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陈明轩的木质房屋,在这般震荡中毫发无伤。
但他依旧快速跑回室内,把还在愣神中的点点紧紧抱住。
虽然明白自家房子安全无忧,但出于保险起见,他仍把女儿带到了室外的葡萄架下。
很快风雨来袭。
陈明轩思考片刻,又把孩子送回屋内,随后冲外院的大嗓门喊起来,让邻居王嫂、大姐和隔壁的小强一家赶紧出来避难。
一连串喊叫后,之前搭建的葡萄架发挥了效用。
众人将塑料布铺盖在葡萄架上,再压好木板等重物,这样一个临时避雨的简易棚便完成了。
待大家都安顿好了,陈明轩请大家集合在他的家,说道:“各位,刚刚那是地震,我猜咱们这儿应非震源地,但具体在哪里我也尚不明了。
不过我还是做了个大胆假设。”
“师父,您推测可能是在哪?”小强问。
“我们京城北面是高山群脉,西面同样群山环抱,南边平原延展,而东边毗邻海洋。
综合这些情况来看,我认为东北方向可能是高风险区域。”
“师父,您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做。”众人中小强最服陈明轩的话,毕竟在大家眼中他是位值得信赖的人。
陈明轩立即指示行动,开车沿东北路线探索前进,并随时帮助沿途受灾群众。
“大家觉得这样可行否?”
“行!听您的。”小强率先表态,其他虽不认识陈明轩太久也选择信任他。
队伍迅速开始准备物资。
陈明轩用几段钢条制作一个简易三脚架焊接上滑轮。
与卡车前方的绞盘协作成为一个简单吊装装置。
另外三人负责备齐撬杠、铲子之类的必要救援装备,其中还有一位巧思女性带来了队旗。
出发时刻,两辆车子——一辆皮卡和一台拖拉机,车顶都飘扬着属于他们的队标旗帜。
装载足够的燃油后,两辆车随即启程赶路。
快车先行,慢车则靠无线通讯保持联络前行。
随着天色逐渐明亮起来,路面状况愈加糟糕使他们速度被迫缓慢下来并未拉开太远差距。
不久遇到一辆迎面行驶汽车突然停下喊道:“赶紧去唐山市!那边发生重大灾情了,亟需援助啊!”
“师父,还真跟您说的一样,在唐城出问题啦!”小强对陈明轩说道,他直接拿起无线电向后方通知改变目标地点,“全体目标调整为唐山市中心速行赶去同时留意途中有需求帮忙人员带上人越多越好效率才更高!
到达现场前车队已被求生者填满,终于抵达时所有成员立即散开各处搜救受困人群。
鉴于单兵救援效率低下缺乏协调性显然不利于工作进展,于是陈明轩果断取出扩音器大声号召:“请参加营救的朋友马上至我所在集结进行分工调配任务划分!”
重复两遍话之后,大量热心民众汇聚过来自动排队等候分配岗位。
站在货箱顶部握持话筒指挥全场:“我是队长姓陈名明轩。
现在我们需要组建一个由五名身手灵活善攀岩的先锋队员组成侦查组。”
命令下达即刻多人主动申请参与挑选最终确认人选并配给相应旗帜以标识不同发现结果。
剩余人力依照一定规模编排小组由各自选举
救援队伍中的某位队员在片刻前与他人争执后,迅速朝赶来的支援部队跑去。
程大力见到这支部队迅速分组,朝着标旗的位置展开行动。
此时,所有人的心思全集中在插旗的任务上。
每一面旗帜,就代表一次生还的希望;每插一面旗,或许就能多拯救几条性命!
程大力完成一处搜索后,即刻转移至下个区域继续作业。
很快,旗子再次告罄。
他正苦恼着旗子来源之际,忽然听见熟悉的皮卡车驶来,车上广播清晰响起:“参与搜索的同志们,若旗子用尽,请到这里领取。”
说话的人竟是一位年轻姑娘。
程大力毫不犹豫地转向声音传来的地方。
不幸的是,就在移动时,他的假肢卡入石缝之间。
努力挣扎时,假肢竟从腿上脱落,整个人也因此摔倒在残垣断壁之中。
“同志,你没事吧?”旁边的士兵见状急忙赶来查看,随后惊讶发现程大力右脚竟已缺失。
“JF军的战士们,请帮个小忙,把我的假肢取出——刚才是它卡住了。”程大力虽有窘迫,却并未慌张,只因为这次简单的意外。
士兵将假肢成功解救出来,而程大力重新坐定安装假肢之际,附近的一位政委亦走近了解详情。
“同志,你这样还能参加一线搜救?太危险了。
为何不调往后勤支持呢?”政委带着关切开口。
程大力尚未回应,旁人却抢过话茬:“这位是程大力,是我们的领头羊,正是他组建并主导这支队伍,并想到了标旗的方法!”
