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苏联建筑的特性】
【由于苏联天气寒冷,苏联的建筑通常采用厚实的墙壁和较小的窗户设计】
【这不就是堡垒的特性吗】
【而且在欧罗巴洲,基本上不会把城市变成废墟】
【但是在慈父格勒,哪怕德军占领了一半,苏联的拖拉机厂仍在不停地生产坦克】
宋朝
赵德昭感叹道:“父皇,这苏联可真是够顽强的啊!”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苏联坚韧不拔精神的钦佩。
赵匡胤闻言,感慨道:“若是朕的大宋也能有这般精神,又何须惧怕那金人呢?更不会发生靖康之耻了。”
赵德昭见状,小心翼翼地回应道:“父皇,或许这不仅仅是精神的问题。”
他似乎想要表达更多,但又有些迟疑。
赵匡胤追问道:“哦?那你说说看,还有什么原因?”
赵德昭略微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父皇,儿臣觉得,这其中可能还涉及指挥等方面的因素。”
他的声音略微低沉,似乎对自己的观点并不是十分确定。
赵匡胤听后,目光落在天幕上,陷入了沉思。
【在战争的第一年里,苏联广袤的领土纵深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德国的装甲部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长途跋涉,不断消耗着他们的坦克】
【到了莫斯科会战前夕,德国的几个装甲集群已经基本上损失了一半的兵力】
【这一情况完全出乎xtL的意料】
【随后,德国的目标发生变动,既想要高加索的油田,又想要占领莫斯科】
【最终的结局是两个目标都没有实现】
唐朝
李世民凝视着天幕上的介绍,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饶有兴致的笑容:“这可真是有趣啊!一边是精神目标,一边是工业目标,而德军却因为物资有限,只能选择一个。”
下方的房玄龄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说道:“陛下,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从苏联的国情来看,即便德军能够成功攻占莫斯科,恐怕也难以使苏联屈服投降。苏联很可能会利用剩余的资源继续抵抗。这样一来,战争的时间将会被大大延长。然而,如果德军选择攻占工业目标,虽然可以削弱苏联的战争潜力,但同样意味着战争的持续时间将会延长。时间一长,德国是否能支撑得住这场漫长的战争,实在难以预料。所以说,无论选择哪一边,都未必能给德国带来明显的优势。”
李世民颔首表示赞同,他的目光越发深邃,说:“朕现在越来越觉得,进攻苏联就是一个深渊。然而,德国若不主动出击,恐怕也别无选择。毕竟,白头鹰国已经把德国逼到了绝路上。”
【第十】
【分兵基辅究竟是否为德国的最优决策呢】
【在战前,慈父在南线一带精心部署了重兵集团,使得乌克兰方向的苏军兵力几乎占据了苏联西线总兵力的一半】
【然而,战争一旦爆发,局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路方面,巴甫洛夫大将的决策失误让德军进展异常顺利】
【北路由于波罗的海三国的反苏运动,德军的推进也相对较为顺利】
【然而,南路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南路的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堪称苏德战争时期最为清醒的将军之一】
【当他敏锐地侦察到德军开始撤去边界上的障碍物时,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德军即将发动进攻的信号】
【于是,他果断地命令筑垒地域部队开进前沿阵地,以应对可能的威胁】
【但时任总参谋长朱可夫认为这会刺激德国人挑起武装冲突,因此撤销了该命令】
明朝
太子一脸钦佩地看着朱棣,感叹道:“父皇,您看,这苏联内部还有明白人啊。”
朱棣微微一笑,说道:“嗯,虽然是偷袭,但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毫无蛛丝马迹。而基尔波诺斯能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还算不错。一般只要能及时反应过来,基本上就不会败得太难看。”
太子连连点头说道:“所以最后逼得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南下了。”
朱棣颔首道:“没错,这一点他做得很好。然而,朕现在越发觉得,以苏联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像基尔波诺斯这样的明白人实在是太少了。不少将领给朕一种感觉……”
太子静静地聆听着,没有插话,他知道父皇接下来肯定还有话要说。
果然,朱棣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才不配位。”
【不仅如此,战斗开始时,基尔波诺斯便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了局势的变化,并迅速果断地发起了反击】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苏联坦克协调不力,加上德国空军的猛烈攻击,苏联军队在杜布诺坦克战中遭遇了惨败】
【这场失利使得德军在苏联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为了避免被德军从两翼夹击,基尔波诺斯当机立断,将唯一的预备队朝南布置,构筑起一道截击防线】
【与此同时,由于兵力匮乏,再加上在杜布诺坦克战中损失了数百辆坦克,德国第一装甲集群面对苏联坚固的基辅筑垒和难以逾越的普里皮亚季沼泽,实在是有心无力,无法对苏联军队展开大规模的包围行动】
【经过一番艰苦的鏖战,苏联最终在基辅成功地稳住了阵脚,暂时抵挡住了德军的凶猛攻势】
宋朝
赵匡胤说道:“好主意。毕竟,按照常理来说,在德国坦克强盛的时期,两边应该是最容易被包围的。”
赵德昭连忙附和道:“父皇所言极是。然而,结果却是巴甫诺夫的失误,使得德国中央反而进展顺利。”他的语气中带着些许惋惜。
赵匡胤接着说道:“是啊,如果看最初的进攻态势,德国似乎在千方百计地进行包围战。但可惜的是,相对更容易合围的南线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显然对德国的战略失误感到不解。
赵德昭感叹道:“儿臣想到了一个词——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啊!”
