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宫中喜事不断,所有人都在关注着六皇子和七皇子的亲事。女眷们关注着这两位皇子妃的品性,想着日后是否好相处,男人们则在想皇帝的赐婚,是否还有其他意思。就说皇帝吧,他给七皇子找了这么一位有实权的岳父,最重要的是这翁婿两人如今忙着同一件事,这都不需要避嫌了么?
就在这样的热闹中,某天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公主带着独子池真外出游玩时,池真不幸落水。幸好,同行的一位姑娘身边有武功高强之人,把孩子从水里捞了出来,这位姑娘又是个开药堂的,会点急救之术,把孩子救了回来。
“查清楚了?”皇后绝不允许有人利用自己的外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查清楚了,小公子落水是意外。小公子喂鱼的时候,有一水鸭来抢食,公子想要赶走水鸭,不小心落水的。”一个声音尖细的太监,站在皇后宫中汇报情况。
“怎么就这么巧,那个李澄身边怎么会带着武功高强的侍女,你们真地都仔细查过了。”皇后从小到大,不知见过多少落水戏码,几乎全部都是人为安排的。难道说救她的外孙,是天然的意外,她很难相信这点。
“查了,那两个侍女是赵家在芷州时就有的,跟在李姑娘身边已经七八年了。这次原本是要去爬山,路过这湖的时候,是小公子要中途停车的。”太监把这事前前后后查了好几遍,马车上伺候池真的人也都过了刑,他敢肯定这里面没有人唆使过池真半路下车,就连喂鱼的食物,都是原本预备路上吃的点心。
“公主如今在做什么?”皇后沉思了许久后,开口。
“殿下白日里担心小公子,受了惊吓,如今有些低烧。太医正在公主府守着,说是要养上几天才能好。”
“真儿无事?”
“小公子白日里烧了一次,现在已经退烧睡着了。太医院检查了公子服下的药,说像冯成明做的,给自己徒弟带在身上备用的。”
“嗯,下去吧。”皇后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赵府里,李澄一脸的倦色,看向站在身边的韭黄和蒜苗。
“姑娘,这事真的不是世子所为,我已经去问过吉庆了,他说世子在公主府里有人不假,但今日并没有跟着出门。”韭黄就差替梁枫发誓,来证明这事绝对不是梁枫安排的了。
“我信不是他安排的,因为太惹人怀疑了。”李澄疲倦地垂下头,这若是人为的安排太过刻意了。她想要和公主结交,有其他办法,利用一个孩子的生命,是梁枫和她都绝对不会做的事。
“皇后宫里的人,把今日那些跟车的人都带回去了。这事若是人为,不可能做到全无马脚,但现在什么都没查出来,或许就是单纯的意外。”蒜苗拧着眉头,今日公主是有些疑心李澄的,她看得清楚。如今只希望皇后能查清楚,不要牵连自家姑娘。
五日后,公主下帖子邀李澄过府一叙,这是公主第一次正式邀请李澄到公主府做客。李澄心中清楚,公主对自己儿子落水一事,已经有了定论。
到了日子,李澄带着赵夫人为公主准备的礼物,第一次正式拜访公主府。
“我病了几日,今日请你来,是让真儿亲自向你道谢。”公主脸色尚好,对着李澄有些许不易察觉的歉意。
“公主言重了,我回去也想了想,这事太过凑巧,我跟师父就学了一些皮毛,恰好用上了,真是万幸。”李澄十分坦荡,自己就把话点开了。
“好。”公主点头,见李澄理解她前几日没有表示感谢的行为,那点歉意也就随风消逝了。
实际上,公主这些日子没少派人查李澄,若是她和母后查出这事中有李澄一点手笔,今日她要来的就不是公主府,而是阎王殿了。
李澄见公主那点歉意没有了,心里的大石也放下了。就她对梁家人的了解,愧疚这种东西只是暂时的,若是让他们总对某人怀有愧疚之情,那之后很大可能由愧疚转厌恶,最后又成了莫名其妙的恨,比如晋王对梁枫。
池真谢过李澄后,朝李澄眨了眨眼睛。当时的李澄并没有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意思,直到几天后池真让人找她要些药堂已经断货的香丸,才知道这位小公子还是个博爱的,要了香丸竟是打算送人用。
“母后要见你,过几日我带你进宫转转。”公主一脸慈爱的看着独子池真退下后,继续和李澄说话。
“谢殿下。”李澄也没流露出胆怯之情,只是谢过了公主的安排。
“不必这么客气,我答应了人要照顾你。而且你这次救了真儿的命,我领你的情。只是,进宫规矩多,你还得学一下才好。马嬷嬷是公主府的老人,我信得过,就把她送到你那吧。”公主如此光明正大地,便送了个得罪不起,需要供着的眼线去了李澄那。
“谢公主信任。”李澄没有丝毫不满,送人过来,这是公主要用她了。至于眼线不眼线的,只要她供奉的好,没准还能帮上她的忙。
马嬷嬷是个守规矩的人,她接了公主的命令来到赵家,就是为了指导李澄礼仪。至于盯着李澄的事确实也有,但是那只是指有可能危害到公主的事,因此平日从不离开李澄的院子,也没给赵夫人、几位姨娘们带去一点点困扰。
但李澄的院子里,这位马嬷嬷还是要问上一二的,帮着调教下婆子,丫头们,让她们能成为自己的眼线,这都是必须的。马嬷嬷那威严的表情一摆,赵家进京后新买来的丫鬟、婆子们腿肚子都打转,别提多吓人了。
有人偷偷去找韭黄和蒜苗告状,韭黄回之好好学,学不好礼仪的,日后留不下,就把这些人打发了。
“韭黄姑娘说的对,这学规矩都是累的。”“恰巧”路过的马嬷嬷对韭黄的话十分赞同。
韭黄点头,深以为然。这位嬷嬷来的太是时候了,赵家的下人确实不如京中其他人家讲究多,日后若是有机会,她要建议姑娘把府里的丫鬟们都轮流着送到这个院子里来上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