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不考了?难道不是要回答继续考的吗?这回答把自己要说的堵回去了。放过侯府?不甘心,不放过?更不甘心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苍蝇不叮皇后叮:
“你不是还小呢那?多考几次就好了。可别说不考的话,今年一定要考的。”就盯着你了,考得好这次回答就是欺骗哀家,考得不好就是你蠢,哀家到时再去取笑取笑侯府。
太后很气,不许江婉科考可是自己的命令。为了这个决定,连余国公府的国公爷都写信来隐晦的指责自己这个太后了:耽误孩子读书,不让做官就算了连读书明理也不允许了?犯官之后都不至于这样。
侯府只是国公府的亲家,按说都不能算太后的近亲,就这人家孙女的前程都要因你一句话就呜呼哀哉了?您虽为太后,这也太霸道了吧?被亲人说了太后很伤心,自从皇上登基以后,太后也会跟自己儿子吐吐苦水的。
这会也没人能分忧,这事就跟皇上说了。一来也要让皇上知道自己大公无私;二来真有人说自己娘家的不是,皇上也能明辨是非;三来一个母亲跟自己儿子说说心里话也有问题了?还要找借口了?
皇上虽然觉得没必要:自己又不昏庸,自然不会被奸佞蒙蔽,只要是贤能之人,那用管他的出身?但母亲小心了一辈子,想想自己老爹——先帝的手段,小心也是必须的,自己老娘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皇上理解自己老娘,虽然不认同,但也心疼自己老娘。明知道自己这个倒霉媳妇跟自己老娘作对,看在皇后娘家镇国公的面子上都忍了。这回这二百五还来踩自己老娘的痛脚?这也太、太、太……
“侯府小姐难道还缺什么了?科考就那几个名额,要是不为了做官,不考就对了,考上了占个名额,就要挤掉一个寒门子弟。如若不为了做官,就不要与民争利了。”皇上说:“皇后喝多了些,就回去歇着吧。”
说完就让边上的宫女内侍扶着皇后回后宫去。回头又让江婉回去坐着。
就这样,皇后稀里糊涂的就被‘喝醉’了,送回了凤仪宫。
参加宴席的都是皇亲国戚,都知道嘴上要有个把门的,不该说的不乱说。要不然,就皇后这动静,明天皇上的御书房又要添不少弹劾的奏折了。
到了年初五,住在京城中的各国使者入宫觐见,恭贺新年。有个小国的使臣大概是第一次觐见,太过兴奋,当即用当地语言朗诵了一首诗歌。官译当时都傻眼了,这位官译对该国的官话的确是驾轻就熟,但当地土话?
那天江婉的大哥江世子不动声色的走上前来,进行了翻译,解了围。没有出丑,皇上甚感欣慰。
过完年江婉的巧媛堂也开始招收一些当地,小门小户的女子或婶子媳妇来上课,要求不高,就是要绝对服从先生的安排。就是说:刺头的不要。本来就是一群女子,再来个搞屎棍?受不了。
这也是没办法,好多女子想来学,但不是孤儿。想学东西总是好的,经过商量,决定由学堂里学的好的女孩子做先生,每天下午孤儿们不上课的时候给这些百姓家的女性上课。
每天一个下午两个时辰,时间不长,尽量少影响这些女子的家庭生活。又可以学点东西,到这里学东西免费,但要求要听话,不能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