政委闻之肃然起敬:“原来如此,抱歉程同志。
是我之前不了解情况。”
“不必客气,我只是看大家齐头并进救人,效率实在太低。
黄金时间至关重要,优先考虑尽快找到并营救那些容易得手的目标,避免二次余震导致伤亡扩大。”
“余震?你是说接下来还有可能吗?”政委听闻也倍加警惕询问。
“很有可能。
在多数灾难记录中,主震之后都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后续波动,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新的伤情隐患。”
“既然如此,程同志,请允许我建议,你登上广播车,向全员普及相关自救及防护常识,让大家更高效、安全地展开救援。”
经过思索,程大力认可此提议。
随着更多人员参与救援行动,这类知识传播显得愈加必要。
于是,程大力进入皮卡车后并未让车辆调作他用,而是利用随身空间资源,紧急制作了一个简易录音装置。
随即开始同步广播与录音解说。
讲解完一遍内容后,启动录音重复功能,使得关键信息能持续通过车辆传达给新到者。
接着他主动交出车辆用于物资运输,仅留下广播系统运转。
不久这种录音模式被效仿,录音带取代设备,更多鼓励性话语随之加入。
到了下午时段,数万规模的主力救援团队相继抵达灾区。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人力充裕,但合适的手工工具十分紧缺。
发现这个瓶颈的程大力,当即决定驱车前往附近的钢铁厂。
借助雨水补充能量源泉,在特殊环境中大量铸造锹头、撬杠等器具,存放至一处安全废墟处。
装满车辆后返回市区喊道:“这里有锹头和撬杠,大家快来拿!”引得现场指挥员连连称赞并迅速派车跟进调配。
来到仓库后,看到满满装备的军人喜形于色:“这是无价珍宝啊!快点帮忙装车!”
任务完成后,程大力再出发寻找适配木材,最终选定一家木器厂进行加工。
同时召集懂得木工技术的人,以现场可获废木原料制造锹把。
最后为了提高深层地下遇险者救助效率,程大力赶赴指挥部申请使用电台联系遥远地区具备重型设备支持的基地请求增援如吊车、空压机等等关键设施,为下一步复杂救援做好铺垫。
整个过程展现出非凡组织与应变能力。
不到二十分钟确认答复已至。
“我已清楚,首批援助力量将在一小时后出发,并于二十四小时后抵达。”张伟拿着这份文件,直接递交给指挥长。
指挥长非常激动。
考虑到对方距离此处至少上千公里,能在一天之内到达,需要多么坚定的决心才能做到这样?
张伟也被深深震撼了。
要知道,在当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高速公路可走,连一条像样的公路也找不到。
他记得上次去那里时,仅仅路途就花费了整整五天时间!虽然当时驾驶的是拖拉机,但那路况确实艰难无比。
然而,既然李站方面敢如此保证,那必有十足把握。
实际上,张伟并不了解,赵勇所在部队已经全程部署成为运输队的工程支持力量。
全体官兵分布在道路各段,负责填平沟壑、架设桥梁等工作,全力保障运输队快速顺畅通行。
不仅仅是这支运输队伍,随后还有一系列支援车队都依靠这支部队的保障完成任务。
张伟将二分站联系方式留下给这里的指挥长,从此他们之间可以直接对接联系。
张伟大信,二分站团队定会全力协助此次救灾行动。
其实张伟判断准确,李站长接到消息后,马上向上级请示并确认事实无误,随即迅速组织所有可用车辆装载相关物资设备。
不管这些设备属于哪个矿区,只要是灾区急需的一律调集。
同时,他还积极联络军队,寻求工程部队帮助。
因为这条路虽然近年来不断修缮,但由于大雨等原因仍有不少路段存在隐患,并且还有几座承载能力不足的桥梁。
当下只有军方工程师能够确保这条路线随时通畅。
赵队长作为最高指挥官接报后,立刻下达动员令,很快率领上万士兵奔赴不同路段展开抢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