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我那两块质量很好,算是最好的料
又聊了几句,三人就出门去了外面的场地等人。
对方吃饭,他们也没催促。
“王师傅,这边住在山区的人,家里都有砍刀或者其他的武器吗?”
常顺问出了他心里的疑惑。
“是啊!以前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曾经没有禁止打猎的时候,大半人的家里都有猎枪。
毕竟这里人烟稀少,野生动物太多,为了自保,这些东西都是必备的。”
王师傅想都没想,直接对他说道。
之前看见刀,他一时间想到过黑店,不过转念一想,都啥年代了,随便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上电视、上报纸新闻。
这里要是真有黑店,肯定无法长期经营,所以又觉得不可能。
另外驻扎的还有军队,就更加的不可能了。
“对于其他人来说,有枪不是很危险?”
姚师傅问道。
“伟人年代,人心淳朴、善良,那时候虽然有枪,但也管制的比较严格。
当然,潜在的危险自然有,所以说那是以前!”
“老王,我看这边的山区这么大,曾经是不是也出过土匪?”
他刚说完,姚师傅又问了一句。
“当然,这边的山头多,土匪也多,自古以来就有,直到建国后才消失。
你们要是想听,我可以给你们讲解一个我听说过的故事,这事就发生在解放初期。”
王师傅对他们二人笑着道。
“那你赶紧讲,我现在对这边倒是很好奇了!”
姚师傅催促道。
“是啊!你直接讲就行,不要那么磨叽。”
常顺也看向了他。
“行,那我就说了。
话说曾经盘踞在我们SY市ZS县、F县的第一大匪首头目陈光三…………”
王师傅开始讲起了故事。
等他讲完,两人也都听明白了。
故事的内容跟他老家剿匪“小雄鸡”有些差异。
主要是提及到了土匪的家人。
匪首陈光三对他闺女的喜欢超过了两个儿子。
甚至为了闺女愿意投降。
投降了一段时间,又用计逃脱。
后来又被抓获。
虽然故事不一样,但结局是一样的,匪首最终服诛,都没有落下好下场。
“山区有土匪,说不定就有偷摸着藏下来的东西,要是有人运气好,找到了就能发财!”
故事讲完,姚师傅笑着道。
“是啊!不过这边的山区很大,一般人不敢单独深入,那样的话,会很危险。
钱跟命,哪个更重要,谁都明白。”
王师傅的话刚说完,修车的师傅,那名斗鸡眼男人走了出来。
很显然,他的早饭吃好了。
随后,他就收拾起了工具、补胎用的物品,然后喊上了一个徒弟,让常顺三人坐到三轮摩托车上,一起向面包车驶去。
期间常志武给他打了电话,毕竟离开了已经有一会儿的时间了。
“常顺,你们总算是来了!我们可是等着你过来后,让你堂哥陪我们一起去摘野生板栗呢!”
几人刚到,肖萌萌就有些急切的对他说道。
“那你们赶紧去吧!”
刚才他们在路上走着的时候观察过,这边的山区,是有一些板栗树的。
“师傅,你们这边都有啥野果?”
离开之前,肖萌萌又问修车师傅道。
“七月杨桃八月炸,九月的栗子笑哈哈,十月核桃补脑瓜!”
修车师傅淡淡回了一句。
“还有核桃吗?”
“当然有,那边的山上还有拐枣树,你们去了也可以摘点。”
“谢谢了!”
说完,他们几人就向不远处看见野生板栗树的地方走去。
常顺、王师傅二人留在了这边。
补胎前,他指了钉子的位置,又一次询问了价格。
对方说要50元,这还是看在他们比较客气的份上,不然开着三轮摩托车跑一趟,出场费没有八十、一百,想都别想。
当然,就算人家现在说八十、一百,他也得硬着头皮出钱。
商量好了价格,斗鸡眼师傅开始了专业性的操作。
他的技术还是很熟练很不错的。
只是用了半个小时左右,就把胎补好了。
期间闲聊,他也知道了对方姓谭。
“谭师傅,你家里有古董出售吗?
我之前去你住的地方,看你那边有一些比较有年份的物品。”
付了钱,对方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时,常顺随口问道。
“你是收古董的?”
对方转过头疑惑的看着他。
“算是吧!我顺便收一点。”
“我家没古董,虽然有些东西年份看上去比较久,但算不上古董。
不过我的那些邻居,他们家里说不定有。”
“那你家里有绿松石矿石吗?”
王师傅顺便问了他一句。
“这个倒是有,不过就两块,差不多3斤重。
你们还收这个?”
对方又有些疑惑。
“我遇到了顺便收点。”
“咋收的?”
听常顺说收,谭师傅问道。
“要看了再说,面松、硬度低、颜色不好看的不要。”
“我那两块质量很好,算是最好的料。”
“那我们现在去看看!”
说完,常顺拿出手机,给常志武打了电话,把去看古玩的事说了一下,问他们是跟着一起去还是继续摘野果。
或许肖萌萌等人摘野果摘上了瘾,也不是很喜欢古玩类物品,对那些不敢兴趣。
所以选择了继续摘果子,让两人看好了再过去接他们。
打完电话,他就跟王师傅二人坐上了车,去了谭师傅的修理店。
常顺也不担心对方会在家门口撒钉子,毕竟他们的三轮车也要停靠、出行,包括他的那些邻居。
“就是这两个石头。”
到了地方,等了两三分钟,谭师傅就让他的老婆把绿松石原矿石拿了出来。
她把它们递给了他。
常顺接到手里仔细看了起来。
两块石头的大小差不多,都是成年人拳头大小。
他们看上去瓷度高、颜色蓝、质地细,品质确实像谭师傅说的那样,是最好的料。
“你这石头不是秦古料吧!”
王师傅也把两块石头拿在手里看了看。
“不是!这是云盖寺那边的料,并不比秦古料差。”
谭师傅的老婆看着石头,对他说道。
“你们这石头打算咋卖?”
常顺并不关心它是哪里产的,只要材质好就行。
“像这种好料,我不久前听别人说过,说是五六百一斤,你要是想要,也按600。”
谭师傅想了想,然后说道。
对方这样说,常顺没有急着直接答应,而是装作一副思考的表情。
“600有点贵了,现在外面喜欢这种石头的人很少。
550能卖我就要,我一般都是这个价收的,这种石头多的是。”
说着,他把石头又递向了年龄看上去35岁左右的女人。
常顺刚才也是考虑过,对方既然把石头找出来,肯定是想卖掉的。
而这人在路上撒钉子,虽然也有一定的底线,但毕竟做的不是好事。
自己压价是应该的。
如果是其他人,他或许会按照600元一斤收购。
赚了自己修理车胎的费用,必须从石头上再捞回来。
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对方出售的前提下。
如果对方不卖,他也没有办法,最终还是会以600元的价格购买。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东西就是两块破石头,放在家里不能吃也不能喝,还占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