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盐政初固,隐患犹存
盐政初固,隐患犹存
“看来,好戏才刚刚开始啊……”李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神中却透着冰冷的寒意。
这封加急密信来自扬州,汇报了当地盐政改革的最新进展,或者说,是阻碍。
尽管私盐贩子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彻底玩完,百姓们也对新盐政体系赞不绝口,但这繁荣的景象下,暗流涌动,一股腐朽的气息正在弥漫。
信中说,一些旧盐政司的官员,就像躲在阴沟里的老鼠,表面上服从新政,背地里却煽动小吏们消极怠工,阳奉阴违,妄图让新政变成一纸空文。
他们散布谣言,说新政迟早要完,现在积极工作就是给李明白打工,不如等着新政失败,再回到老路子上去。
这些话就像病毒一样,在盐政司内部迅速传播,搞得人心惶惶。
李明看完信,气得差点把桌子掀了。
他辛辛苦苦推行新政,为了百姓的福祉,为了国家的繁荣,结果这些蛀虫却在背后搞鬼,简直岂有此理!
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在打地鼠,好不容易打下去一个,又冒出来一堆。
这让他想起以前玩的一个游戏,简直一模一样,让人抓狂!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愤怒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自己乱了阵脚。
这些旧官员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们盘踞在盐政司多年,根深蒂固,人脉关系错综复杂,想要一下子清除干净,谈何容易。
但李明可不是轻易放弃的人。
他就不信了,邪还能压正?
他决定以智取胜,用魔法打败魔法!
他想起在现代学到的那些管理知识,脑子里灵光一闪,一个绝妙的计划开始成形。
他立刻召集了俞大猷和其他几个心腹,开始商讨对策。
“俞将军,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李明开门见山地问道。
俞大猷一脸严肃,抱拳说道:“大人,这些旧官员阴险狡诈,必须严惩不贷!末将愿带兵将他们一网打尽!”
李明摆摆手,笑道:“俞将军,你这是杀鸡用牛刀啊。对付这些小喽啰,用不着动用军队。我们要用更巧妙的方法,让他们自食恶果。”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打算重新规划盐政司的工作流程,简化手续,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同时,设立奖惩制度,对积极工作的给予奖励,对消极怠工的进行惩罚。这样一来,那些被煽动的小吏看到有利可图,自然会改变态度。而那些旧官员的阴谋,也就落空了。”
众人听完李明的计划,纷纷点头称赞。
这招实在是高明!
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分化瓦解旧势力的力量,真是一箭双雕!
说干就干,李明立刻着手实施他的计划。
他把盐政司的各项工作流程重新梳理了一遍,去繁就简,让每个小吏都清楚自己的职责。
他还设立了奖金制度,每月评选优秀员工,给予丰厚的奖励。
这个消息一出,盐政司里顿时炸开了锅。
那些原本被煽动的小吏们,看到积极工作真的有好处,纷纷改变了态度,开始认真工作起来。
他们心想,与其听那些旧官员的鬼话,不如跟着李大人好好干,说不定还能升官发财呢!
那些旧官员看到自己的阴谋落空,气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就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明一步步巩固新政,却无力阻止。
李明看着盐政司里焕然一新的景象,心中涌起一阵成就感。
他知道,自己赢了这一局。
但是,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大人,扬州那边又来信了……”俞大猷拿着信,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古怪的神色。
李明接过信,展开一看,脸色也变得微妙起来,“呵,有意思……”
“哎呦喂,这盐价,真是跟坐滑梯似的,嗖嗖往下掉啊!”
“可不是嘛!以前买一斤盐的钱,现在能买三斤!李大人真是活菩萨啊!”
“这下好了,再也不用吃那齁咸齁咸的菜了,我这老寒腿都感觉好多了!”
扬州城里,茶馆酒肆,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笑容,比三月里的桃花还要灿烂。
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那是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小盐商们也乐开了花。
以前,他们被大盐商压得喘不过气,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现在,新盐政体系就像一把保护伞,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
他们按照规定,明码标价,公平竞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李大人这招真是绝了!釜底抽薪啊!”一个小盐商一边忙着给顾客称盐,一边感叹道,“大盐商甲那帮人,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吧!”
他这话可没说错。
大盐商甲虽然被扳倒了,但他的余党们却贼心不死,像一群打不死的小强,总想着搞点事情出来。
他们暗中联络了一些私盐贩子头目,准备在其他地区兴风作浪,破坏新盐政体系。
“哼,这帮跳梁小丑,还想翻天?”李明冷哼一声,他收到密报,得知了大盐商甲余党的阴谋。
他可不是那种坐以待毙的人,既然你们要玩,那我就陪你们玩到底!
李明把玩着手中的茶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玩味的笑容。
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计划,一个让这些跳梁小丑彻底消失的计划。
他放下茶杯,对俞大猷说道:“俞将军,点齐人马,咱们出去‘溜达溜达’。”
俞大猷一愣,随即明白了李明的意思,“大人,您这是要……”
“嘘……”李明竖起一根手指,放在嘴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天机不可泄露。走,咱们去会会那些‘老朋友’。”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俞大猷紧随其后,两人一前一后,消失在夜色之中。
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
几盏昏黄的灯笼在风中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芒。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夜的静谧。
“大人,您说……咱们这次能……”俞大猷欲言又止,声音压得很低,似乎怕惊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