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忠明这次损失了几万人。
直接战死的人就有1万多,受伤致残的也有好几千人。
加起来就是2万多人了。
自从天武皇帝朱慈烺登基以来,明朝大军四处征战。
对内镇压了叛军,清理了各种利益集团。
对外收复了辽东,拿下了高丽半岛和扶桑,还有南边的东南半岛以及徒步高原等地区。
大明朝廷的各大兵团,经历的战斗那可是相当的多了。
却从来没有任何一次大战,会让一个兵团损失如此惨重!
而这种情况本来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虽然说在这个时代缺乏检验水源的技术手段。
但是如果耿忠明小心一些的话,让他手下的人分批吃饭喝水。
先让少部分人试一试,确认没有问题了再让大部队喝水吃饭。
那么耿忠明他们肯定不会有这么惨重的损失。
看来明朝大军这几年,还是打仗打得太过顺利了。
所以让耿忠明他们才会放松了警惕。
以为只要有着强大的火力,那就可以无人可敌了。
不然的话大军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肯定要先搞清楚周围的地理环境,顺便确认一下水源是否安全?
结果却搞得耿忠明和孔有德,率领的两大兵团都拉肚子拉得没了力气。
敌人要是再稍微给力一点。
比如卫拉特盟的三大头领联起手来同时出击,那么这两大兵团就完蛋了。
到时候不光是损失了大量的兵马,还会影响到朝廷的战略安排。
所以朱慈烺看到战报之后,心里是很不高兴的。
朱慈烺让人叫来了兵部尚书孙传庭:“孙爱卿,草原上传回来的战报,你应该都清楚了吧?”
孙传庭恭敬的说道:“启禀陛下,战报上的内容臣已经了解,正准备向陛下请示此事。”
朱慈烺:“哦、这么说来,孙爱卿已经有了想法?”
孙传庭:“启禀陛下,臣想要将此事做成案例,在各大兵团之间通报,让大家都提高警惕,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还有就是皇家军事学院那边,也可以把这个事情加入教学案例,以此来警醒后人。至于对耿忠明该如何处罚,还请皇上示下?”
朱慈烺听得点了点头。
孙传庭果然是心思剔透之人。
他所说的这些,正是朱慈烺准备让他做的事情。
朱慈烺说道:“关于耿忠明的处罚,你们兵部先拿个方案出来给朕过目,其他的就按照你的这个想法来实施就好。”
孙传庭:“陛下圣明,微臣遵旨……”
随后两人又讨论了一下前线的战事。
出征吕宋地区的大军也传回来战报。
那边的情况更加复杂,所以战斗进程相对比较慢。
不过明朝大军的损失很小。
他们主要是以强大的火力开路,先占领目的地是重要城市和港口。
后续才会慢慢的清理当地的土着。
所以对于那边的事情,朱慈烺并没有多说什么。
反而是让孙传庭提醒他们以安全为主……
……
处罚耿忠明只是小事。
把这个事情在各大兵团通报,并且纳入皇家军事学院的教学案例。
这个反而会更让他更加难受。
因为他一不小心就成了反面教材,这可是大明20多个兵团当中的仅此一例。
只要这个事情落实下去了,那么耿忠明可谓是大名鼎鼎,无人不知了。
而孙传庭他们很快拿出了处罚方案。
建议耿忠明的品级不变,但是职位降低半级,由兵团长降为副兵团长,暂时以副兵团长的职位统领第十三兵团。
同时罚俸一年,取消一切年终奖励。
朱慈烺看了之后觉得这个方案也不错,那就点头同意了。
他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该如何长久地稳定大草原的局势?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这一点蒙古人早就已经证明过了。
当年的蒙古铁骑那么生猛,直接打到了欧洲的莱茵河畔去。
可是地盘太大了,他们根本顾不过来,那就只能分成几个庞大的汗国。
那就已经等于是陷入了内部分裂,只是没有相互开启大战,并维持着表面上的从属关系而已。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四大蒙古汗国是进一步的分崩离析,到了现在更是彻底没落了。
蒙古人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
朱慈烺可不想走蒙古人的老路。
那就要加强对其他地区的控制力才行。
他看了看规划中的亚欧大陆桥,以及正在修建中的铁路。
朱慈烺思考了一会儿,决定给大草原增加几条交通干线。
大草原东部的话是用一条水泥公路,连接通往辽东的铁路车站。
再从银川和吐鲁番地区,分别修建一条水泥公路北上,一直延伸到大草原的最深处去。
在草原深处的公路旁边,再建立相应的驿站和卫所。
这样运送兵力和物资就方便多了,安全方面也有了极大的保障。
同时还要在大草原上推广红薯,土豆和南瓜等农作物。
这几种高产农作物的特点是亦菜亦粮,可以为草原上的人解决粮食紧缺的问题。
如果产量富裕的话,还可以拿出一部分来喂养牲口。
南瓜和红薯这两种东西,拿来喂牛喂马,或者是当做羊群的口粮,那可都是非常好的东西。
增加粮草供应,加强军事力量的威慑,再让其可以跟着朝廷的发展获得实惠。
那么就应该问题不大了。
大方向上就这样,等到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那还可以再进行调整。
既然大草原上的事情基本搞定了,朱慈烺就开始为西征做准备。
下一步扩张的重要目标就是哈萨克汗国。
只是大草原上的孔有德和耿忠明,忽然传来沙俄使者进入大明的消息。
这让朱慈烺意识到变数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