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那就是大魏啊!”
“没错,是我们大魏上榜了!”
见众人如此兴奋,曹操心中的震惊逐渐变为惊喜,继而是狂喜。
“哈哈哈!”
“真是没想到啊,没料到榜一开始便是我们大魏名列前茅!”
“孤实在感到无比欣慰!”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疑惑。这个名字司马懿对他来说似乎很熟悉又陌生。难道自己竟不曾留意到大魏中还有这样的人物?
“司马懿是什么人?”
“他既然能位列榜上,定是罕见的人才,可孤从前从未听说过。”
这时一名侍臣主动向前回答。
“回禀丞相,司马懿是一位谋士,虽然刚加入不久,但表现极为出众!”
“短短半年,官阶便连升七级,曾经还进入过殿内见过您呢!”
“但现在,因官职所限,并不能随意入宫,可能是事务繁忙让您忽略了此人。”
听闻此话,曹操脸上流露出一丝惊奇。
“呵!原来魏国竟还有这样的英才未被重视。”
“来人!”
“速传司马懿入宫,封他为军师,以证明他对得起这份认可。”
“得到天地的认可之辈,绝不能埋没在他目前的位置上……”
身旁的大臣连忙点头应是,迅速走出执行命令。此刻曹操凝视着空中闪耀的“大魏”二字,笑意更浓。
只觉得仿佛拾得了珍宝。
“蜀国有个诸葛亮令魏国和吴国头痛不堪,他的策略往往让我们损兵折将。”
“倘若这司马懿日后得以发展,必将成为对抗诸葛亮的一大助力。”
“那时——”
“蜀国的末日也就近了!”
曹操的心情愈加愉快,仿佛已经预见了美好的未来。但他却不知,此刻的喜悦将会与未来的悲伤成正比。
轰!!
当谋圣榜第十名的名单刚刚显现出,众王和 ** 们还沉浸在震惊与惊诧之中时,天空再次浮现出了异常现象。无尽的金光涌现,重新覆盖住了原有的文字。随后一幅宏大而可怕的景象逐渐浮现在大家眼前:
魏国境外的边境三郡被吴军攻占!因为其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十万人的守军能够轻松抵御三十万大军的进攻!一时之间,魏军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来兵力不足,若强行夺城,胜负难以预料;召集更多的军队攻打,必然会遭受惨重伤亡。而且吴军可以随时撤退,到时候吃亏的仍然是魏国。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传回去都必将受到丞相的严厉责备。
就在将领们苦于寻找解决方案之时,一位身穿长袍、目光如鹰的人缓缓走了进来。“各位将军!”
他神情镇定自若,不卑不亢地说道:“如今吴军占领三郡,各主要通路全部被堵塞。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从主道进攻,但这代价极高。要想夺回城池,我有一个计策,可以用十万兵力攻克。”
几位将军闻此言大惑不解:“你究竟是谁?”
这人缓缓抬起头:“在下……司马懿!”
场景切换,司马懿与数位将军一起站在城墙之上,远远望去已被敌军占领的城池。
“这就是你说的办法吗?”将军疑惑地问。司马懿神色不变,“没错,这正是我的计谋!我们将十万大军从隐秘的河流出发,在黑夜的掩护下行军,逆流而上,利用水流掩蔽一切声响。”
吴军仅知道防御小径与主干道,但完全不了解暗河直接连接到城里。”
“只要有十万军队进城,就能出奇制胜,打他们措手不及!”将军听后面色剧变:
“你怎么知道这隐秘的通道?”
司马懿冷冷一笑:“我用了三天时间乔装混入民间调查,这才掌握了这一关键情报。”
镜头转换到被吴军占据的三个郡:吴军有近万人坚守要塞,其余士兵多在休息。此时他们全然不知一支部队正沿着暗河流向城中。突然,
城市内外杀声阵阵,惨叫连天。魏军以勇猛之姿杀出,打得敌人乱作一团。
短短的时间内,已有上万吴军伤亡,
地面布满了鲜血!
最终这场夜晚中的血腥 ** ,
令吴军五万人被斩首,其余部队溃败而逃。魏军取得辉煌胜利,
轻易收回失地三郡!
京都,大明。
朱元璋高居宝座,
当他看到天空所显露出的司马懿用智略击败吴军的情形,
不禁赞叹万分……
在一贯傲慢的朱元璋脸上,罕见地流露出一丝钦佩:“不错!”
“能够在陌生的城市伪装成流浪平民,花三天的时间进行侦察,实在难得!”
“司马懿找到那条所有人不知晓的秘密通道,不愧是上了谋圣榜的人物!”朱元璋继续称赞道,“他既有才能,又能吃苦,真是不可多得。”
底下的文武百官听了朱元璋的评价,纷纷表示赞同。从视频中的场景可见,吴军所占的三座城池位置极其险要,高耸于周围地域之上;而进入城内的主要道路又是一目了然,在十里之外便能清晰看到,加之周围都是崎岖嶙峋的石岗,除了这条大路别无他途,这种地理条件使得这些地方极难攻打。
司马懿通过三天深入细致的观察找到了秘密的暗渠入口,并巧妙隐藏十万大军的行踪,在黑夜掩护下顺利进入城内,给了吴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一计谋虽不算绝顶精妙,却是出奇制胜!
背靠龙椅,朱元璋深感震撼:“没想到在这小小的三国竟然涌现如此多杰出的谋士。”接着感叹道,“我早听说蜀国有一位智谋出众之人——诸葛孔明。此人不仅足智多谋、魏吴两国皆为之头痛敬服!如今魏国有又涌现出另一位司马懿……”话锋一转,
朱元璋看向底下的大臣问道:“诸位认为现在的司马懿能够位居谋圣榜第十,那么若是诸葛亮呢?他也可以上榜吗?”
众臣纷纷议论纷纷,其中常玉春说道:“陛下,以诸葛孔明的智慧,上榜不在话下。其才华早已闻名于世。”
朱元璋点头同意,随后又问:“那么我大明若论人才能否登上这个榜单?如果上去了排名几何?”
听到这话,
常遇春立即回应:“必定第一无疑!!”
众人附和,高呼大明为最强之首。朱元璋面露笑容,
目光远眺天际,满怀期许。大唐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