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一批残障儿童进入电子制造企业实习,成奇勋和曹尚佑本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平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新的危机。
一天清晨,成奇勋刚到学校,就接到了实习孩子家长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家长的声音带着愤怒和担忧:“成校长,我家孩子在公司被欺负了!他们说我家孩子是累赘,干得又慢又不好,还故意排挤他。” 成奇勋的心猛地一沉,连忙安慰家长:“您先别着急,我马上了解情况,一定会解决好的。” 挂了电话,他立刻联系曹尚佑,两人火急火燎地赶往企业。
到了企业,他们找到实习孩子小辉。小辉低着头,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哽咽:“他们总是对我冷嘲热讽,说我拖累了大家的进度,今天还故意把我的工具藏起来,让我没办法工作。” 成奇勋轻轻拍着小辉的肩膀,心疼地说:“孩子,别怕,我们来了。”
成奇勋和曹尚佑找到企业主管,严肃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主管却一脸无奈:“成校长,我们也一直在强调团队合作和包容,但有些员工观念一时难以转变。而且,生产线上的工作压力确实大,大家都想尽快完成任务。” 曹尚佑诚恳地说:“我们理解企业的难处,但这些孩子好不容易才有这样的就业机会,他们都很努力,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我们能不能一起组织一次员工培训,让大家更了解残障群体,也让他们明白这些孩子的优势和潜力。” 主管思索片刻后,点头同意了。
于是,成奇勋和曹尚佑亲自策划了一场特殊的员工培训。培训当天,会议室里坐满了企业员工。成奇勋站在讲台上,神情庄重:“各位同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故事。这些残障孩子,他们虽然身体有缺陷,但内心无比坚强。就像小辉,他在培训时,为了掌握组装技巧,每天都练习到很晚,手指磨破了也不放弃。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企业贡献力量,希望大家能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支持。”
接着,曹尚佑展示了孩子们在培训和实习过程中的成长记录,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逐渐熟练的操作,每一个画面都让员工们深受触动。一位员工小声地说:“原来他们这么努力,是我们之前太不了解了。” 培训结束后,企业组织了一次团队建设活动,让残障儿童和其他员工一起参与。在活动中,大家分组合作完成任务,残障儿童们积极的态度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让其他员工刮目相看。小辉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细心和耐心,帮助团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活动结束后,原本对小辉有偏见的同事主动走过来,不好意思地说:“小辉,之前是我不对,你真的很厉害,以后我们一起加油。” 小辉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合作项目顺利推进时,电子制造企业因为市场竞争加剧,面临着业务调整和成本压缩的压力。王总找到成奇勋和曹尚佑,表情凝重:“成校长,曹校长,现在公司的情况很严峻,我们可能不得不暂停和你们的合作项目,先集中精力解决自身的问题。”
成奇勋和曹尚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紧。成奇勋急切地说:“王总,这些孩子刚刚适应这里的工作,这对他们来说打击太大了。您看能不能再想想办法,我们也可以一起探讨如何降低合作成本,让项目继续下去。” 曹尚佑也在一旁补充:“是啊,王总,这些孩子通过工作找到了自信和价值,我们不能让他们的希望破灭。”
王总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说:“这样吧,我们可以尝试调整合作模式。把原本大规模的实习项目,改为少数关键岗位的长期合作。这样既能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也能让部分孩子继续留在岗位上。但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岗位需求和孩子们的技能。”
成奇勋和曹尚佑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立刻行动起来。他们组织教师团队,对孩子们的技能进行全面评估,根据企业新的岗位需求,为孩子们制定了强化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有个孩子在数据检测岗位上,对新的检测软件操作不熟练,老师就陪着他反复练习,从软件的基本功能到复杂的数据处理,一点点耐心讲解。
经过一番努力,孩子们顺利通过了企业的重新评估。几位表现优秀的孩子成功留在了关键岗位上。在送别会上,成奇勋看着孩子们坚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慨:“孩子们,虽然这次遇到了困难,但你们都很勇敢。无论未来如何,都要相信自己,你们都是最棒的。” 孩子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却又充满了坚定。
送走孩子们后,成奇勋和曹尚佑站在企业门口,望着远方。“尚佑,这条路真的太难了,但我们不能放弃。” 成奇勋坚定地说。曹尚佑握紧拳头:“对,我们还要继续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让更多的孩子有未来。” 他们知道,在残障儿童就业的道路上,还有无数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但他们的信念从未动摇。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为孩子们的梦想拼搏,用爱和坚持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让每一个残障儿童都能在社会的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