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开心,有人自然不满足了,有些人巴不得好东西都是她的。
沈秋荷看着张氏手里的雪花膏,心里很不得劲,同样是妯娌,凭什么我的就比她的差。偌大的心理差让她都快控制不住脸上的表情了。
沈秋荷咬了咬牙,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嫂子,这雪花膏可真好”,沈秋荷心中暗恨:“二嫂对你可真好。”张氏阴阳怪气的说了几句。
老太太一听就知道沈秋荷肯定不满足了,呵斥道:“你二嫂对你们妯娌那是没得说了,你大嫂还给你二嫂家几个孩子做了棉袄,你做了什么,人凭什么给你好东西,蛤蜊油不喜欢,还给我。”
“白眼狼!既然你这么看不上你二嫂送你的,以后这些东西都没你份了”,老太太对着她就是一阵喷。不骂不长记性。
她得让她明白了凭啥人家给你好东西,人又不欠你的,你自己什么都不付出,还想要好东西呢,白日做梦。
“娘,我没说不喜欢二嫂送的啊,我喜欢的,娘,你别生气”,沈秋荷一听着急了,老二家的东西拿回来的多,以后要是没了不是吃亏了嘛,再说了她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凭啥没了。
“这不是我给几个孩子做棉袄,还得照顾锦华,来不及帮二嫂家做了,明年我一定帮忙做。”沈秋荷信誓旦旦的保证着。
“娘,我要吃糖,吃糖!”杨锦华看到了糖果张口就要吃。
老太太见孙子想吃糖,就把袋子打开了,一人分了一个。
杨玲儿拿到糖果,当即就拆了糖纸,把糖塞嘴巴里了。
浓郁的奶香味在嘴里蔓延,杨玲儿眯着眼睛享受着来自糖果的幸福。
其他几个哥哥们见妹妹这么喜欢大白兔,都决定不吃了,把糖都留着,放进口袋,给妹妹吃。
杨锦华虽然因为上次抢糖果事件被他爹教训了,但是时间久了,早忘记了,这会儿,他自己的糖果吃完了,还想要吃,又开始闹了。
“锦睿,你的糖呢,给弟弟吃了,还有锦衡,你的也给弟弟,你们是哥哥,让让弟弟,”上次的教训杨锦华忘记了,可沈秋荷没忘啊,可她偏偏还在惯着杨锦华,当娘的还帮着他抢糖。
“糖,要吃糖,”杨锦华闹的更凶了。
杨锦睿觉得自己虽然是哥哥,但就是不想拿出来给弟弟,要给他也要给妹妹的:“娘,我的糖我自己要的,不给。”
杨锦衡比杨锦睿大点了,他想给妹妹糖果,但是又担心弟弟闹,纠结了会儿还是准备拿糖给弟弟了。
“让他闹,锦衡、锦睿,糖你们自己留着,不用给,说好的一人一颗,我倒要看看他怎么闹,沈秋荷,你再惯着他,孩子你别带了。”老太太怒斥沈秋荷。
家里孩子个个都是好的,就这个小的被他娘惯得有点不像样了,但凡有点不随他,就开始闹,臭毛病。趁着现在还小还能给他改正了。
听了老太太的话,杨锦睿高兴了,他本来就不想给弟弟。
杨锦华也是,老太太说完他就把糖放回口袋了。
“娘,不就一个糖果嘛,锦华想吃,就给他吃呗。”沈秋荷还在挑战老太太的极限。
“我说了一人一颗,他凭什么破例多吃一颗,你想给他糖,那你自己去买,我不拦着你。”
沈秋荷对这个这个小儿子太溺爱了,只要闹上一回就能得到想要的,时间长了,那还了得。
杨锦华见两个哥哥都不给他糖果吃,又哭又闹的更凶了,大有一副你们不给我就不停下的样子。
在院子里忙木工活的杨卫西听到小儿子还在闹,拿着竹条就进门了。
“杨锦华,上次跟你讲的都忘记了吗,我说过不能抢东西,你又要犯了,阿奶都分好了,你怎么还要抢”。
杨锦华现在是一见竹条就害怕,连哭都忘记了。
赶紧摇摇头说道:“我不要了,我不抢了。”
众人见了都松了口气,还是老三有办法,看来这小子还记得被竹条打的疼痛,知道害怕就还有救。
“锦华乖,以后不能抢东西知道吗,该是谁的就是谁的,阿奶给你们一人一颗,很公平,你抢了哥哥的糖,那哥哥不是没有了吗?”