赵匡胤听后,深表赞同,说道:“不错。”
【而我们都心知肚明,xtL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决策——让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南北,重新调整防线】
【这一决策直接导致了攻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推迟了1个多月】
【然而,当我们站在上帝的视角来审视这场战争时,或许会认为直接攻打莫斯科才是更为明智的抉择】
【毕竟,莫斯科作为苏联的首都,一旦被占领,即会对苏联的战争意志和士气造成沉重打击,同时又可以切断苏联大部分铁路线】
【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
【如果德国选择直接进攻莫斯科,那么其中央集团军群南线的侧翼将会被拉长至少200公里】
【这意味着苏联的西南方面军将有可能趁机北上,对德军的侧翼发动攻击,从而使德军面临被截断后路的巨大风险】
【但是也有好处,进攻莫斯科的德军由于后勤环境并非处于泥浆期,其补给线相对较为畅通,在这种情况下,德军有很大的可能直接攻克莫斯科,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明朝
太子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这确实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啊。一边是相对稳妥的选择,能够确保一定程度的安全和稳定;而另一边则是一种可能带来一劳永逸效果的方法,但其中的风险也不言而喻。”
朱棣沉默片刻,突然开口问道:“你觉得慈父会与莫斯科共存亡吗?”
太子显然对这个问题感到有些意外,他迟疑了一下,然后回答道:“这……很难说啊。如果慈父选择撤离莫斯科,那么他无疑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同时也能让战争继续下去;但如果他决定与莫斯科共存亡,那么这场战争或许就会迎来一个决定性的结局。”
朱棣微微点头,表示同意太子的看法。接着,他又说道:“所以,朕还是比较倾向于先攻打莫斯科,这样或许会更好一些。”
太子似乎对朱棣的决定有些疑虑,他追问道:“那拿破仑也是这样失败的吗?”
朱棣:“......”
【然而,德国最终却选择了南下基辅,重新调整战线】
【当德军重新部署完毕,准备再次进攻莫斯科时,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多月的时间】
【而这两个多月对于苏联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加强了防御】
【正如我们后来所知道的那样,尽管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由于后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还是兵败莫斯科】
秦朝
扶苏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地说道:“父皇,您看这天幕虽然对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但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
他的目光紧盯着天幕,似乎想要从中看出更多的端倪。
秦始皇缓缓说道:“其实朕早就察觉到,整个巴巴罗萨计划自从在南方受阻之后,就开始逐渐偏离原本的轨道。”
扶苏沉默片刻,思考着秦始皇的话。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说道:“父皇,所以,xtL才会选择做出调整。”
秦始皇点了点头,继续解释道:“没错,xtL决定拉平战线,这无疑给了苏联喘息和反应的时间。然后xtL选择进攻莫斯科,结果后勤跟不上了。”
扶苏恍然大悟,感叹道:“这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啊!”
秦始皇深表认同,他说:“的确如此,德国实际上是在试图从两个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扶苏不禁惋惜地叹了口气:“可惜了。”
【第十一】
【蓝色行动的问题】
【1942年,德军在莫斯科战役战败后,在xtL的要求下筹谋了蓝色行动,意在夺取高加索的油田】
【在此之前,德军已经在战场上为蓝色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曼施坦因指挥的克里米亚战役和保卢斯指挥的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都成功击退了苏联的反击】
【1942年6月28日,蓝色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德军集结了150万大军,这次的计划十分宏大】
【他们放弃了莫斯科附近陷入困境的德国军队,一心一意想要攻占高加索】
【按照计划,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将在第一阶段攻占沃罗涅日,并迅速南下,对苏联主力进行大型包围战】
【总体而言,局势的发展相对较为顺遂,然而,由于苏联军队在面临两面受敌的困境时,往往会果断选择撤退,这使得德国的战果并未达到预期的规模】
【尽管如此,在“蓝色行动”的首个阶段,苏联军队依然损兵50万人】
汉朝
汉武帝一脸惊愕地感叹道:“苏联竟然如此迅速地败下阵来。”
站在一旁的卫青则冷静地分析道:“陛下,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虽然德国在莫斯科战役中失败了,但德国的主力尚存,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和补充后,他们在后续的战事中展现出强大的爆发力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苏联方面,至少他们知道及时撤退,以保存实力。”
汉武帝沉默了好一会儿,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突然说道:“朕记得德军这一次打到了慈父格勒。”
说罢,他凝视着天幕,在那片地图中寻找慈父格勒的位置。
不一会儿,找到位置的汉武帝不禁惊讶地叫出声来:“居然还有这么远!苏联这一次在前期的战事中真是一败涂地啊!”
【就在这段时间里,南方集团军群于7月7日被一分为二,分为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
【其中,A集团军群肩负着攻占高加索地区的重任,而b集团军群则负责向慈父格勒挺进,以确保德军侧翼的安全】
【然而,德国方面在作战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
【首先,由于xtL执意要在罗斯托夫包围苏联军队,导致许多苏联军队得以逃脱】
【其次,为了保证包围,不得不从正在向慈父格勒推进的保卢斯部队中抽调大量兵力,其中包括德国第四装甲集团军】
【这一系列的微操,给了苏联方面宝贵的喘息之机,使其能够趁机组建慈父格勒方面军,并进一步巩固顿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