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建设在磕磕绊绊中稳步前行,成奇勋和曹尚佑在经历居民阻碍和师资招聘困境后,又迎来了新的挑战 —— 教学设备采购。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关乎着孩子们未来的学习体验和教学质量。
成奇勋和曹尚佑对教学设备的采购格外上心,他们深知优质的设备能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在经过多方考察和对比后,他们选定了一家看似实力雄厚的供应商。双方签订合同后,成奇勋满心期待地等待着设备的交付,他在办公室里反复核对订单明细,想象着孩子们使用新设备时的场景:“尚佑,这批设备一到,分校的硬件设施就基本齐全了,孩子们就能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 曹尚佑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一定要确保设备按时按质交付。”
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着他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到了约定的交货日期,供应商却毫无动静。成奇勋拨通了供应商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含糊其辞的解释,一会儿说是物流出了问题,一会儿又说生产环节遇到困难。成奇勋心中涌起一股不安,他和曹尚佑决定亲自前往供应商的工厂查看情况。
当他们赶到工厂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工厂里冷冷清清,机器大多处于停工状态,根本不像有能力按时交付货物的样子。成奇勋找到负责人,愤怒地质问:“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合同上的交货日期早就过了,设备却还没影,这让我们怎么向孩子们交代?” 负责人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经过一番艰难的沟通和调查,他们才发现这家供应商竟是个骗子,根本没有能力生产和交付设备,之前的承诺不过是为了骗取预付款。
这一消息如同一记重锤,打得成奇勋和曹尚佑措手不及。分校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重新寻找供应商并采购设备的时间非常紧迫。曹尚佑一拳砸在桌子上,懊恼地说:“我们怎么这么大意,竟然被这样的骗子给骗了!现在时间这么紧,该怎么办?” 成奇勋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我们赶紧想办法解决。我联系一下之前考察过的其他供应商,看看他们能不能加急生产和配送。”
成奇勋和曹尚佑马不停蹄地开始联系其他潜在供应商,他们一家一家地打电话,详细说明情况,请求对方帮忙。在连续打了几十个电话后,终于有一家供应商被他们的诚意和为孩子们着想的精神所打动,愿意克服困难,加急生产并配送教学设备。成奇勋激动地握着电话:“太感谢您了,您的帮助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这些设备关乎着孩子们的未来。”
解决了设备采购问题,成奇勋和曹尚佑又将精力投入到教师团队的磨合上。新招聘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地区和背景,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教师们就教学方法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年轻的刘老师主张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孩子们在游戏和实践中学习,认为这样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经验丰富的王老师则坚持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觉得对于基础薄弱的残障儿童,系统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
刘老师站起身,情绪有些激动:“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教这些孩子了,他们需要更多的互动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知识。” 王老师也不甘示弱:“互动式教学虽好,但孩子们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掌握,怎么互动?还是要先打好基础。” 其他老师也纷纷加入争论,各执一词,会议室里一片嘈杂。
成奇勋和曹尚佑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等老师们的争论稍缓,成奇勋站起身,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大家先冷静一下,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于基础课程,采用讲授式教学,确保孩子们掌握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实践课程,运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曹尚佑接着补充:“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教学观摩活动,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成奇勋和曹尚佑的协调下,教师们逐渐达成了共识。他们开始互相学习,分享教学经验,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刘老师主动向王老师请教基础知识教学的技巧,王老师也认真观摩刘老师的互动式教学课堂,提出自己的建议。
随着教学设备陆续到货并安装调试完成,教师团队也逐渐磨合顺畅,分校的筹备工作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成奇勋和曹尚佑站在分校的校园里,看着崭新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心中满是欣慰。“尚佑,我们终于挺过来了,分校马上就能迎接孩子们了。” 成奇勋感慨地说。曹尚佑微笑着点头:“是啊,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但看到现在的成果,一切都值得。”
他们知道,分校的建成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还有无数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将用爱和责任,为分校的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残障儿童都能在这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勇敢前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关注分校的运营情况,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努力为特殊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他们的努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