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葫芦弯村,冬日的阳光总是来得晚些,当第一缕光艰难地越过远处的山峦,洒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时,村子才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袅袅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中升起,与寒冷的空气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朦胧的水墨画。
一时之间,葫芦弯村的东山南山承包问题,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村里的老槐树底下,是人们平日里聚集唠嗑的地方,如今,这个话题更是让这里热闹非凡。
“我看许前进这想法挺不错的,这要是真干成了,说不定能带领大家伙共同致富呢!”张大伯磕了磕烟袋锅,率先开口。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透着对未来的期待。
“哼,我看他是想钱想疯了,那南山除了石头和野草,啥都没有,他还想拿来换钱,这不是瞎折腾嘛!”李二婶撇了撇嘴,满脸不屑。她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纳着鞋底,手上的动作丝毫没有停下。
这样的争论每天都在村子里上演,支持的声音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族长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听着外面传来的各种议论声,眉头紧锁。他深知,这样无休止的议论下去,迟早会出问题。
族长是村里辈分最高、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一生经历过无数风雨,对村子的感情深厚无比。在他心里,村子的和谐与发展是最重要的。于是,族长决定去找九爷商量对策。
族长家的院子里,几盆耐寒的菊花在寒风中顽强地绽放着。九爷和族长坐在堂屋里,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两杯热气腾腾的茶水。
“族长啊,你也听到了,现在村里关于东山和南山承包的事儿,议论得沸沸扬扬。再这样下去,我也怕会闹出事来。”九爷忧心忡忡地说道。
族长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我不也正为这事发愁呢。既然这样,我在喇叭里广播一下,把村里的各家各户的家长都邀过来,大家聚在一块,举行个意见听证会,关于承包这个事,立马解决,省得这样传来传去的,影响不好。”
很快,族长的声音通过大喇叭传遍了整个村子:“各位乡亲们注意啦,今天下午各家各户的家长都到我家大院来,有重要的事情商量,关于东山和南山承包的事儿……”
下午,尽管天气寒冷,大家还是早早地来到了族长大院。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消散。
许前进站在一旁,手中紧紧握着那份承包合同。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这份合同,承载着他的梦想,也承载着他对村子未来的期望。
族长坐在院子中间的一个大椅子上,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乡亲们,都安静一下!今天把大家叫来,是为了商量东山和南山承包的事儿。许前进这孩子也是好意,希望能带领大家伙共同致富,主动提出承包。可是呢,有的人说他是投机倒把。所以,咱们召开个意见听证会,看看具体怎么解决。咱们是一个村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希望能妥善合理地把这个事情处理好。”
族长的话音刚落,下面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都明白,这个决定关系到村子的未来,每个人都希望能找到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
紧接着,九爷站了出来。他缓缓扫视了一圈众人,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个事情呢,我也仔细研究了。说实在的,东山和南山闲着也是闲着,不像北山有果树,它们就是有点松树啥的,都不值钱,特别是南山,光秃秃的,除了山就是野草。承包了呢,对咱村里有好处,能够提高咱集体收入。可是呢,有些人担心,万一以后这山成了金山银山,咱得不到实惠。所以我们草拟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同意包给他,具体怎么承包,还得再协商。第二种方案呢,就是不承包,就归村里边。待会呢,我们就以捏楸的方式来表决,在纸上写上同意或者不同意,同意的就是打个对号的,不同意的就是打个叉号的。”
九爷的话刚说完,人群中就开始议论纷纷。有的人在小声地和旁边的人商量着,有的人则陷入了沉思。
“我同意承包给许前进,这孩子有想法,说不定真能把这两座山变成宝呢!”张大伯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我不同意,这风险太大了,万一亏了怎么办?到时候村里可就损失大了。”李二婶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一时间,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许前进静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大家的担忧都是有道理的,自己的这个计划确实存在着风险。但他更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让葫芦湾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终于到了表决的时候。大家排着队,依次走到桌子前,拿起一个小纸条,写下自己的意见,然后小心翼翼地捏成一个纸球,放进一个大纸箱里。
许前进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纸箱,仿佛那里装着他的整个未来。
在众人焦急的等待中,族长和九爷开始统计结果。他们一个一个地打开纸球,认真地记录着。
“同意……不同意……同意……”
每念出一个结果,大家的心就跟着揪一下。许前进的手心早已布满了汗水,他紧张得几乎无法呼吸。
终于,统计结果出来了。组长再次站到石头上,大声宣布:“经过大家的表决,同意承包给许前进的人数超过了半数,这个方案通过!”
听到这个结果,许前进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他激动地走上前,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院子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中,有对许前进的支持,也有对葫芦湾村未来的美好憧憬。
从那以后,许前进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东山和南山的开发中。他四处奔波,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合作伙伴。村里的乡亲们也纷纷伸出援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许前进心里憧憬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东山和南山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光秃秃的南山,种上了各种经济作物,漫山遍野的果树在春天里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秋天则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东山的石头被合理地开采利用,加工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和建筑材料,远销各地。”这样想着,许前进不禁欣喜的欢笑起来。
葫芦湾村也会因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村子里盖起了新房,修通了水泥路,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校,老人们有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冬日里的一场意见听证会,源于许前进的一个大胆的想法,更源于全村人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