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执政前期知人善任,任命李贤、彭时等人整顿吏治,使争斗不休的朝堂重新恢复了秩序。】
【对于频发的起义,他派遣大将韩雍进行镇压,基本上平息了起义,维护了国土的稳定。】
朱见深面上没什么喜色,只觉得头疼。
大多数起义都是当地土着民族发起的,不过是我大明凭借武力暴力镇压了。
但这隐患始终存在,若是有一天大明不再有能力镇压......
至于朝廷里那些大小派系更是难以掌控,也是为了加强自己对朝局的控制,才设立了西厂。
【朝政局势虽然得到了改善,内部权力斗争、朋党之争从来没有断绝过。】
【明朝虽然设立了东厂作为特务机构来监察百官,然而对于朱见深来说还远远不够。】
【发展到他在位的时期,东厂早已经不再是朱棣初立的那个机构,腐败现象不在少数。】
汉朝,刘彻满腹疑问,这个东厂是什么?
其实他也蛮需要这种机构的,当初要是有这种直属他的部门,据儿的惨祸就不会发生了。
叶楚颇有兴致:【说起明朝的各种机构其实挺有意思的。】
【锦衣卫机构是由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立的,是为了巩固政治势力,加强皇权统治。】
【最高长官是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外臣比如武将亲信来担任。】
第一任指挥使·毛骧暗暗吐槽,什么亲信啊。
自己不过是陛下用来威慑百官的一把刀罢了,人杀多了,惹火上身。
这两天陛下的眼神看得他是心惊胆战,生怕下一秒就被拖出去了。
朱元璋(明面上):呵呵,放轻松。
(暗地里):乃伊做特?(???)?
【朱棣夺位之后,对于朝廷内外的忠诚度存在疑虑,担心有人悄悄谋反。】
【武将亲信毕竟是外臣,朱棣需要一个能够直接为他服务的秘密监察机构,来监视百官。】
【更重要的是,锦衣卫的势力也需要一个新的机构来互相制衡。】
【于是朱棣亲自挑选亲信宦官,着手成立了东厂,一个由内臣构成的特务机构。】
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拿起奏章就向小朱棣砸了过去。
他算是知道了,明朝这些宦官掌权的好传统,全仰仗老四!
宦官的权力甚至能和锦衣卫指挥使相提并论,可见一斑!
唐朝,李世民感叹,在大明朝做官可真不容易。
光监察机构就好几个,这每天回家干点啥都暴露在监视中,岂不是毫无隐私?
这就是三位一体,全方位无死角的监察吗?
洪武年间的大臣:哈哈哈,说笑了。什么隐私?
他们今天回家吃的啥菜,晚上陛下就知道了。
更别说谋反,主打一个谨言慎行。
【而到了朱见深的时期,他需要一个更加忠诚、高效的机构来为他提供情报。】
【从而帮助他掌控朝局,能够及时了解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于是,汪直出现了。】
【汪直原本是万贵妃宫中的宦官,后来执掌御马监,因为其伶俐多谋十分受到看重。】
【陛下既然需要这样一个机构,汪直也敏锐察觉到了其中的晋升之机。】
汪直笑笑,他本是叛乱的瑶民后代,被掳进宫中的时候年纪尚小。
无权无势的宦官是什么?
不过是可以随意被人践踏的一个玩意儿罢了!
除非他能做一个有用的人,能够为陛下办事,才能够爬上高位,就像东厂督主一样!
哪个机构的权力大,取决于陛下的信重和依赖。
有他汪直在,就要让西厂成为陛下心中最好用的刀!
【汪直凭借朱见深的信任和自己出色的办事能力,顺利接管统领了西厂。】
【他与王振、刘瑾、魏忠贤三人并称为明朝的四大宦官。】
【但相比于其他三个人来说,汪直其实是个很复杂的人。】
明朝,朱见深毫不在意,文官们的弹劾不过是忌惮。
对于他来说,只要汪直能为他提供可靠的情报,办好事情,就够了。
【汪直追求权欲,越矩办事是真的,但他对维护朱见深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真的。】
【不是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都有魄力去查办大案的。】
【汪直刚刚掌权就不留情面的查处了已故少师杨荣的曾孙杨晔,酷刑相加。】
【狠狠得罪了一波文官集团,对于朱见深来说,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因此在百官上奏弹劾的时候,百般维护汪直。】
司礼监中,怀恩眼神中流露出无奈,汪直近日行事愈发狂妄。
与文官大臣结怨已深,若是不能急流勇退,怕是有丧命的危机。
毕竟宦官再有权势,也始终无法彻底磨灭文官势力的!
【出人意料的是,汪直在军事上也颇有天赋。】
【成化年间对外军事打击行动最有成效的就是着名的“成化犁廷”,其中少不了汪直的手笔。】
【建州女真崛起于明朝中期,势力范围位于大明的东北地区。】
【他们时常侵扰明朝边境,掠夺边境百姓的财物、人口,严重威胁了东北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当然,在女真族还弱小的时候,也会受到来自大明的压迫和一些边吏的欺压剥削。】
【在朱见深在位的时候,双方摩擦不断,促使矛盾加剧。】
清朝,康熙冷哼一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成化帝也没想到昔日被明朝几乎灭族的女真族,最后会成为敲响大明丧钟的送葬人吧?
拳头大的人才有资格讲道理,不过是弱肉强食而已。
我大清定然会成为比大明更加强盛的王朝!
【汪直向朱见深详细汇报了建州女真对明朝边境的频繁侵扰,并且积极建言,主动出击围剿女真。】
【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情报网络,提前了解建州女真部落的分布、兵力部署等重要信息,为明军的作战提供了重要帮助。】
【汪直虽然不是将领,但他能够主动配合主帅赵辅的军事行动,不瞎指挥。】
【有王振“珠玉在前”,更显得作为监军的汪直难得了。】
汪直笑出了声,挑了挑眉头。
扫除边患,对他来说是难得的建功立业机会,能够使他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不可否认,他确实有为自己谋利益的心思,但总归是对大明有利之事。
这满朝文武,又有几个人是不想往上爬的呢?
【更何况,成化犁廷取得的成果是十分显着的。】
东汉,班固眼神一动,有些迟疑。
这词语,有点耳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