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被动收入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关键的抉择,宛如在一整粒葡萄与半块西瓜之间做取舍。现实中,不难见到这样一类人,他们一心执着于打造完全属于自己掌控的生意版图。从产品研发的每一个细节,到原料采购的精挑细选,再到品牌塑造的苦心孤诣以及销售环节的亲力亲为,他们坚信唯有如此,才算是真正拥有自己的事业。然而,他们也成为了自己生意中最忙碌、最操劳的那个人,这恰恰也是许多老板的生意难以做大做强的重要症结所在——他们宁可紧握住那看似完整的“一整粒葡萄”,也不愿接纳那更具潜力的“半块西瓜”。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里,一个至关重要的理念逐渐凸显:唯有善于分享,方能实现真正的增长;唯有愿意合作,才能达成共赢的局面。以华为为例,作为中国商业领域的巨擘,其创始人任正非仅持有公司百分之一点几的股份,而超过8万名员工都成为了企业的合伙人,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如此一来,整个企业便凝聚了数万人的智慧与力量,众多员工都在为企业的发展操心尽力。这充分表明,我们应当投身于那种既含股又含权,对自己和他人都拥有长期回报权的生意。否则,无论生意规模看似多么庞大,员工数量多么可观,最忧心忡忡、殚精竭虑的永远只有老板自己,因为只有他是企业的唯一所有人。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孩子们在沙坑玩耍的场景,便能清晰地看到分享的力量。一个乐于分享玩具的小孩子,无疑比那个妄图独占所有玩具的孩子更受欢迎。更为关键的是,前者往往能拥有更多的玩具可以玩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鼓励他们在与小朋友见面时带上小礼物,旨在从小培养他们分享美好事物的习惯。当然,当孩子手中仅有一个心爱的玩具或是一支喜爱的冰淇淋时,强行要求他们分享,无疑是违背人性的。可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成年人在面对信息分享时,却表现出强烈的抗拒,甚至当他人向他们分享绝佳机会时,也总是抱持怀疑的态度。
史蒂芬·科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应历经依赖、独立、互赖这三个阶段。但可惜的是,多数人在达到独立阶段后便停滞不前。孩提时代,我们依赖父母,他们为我们指引方向,呵护我们免受伤害;成年后,不少人通过加入团体或单位,在老板的指令下获得一种相对稳定的安全感,即便这种状态未必令人愉悦。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逐渐学会独立,年轻人买车、找工作,独自安排生活,工作中也有人选择创业当老板。然而,处于独立阶段的人面临着重要抉择:要么继续坚守独立,像守护整颗葡萄般独自打拼,成为不可或缺的个体;要么迈向更为成熟的互赖阶段,与他人携手互助,共同发展,彼此成就,相互不可替代。
人们的观念有时颇为有趣,常常在团体中进行无谓的比较,评判谁比谁更厉害、更优秀。但实际上,一个真正卓越的团队,是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才能推动团队迈向更好的发展。要实现互赖,我们必须学会放手,信任他人,并且乐于与他人分享财富。许多极度独立的人,往往难以信任他人,而互相信赖的人则深知独立存在的局限性。比如,那些独立行事的人难以被复制,他们所负责的事务只能由自己完成。反观当下诸多生意模式,如特许加盟、网络营销公司等,个体之间相互依赖,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将生意做大,也难以将经销商拓展到更广阔的市场。唯有互赖,才能使加盟者或经销商彼此可替代、可复制,每个人在发挥自身优势、贡献力量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报酬,实现财富的共同增长。
在追求被动收入的征程中,我们不应再局限于个人的狭小天地,紧攥着那看似完整却实则有限的“葡萄”。而是要勇敢地张开双臂,拥抱合作与分享,以互赖的理念搭建起通往财富自由的桥梁,收获那更具价值与潜力的“半块西瓜”,在共享与共赢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财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