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在山寨等了几天,没有等到孟甘土司来人,没想到却来了另外的客人。
来的是杨国明,一起来的,除了几个手下,居然杨大小姐杨明姝也来了。
朱江和陈明礼亲自在山寨外面迎接客人,满脸笑容,说:“杨小姐光临,欢迎之至,就是条件太简陋,还请包涵。”
杨明姝笑着说:“朱队长别客气,我这次纯粹是来玩的。我二叔回去,说你们路上遇到危险,又说你很厉害,你们山寨也不同于土匪的山寨,我就好奇,想来看看,希望没有给你们添麻烦。”
朱江说:“有什么麻烦?”说着把陈明礼介绍给杨明姝。
陈明礼笑着说:“欢迎杨小姐光临。”
朱江把杨国明一行带到军营会客室。
杨国明上次送货来山寨时,山寨还没有军营宿舍和大堂等建筑,这次看到这么多房屋,赞叹不已。
朱江对杨国明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搞建设,没抽出时间去拜访杨大锅头,本来我打算近几天去拜访杨大锅头的,没想到二锅头亲自前来。”
杨国明说:“实不相瞒,上次我们老大说有事和朱队长商量,确实是有事。我们回去后,老大了解路上的情况后,就更想和你们合作了。”
朱江问:“哦,是什么事?”
杨国明说:“是这样,我们马帮,在缅北这个地方跑生意,时刻都有危险,每趟出去,都不能保证一定会安全回来。我们当然也有防身武器,一般的情况下也能应付。但如果遇到大队土匪,那只有跑路的份,至于货物就没法兼顾了,这种情况能活着回来就万幸了。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提前考察路线,会尽量选一条安全的路线。但出门在外,谁能保证一定没有意外呢?
我们这次,有一笔大生意,要把一批烟土送到缅泰边境。商家说了,这次送货,除了佣金,货物安全送到,还给我们分红。我们老大希望朱队长能够派人帮助我们押运这批货,佣金不用考虑,货物安全送到,商家给的分红,全部归你们。”
朱江说:“这个时候要到缅泰边境,不太好办。我估计反攻云南的国军现在已经被解放军打回缅甸了,应该又回到了缅泰边境。要到缅泰边境,路上除了要对付土匪,最大的障碍是国民党的部队。风险太大,我们只这么几个人,恐怕难以完成任务。”
杨国明说:“这些情况我们也打听过,正因为这次风险太大,所以老大才想和你们合作。他听我说了你们在路上轻而易举就杀死几个埋伏你们的敌人,还俘虏三个人,非常欣赏你们,特别是朱队长你。当然我也是一样,我们所有的马脚子都佩服朱队长。另外我们也想,你们毕竟也是国军出身,就是遇到国军,或许也好说话一点。希望朱队长考虑考虑。”
朱江说:“这事太大,是要考虑,我们还要集体商量,暂时就先不说这事。”
杨国明说:“好。也不急一时。我们这次来,还有一事。”
朱江问:“什么事?”
杨国明说:“就是上次埋伏你们的那个土司,他们联合附近的四五家土司,准备一起对付你们,现在正在组织队伍,等他们准备好,就会攻打你们青龙山。”
朱江骂道:“孟甘土司这个王八蛋,我还没有找他报仇,他居然想打我的主意。是这样的,孟甘土司前几天派人来了,想把我抓的那个人带回去,我没有同意,要他拿二十个小黄鱼和一万斤粮食来换人。我等了几天没有动静,没想到原来是这样。”
杨国明说:“他们到处造谣,说你们是国民党流亡部队,现在落草为寇当了土匪,要抢占土司的地盘,还说你们手下人不多,但藏有几千支枪支,消灭你们之后,可以平分那些武器,他们就是这样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土司。”
朱江说:“我之前还想尽量不得罪土司,现在既然这样,那正好杀一杀这些土司的傲气,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缅北生存,迟早是要面对这些土司的,他们主动找上门,这可怪不得我们。”
杨国明说:“可他们人数恐怕是你们的十倍,还是要小心。”
朱江说:“乌合之众,土鸡瓦狗摆了。我们国军也曾经打败人数十倍于己的缅甸政府军,土司比政府军应该还差,人数多没什么。”
杨国明说:“我相信你,就你朱队长一人,都有万夫不挡之勇。”
朱江大笑,说:“多谢,不过光靠我一人肯定是不行的,但我们是一支部队,我们有信心打败土司联队。这样,多谢你们前来报信,押运货物的事情,我会认真考虑的,但先要应付这些找死的土司。等这事一了,我亲自前往贵府面见大锅头。”
杨国明说:“好。”
朱江说:“你们一路辛苦,先休息一下,晚上我给你们接风,自酿的酒,我陪二锅头喝两杯。”
杨国明笑着答应了。
杨明姝突然说:“朱队长,能不能带我参观一下你的军营?”
朱江带杨明姝在军营四处观看,杨明姝兴趣盎然,边走边问。
杨明姝问朱江:“朱队长,你老家还有什么人?”
朱江说:“父母哥哥都在,不过现在不知什么情况了。”
杨明姝说:“那你会回去吗?”
朱江说:“回不去了,我的身份现在不能回去。要回去,估计要很多年之后。”
杨明姝说:“那你以后打算怎样呢?”
朱江说:“我现在正在走我的路。缅北这地方很复杂,但也正是英雄用武之地。我就要以缅北本地人的身份在这里生存下去,也要给跟着我的这些兄弟一个前途。”
杨明姝说:“你很自信。”
朱江笑了。
杨明姝说:“朱队长,你有时候很像一个书生,你在国内念过大学没有?”
朱江说:“读过几年师范学校,我原来是准备教书的,后来被我父亲送到部队。杨小姐,你读过大学没有?”
杨明姝说:“在仰光读过两年,没读完。”
杨明姝好像心里有事,没继续说下去。
朱江说:“很不错了。不知哪一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说着叹了口气。
朱江想到后世,那时候,都已经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会上大学。而现在缅北这地方,和平遥遥无期,就是在他穿越之前,缅北还在战乱之中。
两人忽然都没有兴致了,就走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杨国明和杨明姝就离开了,朱江把他们一直送到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