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的时间,足够挖通水渠,加班加点做出的水车也在各个选定的位置开始安装架设。
随着水渠的逐渐挖通,一座座水车也安装完毕,三月三这天,涸州郡十二县完成了水渠和水车的全部建设工作,整个郡的百姓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今年的春耕将不再受到干旱的威胁,他们的庄稼有了水源的保障,生活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随着所有的水车安装完毕,春耕也开始了,累了一冬天的农民好像不知疲累,又满是干劲地投入繁重的农活中,涸州郡的农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
轩辕翊在涸州郡的成功,很快传遍了整个东陵国。
他的名声和威望因此大增,百姓们纷纷称赞他为“仁德太子”,而他在朝中的地位也因此更加稳固,这是后话。
但东篱玖也因为这次水车计划的成功,再次被皇上注意上。
他看着太子传回的信,怀疑东篱玖是不是也是被孤魂野鬼占了身体,不然为什么短短时间会那许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性情似乎也变了很多。
飞鸽传信给轩辕翊,让他密切注意东篱玖的举动。
东篱玖不知皇帝的疑心病又犯了,他们在涸州郡春耕后便再次启程。
一个驿站内,东篱玖看着泡在药桶里的黎初霁,她如今三周岁,是开始修炼的最佳时机。
这段时间一直给她配置药浴,她已经泡了一个多月,是时候开始修炼功法了。
拿出一枚开脉果,东篱玖对女儿说道:“初初,这个果子给你吃,吃完后娘亲教你修炼。”
黎初霁见是红彤彤的果子,问都不问就直接吃了,边吃边说:“娘亲这个果子真好吃,我以前都没吃过。”
东篱玖笑笑:“以后就可以经常吃了。”
之前她还小不能吃,果子都被她炼制到药丸中给家人们吃了。
“唔,娘亲,肚肚热热的。”
“你先别说话,闭上眼睛,娘亲给你引导能量拓展筋脉,你要记住路线,以后就要自己修炼,听清楚了?”
“是,娘亲。”
小小人都懂得看脸色了,只要看到娘亲脸色严肃,就知道要认真对待。
东篱玖给女儿修炼的也是天罡锻体诀,她用自己的内力引导着黎初霁体内的开脉果能量运转,一遍遍运行着,让开脉果能量开拓筋脉,最后转换成内力,存入黎初霁的丹田中。
不知道多少遍后,黎初霁自己运转内力,东篱玖不放心,神识和内力一直跟着她内力一遍遍运转,直到好几遍后,没有出错,她才退出神识和内力。
至此,黎初霁进入了内力入门。
第二天晨练时,小丫头玄铁棍舞得虎虎生风,百斤铁棍被她轻松自如的驾驭着。
东篱玖趁机教她一套高深的棍法,其他孩子看着眼热,东篱玖笑道:“想学就学,这棍法学好了,以后你们也多一种对敌手段。”
孩子们听了,立刻来了精神,纷纷要求学习棍法。
东篱玖挥舞手中长棍,边示范边说道:“这棍法你们也可以当枪法使用。”
说着手腕翻转,棍法转变,棍尖顿时如枪尖一般,点、刺、挑、扫,招招凌厉,气势如虹。
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惊叹之余,更是跃跃欲试。
东篱玖见他们兴趣浓厚,便耐心地一一指导,从基本的握棍姿势,到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都讲解得清清楚楚。
黄公子自从遇刺后,剩他和东篱玖他们几人,他就总会早早起来和他们一起晨练。
此时看见东篱玖的棍法,觉得很适合在军中使用,但武学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算的上是绝密,不会轻易传授他人,他也只能眼热。
吃过早饭,他们继续出发。
他们现在位于涸州郡和牧马郡交界,再有一天的路程他们就要进入牧马郡。
牧马郡是东陵国战马的主要产地,这里的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特别适合牧马。
当然,牧马郡也不只有养马一个产业。
除了战马是朝廷派人专门饲养以外,牧马郡的牧民还养得有驮马,黄牛以及绵阳等。
牧马郡还盛产各种皮革制品、乳制品和肉制品,这些都是东陵国重要的贸易商品。
此外,牧马郡的羊毛质地优良,是制作高级织物的上佳材料,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东篱玖一行人进入牧马郡后,就被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这里的建筑风格与涸州郡截然不同,一座座毡房点缀在城郊,。
广袤的草原上,马群如云,牛羊成群,牧民们骑着骏马,手持套马杆,展示着他们精湛的骑术和放牧技巧。
这里的建筑风格与涸州郡截然不同,一座座毡房点缀在草原上。
孩子们兴奋地指着窗外,对这些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
休息的时候东篱玖问轩辕翊:“太子殿下可知,牧马郡有没有专门教孩子马术的地方?”
轩辕翊点头:“牧马郡作为我国战马的主要产地,骑术自然是这里的一大特色。确实有专门教导骑术的地方,黎夫人要是想找人教导孩子们学习骑马,到了牧马郡,我给你介绍一家口碑和实力都不错的马场。”
“那就多谢殿下了,我确实是打算让他们学习骑马。”
轩辕翊笑笑:“黎夫人总是这般客气。你帮助我良多,我都没如你这般。”
东篱玖笑笑,这话听听就得了,不过嘴上还是说道:“那我以后就不和殿下客气了。”
“这样才对……
六天后,他们到达牧马郡郡城,城内的砖石建筑和草原上的毡房形成鲜明对比。
一行人来到一座大宅院前下马车,东篱玖习惯用神识查探了一下,发现这是一座五进的大宅院。
东篱玖有些无语,这就是轩辕翊说的,有座小院?
本来他们是打算如以前一样,租个小院住一段时间,被轩辕翊劝住,说他在这里有个小院,没想到是这么大的,都能容下几百人住下了。
已经有人在门口迎接,男女老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