,特意向工友借来了一辆自行车,并且提前准备好了礼物。
天还没完全亮,他就站在易中海的门前,开始轻轻敲门。
“师傅,您起床了吗?”贾东旭边敲门边轻声问道。
“我怕到秦家村的路比较烂,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想着早点来叫您,师傅,您起来了吗?”他继续说道,尽管屋内一片寂静,没有回应。
正当贾东旭准备再次敲门时,门突然开了。
易中海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头发也刚理过,显得精神焕发,也像是新郎一样的打扮,要是不知情的人,指不定搞不清楚到底是谁去秦家提亲,易中海与贾东旭相比起来,也是不差的。当然,除了年龄以外。
两人匆匆出门,在街上随便吃了点早饭,便踏上了前往秦家村的行程。
当他们远远望见秦家村时,已是接近中午。
易中海和贾东旭直接来到秦淮茹家门口,一个小孩兴奋地跑进屋内,大声喊道:“妈,姐夫来了,你快出来。”
秦淮茹的母亲,一位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走了出来,热情地招呼道:“易师傅,这位就是小贾吧?”
易中海连忙介绍道:“是的,这就是贾东旭。”
然后转向贾东旭,说:“这是秦淮茹的妈,你叫阿姨就行。”
贾东旭恭敬地喊了声:“阿姨。”
秦淮茹的母亲微笑着点点头,领着两人往里面走。
进屋后,并没有看到秦淮茹的身影,按照习俗,她此时应该待在内室。
只见秦父坐在屋内,抽着旱烟,屋内烟雾缭绕。
易中海开口道:“老哥,我们今天来,是为了之前的事情。”他环顾四周,继续说:“我身边的是我的徒弟,贾东旭,在轧钢厂工作,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
“我们今天带来了诚意,彩礼是10块钱,还有一台缝纫机。”易中海大声宣布。
秦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说道:“孩他娘,贵客临门,还不赶紧上茶。”
然后对着易中海说:“这庄户人家一年也待不了几次客,没什么好茶叶,怠慢贵客了。”
易中海摆摆手:“我们不讲究这个,主要是两个孩子有缘分,才让我们来这里。”
“是啊,叔叔,还要多谢您的款待。”贾东旭也附和道。
聊了一会儿,秦父开口:“我们家淮茹在十里八乡还是有点名气,只是我们这个家拖累她,她一直想进城,现在终于实现了。”
他抽了口烟,继续说:“我们不是要多少彩礼,就是想给她一个安稳的生活。”
“既然你们这边有诚意,我们也是不差的,待会你们可以先去领证,然后过两天就办结婚酒。现在是新人新事,咱们也简办,就东旭一个人来接,然后我们两家吃个饭就成。”秦父考虑了一会儿后说。
“那怎么行,我们还准备摆酒席呢。”易中海说,然后看着秦父:“这酒席的钱啊,我们出,而且啊,也是让院里人认识一下淮茹,这样不是更好开始新生活嘛。”
秦父看着贾东旭,然后又看看易中海,思考了一会儿,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接着,秦母在厨房喊道:“孩他爸,吃饭了。”
秦父便招呼易中海和贾东旭先去吃饭。
饭后,由于贾东旭骑车技术不熟练,还是易中海带着秦淮茹。
易中海在前面骑得飞快,因为之前有经验,贾东旭在后面,吭哧吭哧地追赶着。
村口的张大妈说:“你们听说了吗?老秦家闺女,说是嫁到城里了。”
王麻子家的牛婶子说:“那可不是,听说光是彩礼就有十块,这不抖起来了。这十里八乡独一份。我怎么就没有那么好命。”
马家媳妇儿说:“彩礼算什么,听说还有缝纫机,那机器咔咔咔地,做衣服老快了。”
张大妈好奇地问:“我刚才看到是一个年纪大的车上坐着秦淮茹,我看还挺配,你说到底是谁娶啊?”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等到贾东旭骑到城的时候,看到易中海和秦淮茹正在聊天。
他气喘吁吁地说:“师傅,您真厉害,这路我都不敢骑那么快,您这还带着人。”
易中海看着贾东旭说:“这也是习惯的问题,你只要骑多了,自然就会。”然后又看着秦淮茹:“行了,时间不早了,你们俩赶紧去办正事吧。”
办完结婚证后,贾东旭去百货大楼买了些糖,准备发给院里的人。
他在门口看到闫富贵正在摆弄花草,连忙打招呼:“闫老师好。”
闫富贵转过身来,看到贾东旭带着秦淮茹,说:“闫老师,这是我媳妇儿秦淮茹,今天我们结婚,来,这是给您的喜糖。”
闫富贵接过喜糖,说:“东旭啊,那我先祝你百年好合。”
“谢谢闫老师,您真有文化。”贾东旭笑着说。
然后贾东旭开始在院里发糖,并说要在后天摆酒,请大家来吃席。
发完一圈后,最后剩下的糖被闫富贵的孩子拿走了,贾张氏本来还盯着,但被小孩叫住,转身回来糖就没了。
贾东旭和秦淮茹回到贾家,按照贾张氏的说法,秦淮茹已经是贾家媳妇,可以住在一起。
但秦淮茹来时没有准备,还想着回乡下。
贾张氏一方面是心疼钱,另一方面也想压一压秦淮茹,想让她今天就在贾家睡觉,以后也能拿捏她。
最后,秦淮茹技高一筹,让贾东旭送她去旅馆。
秦淮茹说:“东旭,你后天直接到我家接我就行。”
贾东旭笑着点点头:“淮茹,你真好。我肯定早点来。”
两人聊了一会儿,贾东旭回到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