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追求被动收入,奔赴成功的征程中,有一个隐蔽而顽固的敌人,那就是“情有可原”的借口。它如同隐匿在暗处的荆棘,悄无声息地缠绕住我们的脚步,让我们在原地徘徊,与理想中的财富生活渐行渐远。
先看那个借熨斗的故事,邻居一句“我媳妇今晚要做宫保鸡丁”,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理由,却成了拒绝借熨斗的借口。当被质疑时,邻居直言不想借的话什么借口都可以。这看似荒诞的情节,却深刻地映射出我们在面对不想做或不敢做的事情时,下意识找借口的心理。在追求被动收入的道路上,这种行为屡见不鲜。很多人面对投资机会,内心蠢蠢欲动,却又退缩不前,给自己找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比如市场不稳定、缺乏专业知识等。可这些借口的背后,不过是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改变的抗拒。
我曾在南戴河的美好时光中,深刻体会到借口的普遍性。当时我和妻子支起帐篷,蒸着海鲜,喝着红酒,享受着海风的吹拂。这时,一家老少三口走来,外婆、女儿和外孙。外婆看到我们惬意的场景,忍不住和我们聊起天,话题转到旅游。我们分享刚从四川、西藏自驾归来的经历,外婆感慨自己也喜欢旅游,只是年龄太大了。她的女儿紧接着说,谁不想出去玩,可带着孩子哪能行。一旁五六岁的小男孩拼命点头。这个场景让我深思,在这个家庭中,借口已经成为一种传承。孩子从小就学到,有梦想就要马上找不能实现的借口。这些借口看似情有可原,年龄大、要照顾孩子,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因素,但当我们接受这些借口,就如同给自己戴上眼罩,再也看不到真正渴望的东西。
借口就像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病毒”,从偶然为之逐渐演变成难以摆脱的习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让我们在找借口时都浑然不觉。很多人渴望成功,渴望获得被动收入,认为自己只差一个机会。可当机会降临,却因周围人不看好而犹豫不决。此时,他们关注的不是如何实现梦想,而是他人的眼光,这其实是潜意识里为自己的恐惧和不自信找借口。还有人把不能创业归咎于出身不好,可若一直抱着这样的借口,难道还要让下一代继续承受所谓“出身不好”的影响吗?以照顾孩子为借口放弃追求梦想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在照顾孩子的忙碌中,渐渐忘却了曾经的抱负,将梦想深埋心底。
我们必须明白,梦想的根源在于责任。对自己负责,就要为实现个人梦想付出努力和代价;对家庭负责,就要为家庭的梦想拼搏奋斗。当我们习惯于寻找梦想、实现梦想时,就如同养成找借口的习惯一样自然。实现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建立优先秩序,将实现梦想需要做的关键事情放在首位,不找任何借口地去完成。
比如投资理财,很多人以没有时间学习、本金太少为借口,放弃了通过合理投资获得被动收入的机会。但只要我们愿意挤出时间学习理财知识,哪怕从很少的本金开始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能实现财富的增长。再如创业,即便出身平凡、资源有限,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也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追求被动收入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警惕那些看似情有可原的借口。当借口出现时,我们要勇敢地正视内心的恐惧和懒惰,用积极的行动和坚定的信念去打破这些阻碍。只有摒弃借口,我们才能拨开迷雾,看清通向成功的道路,向着实现被动收入的目标大步迈进,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财富与自由,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