“只要锦华乖乖听话,以后阿奶还能再拿糖给你吃,好不好?”杨卫西对着杨锦华轻声哄道。
杨锦华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还好她的锦华乖,不然又要挨打了,上次屁股都打肿了,她可心疼了。
剩下的东西老太太该规整的规整,收起来的收起来。
老太太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心想:这老二媳妇儿确实好,虽然没在家呆着,但东西可没少往回拿,拿的还都是家里需要用的。
三个儿媳妇儿,老大媳妇儿为人勤恳,不偷奸耍滑,人也孝顺。老二媳妇儿虽然不在他们跟前孝顺,为人大方爽朗,偶尔回家一趟也能帮忙干活,不会嫌脏。
就这老三媳妇儿,眼里没活,还经常偷懒,自己不付出,就惦记着别人的东西,整个一白眼狼。
唉,现在老杨家不分家还好,一旦以后分家了,老三有这么一个媳妇儿,家里不安宁哦。
这老二媳妇儿送来了年货,改天还得再整点东西,给他们送镇上去。
这一家人之间也是有来有往才好,不能一味的索取,或者一味的付出。那即便再好的关系,到时候也得闹掰。
老太太收拾着年货,杨老头则收拾明天要拿去供销社卖的蔬菜。
家里的萝卜,大白菜,早在下大雪之前就已经全部起了,挖了个小地窖,都埋在地窖里了。
杨老头扛着铲子去了自留地,扒拉开上面的积雪,再把积雪下的稻草全都扒拉开,掀开木板,把里面的萝卜,大白菜一个一个往外拿。
杨老头估摸着差不多了,重新把萝卜和大白菜盖了起来,这样能储存好久,蔬菜也不会坏。
把萝卜和大白菜都装进背篓里。
回去路上,还遇到了找过来的杨卫东。
“爹,我来背,”说着就把背篓接了过去。
“这些菜是拿回家吃吗,拿的有点多吧,家里没菜了,下次我再来拿好了。”杨卫东问道。
杨老头摇了摇头:“这些都是明天拿到镇上供销社,卖给人供销社的,家里蔬菜又吃不完,他们想要,咱就卖点给他们呗。”
“那也好,卖点钱补贴家用,那明天我去送吧,下大雪,路不好走,您就别去了。”杨卫东说道。
第二天一大早,杨卫东就背着背篓上镇上送蔬菜去了。
到了供销社门口,看见老二媳妇儿已经在了。
“老二媳妇儿……”杨卫东喊了一声。
谢萍抬头一看,是家里送蔬菜来了,赶紧出来,把杨卫东迎了进去。
“爹说你们供销社要买蔬菜,我给送来了。”
“对对对,你等着,我去把我们严主任喊出来。”谢萍说完就转头进去找严主任了。
没一会儿,严主任就跟着谢萍一起出来了。
严主任朝着杨卫东笑着点了点头,话也不多说,直接给菜定了价。
这次只有一背篓,总共八十斤,按八分钱一斤算,总共 六块四毛。
“杨兄弟,这点菜不够卖呀,要不过两天再送一批来,成不?”严主任笑着问道。
“我回去跟家里商量一下,再给你答复吧。”家里的事儿都是老太太做主,他得回去问一下。
杨卫东拿上钱,跟谢萍打了声招呼,冒着风雪回家了。
这还是他第一次身上揣了这么多钱,一路回家人都好紧张。
他没想到,这一背篓菜就能卖六块钱,比在地里挣公分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