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脸皮厚不好吗?脸皮厚才不会吃亏!
大爷拿出来的这些物件,里面价值最大的是那对瓷鸳鸯,很少见。
常顺看完之后,就跟他商量起了价格。
或许这条老街,以前的人大多数都是生意人,比较的精明,所以售卖时,对方并不打包,而是一件件或者一类类的出售。
清代山水风景人物青花大罐,200元。
明朝旋涡纹花卉青花小罐,150元。
一对彩瓷鸳鸯,1000元。
铜钱、铜元,800元。
铜提梁壶,150元。
太平如意纹砚台,100元。
六七十年代笔筒,50元。
共计:2450元。
“小伙子,我家里也有东西出售!”
当常顺把钱付给那位大爷,一名年龄差不多60岁、头发花白的男人又对他说道。
他刚才收东西,老街过往的行人不少人好奇,在旁边围观。
“你家在哪儿?都有啥东西?”
常顺随口问道。
“也是在这条巷子,啥东西一会儿我拿出来你看。”
“行!”
“小伙子,我家也有,看了他家的,再到我家看看!”
“还有我家…………”
有了第一笔生意,这条巷子住着的人,家里有老物件的,看见了,都嚷着要卖掉。
任何时候,人都是喜欢跟风的,特别是卖给他东西的那位大爷,之前的物件没有卖给别人,现在却卖给了他。
别人想卖东西给自己,常顺当然欢迎。
不过出远门买东西,那些普通的民俗物品,他肯定不会要。
民俗类,拆迁区随时都能收到,虽然也有利润,但跑几千里路拉些不值钱的回去,怎么想都觉得划不来。
接下来的时间,两个多小时,他把老街想出售物品的住户家都购买了一遍。
在这些人的家里,他也收到了不少物件。
铜钱、铜元、银元、瓷器、木制品、玉石、金属制品等都有,就连绿松石也收了几块,有五六斤。
其中比较好的物品,有一块银锭、一只案头狮子、一个青花盘、一个木头雕刻的财神像以及一套中医用具。
银锭是明朝时期的十两船形锭,包浆自然老沉,一眼开门。
案头狮子石头材质,高度约16公分,雕刻的十分精美。
狮子脚踏绣球,眼睛、脖子下方雕刻的铃铛涂有朱砂开光,看着活灵活现,非常吉祥。
看其年份,清朝时期。
青花盘,直径约20公分,面上画着的图案是八宝花卉纹,年份应该是明朝。
木雕财神像,高约一尺,漆木器彩绘,是武财神关公像,清朝时期的物件。
那套中医用具,有标注有人体穴位的铜人、石碾子、脉诊、“老听诊器”、捣药石臼、银针、药罐等。
铜人高约半米,体表刻有人体的各处穴位,可能是很长一段时间没人用过了,局部位置有绿锈。
这个年份看上去不是太久,民国时期。
脉诊是粉彩的,比较大,像瓷枕,长约20公分,最大高度约8公分,最大宽度约10公分。
表面画着人参、灵芝图案,年份清朝时期。
可惜没有医书,要是有相关的古籍,配合这套用具,价值肯定更大。
当然,这里没有收到,以后可以从别的地方购买。
在老街这边买东西,他一共花了差不多8000块钱。
绿松石品质也很好,不过不是秦古料,而是邻县“Y县”的原矿。
“Y”县同样是SY市管辖范围。
常顺是按照500一斤的价格收购的。
买好物件,离开车辆,大家又去了当地人说的“显圣殿”参观。
期间害怕别人拿了车上的东西,常顺买了两包烟,让中午吃饭饭店的老板帮忙看会车。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来来回回的人不少,要是这样还有人敢砸车拿东西,那么那样的地方,就没有人敢出门了。
其实之前收购东西时,他们还看到过一处小景点“蛤蟆石”、“蛤蟆井”。
关于蛤蟆石蛤蟆井也有相关的传说。
“显圣殿”,相传东汉时期的怪人神仙费长房在此显圣,殿因此而得名。
这地方类似道观,要门票,不过不贵。
“我们一起在这边照张合影怎样?”
逛完准备返回时,刘娜建议道。
“行!除了合影,我觉得玉莲跟常志武还要照张情侣照!”
肖萌萌笑着打趣道。
这样说,黄玉莲脸红了,顺势掐了对方一把。
“怎么?我说错话了吗?”
被掐后,她吐了吐舌头,还翻了个白眼。
“你没说错话,只是人家的脸皮不像你那样厚。”
常顺笑着道。
“脸皮厚不好吗?脸皮厚才不会吃亏!”
话糙理不糙,现实确实如此。
对方这样说,他又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虽然这边过来游玩的人并不多,但也不是说就没有人。
等了会儿,找了一名少妇打扮的游客,在问清对方会用相机后,几人就让对方迎着“显圣殿”的大门帮他们照了一张合影。
当然,除了刚才肖萌萌说的常志武跟黄玉莲二人单独照了照片,其他两对情侣也都照了相片。
常顺跟姚师傅二人并没有单独照。
在常志武跟黄玉莲二人照情侣照时,在大家的起哄下,他们照了两张,一张是牵手的,一张是拥抱的。
如果说按照一般的情况,两人发展的不会这样快。
但因为堂哥背女孩的时候多,所以就有了跨越式的进展。
照完相片,8人就返回了。
先前自己手里的现金,购买老街这边的东西差不多已经用完。
想到还要购买太岁,以及王师傅四舅家所在的那个村子其他人家里可能有要出售的物件,开车经过镇上的银行,他又取了3万块钱。
“常老板,在镇上老街那边玩的咋样?有啥收获没?”
再次来到王师傅四舅家,见面打招呼时,对方笑着问他道。
“还行!买了一些东西。”
常顺对他笑了笑。
“那就好!太岁你确定要购买吗?”
王师傅想再次确认一下。
“当然!钱我已经带过来了。走吧,我们现在就去。”
他这样说,他们就一起向付师傅家走去。
这次常顺并没有让其他几人跟上,只是让他们在车上等着。
路上,王师傅又跟他说了一些事情。
他说中午以及下午的时间,他在村子里帮他打听了收购古董的事。
其中有三户人的家里有东西想出售,其中有一家,祖辈在武当山当过道士,家里有一些相关的老物件想售卖。
有人出售物品,等买完太岁,他自然会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