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到底有多难?】
大汉
李世民:“嘉靖皇帝?朕有点印象,好像天幕之前说过的,对吧?”
杜如晦思索了下,回道:“回陛下,这个皇帝貌似是个不上朝的,每天躲在自己宫里沉浸于玄事。”
闻言,李世民有些不屑,一个皇帝只要不好好上朝治国就是不务正业。
“一个不喜欢治国的皇帝还能有多难?朕倒是要看看天幕怎么讲这个不上朝又很难的皇帝。”
大明
“呵!就这个带坏子孙不喜欢上朝的皇帝,居然还有替他说好话的?”朱元璋先是被气笑了一声,充斥着不屑的口气说道。
虽然这是老四的子孙,但朱标还是斟酌了番开口道:“父皇,我后世大明党争等不断,也许这个不爱上......嘉靖皇帝或许真是有口难言。”
“呵!”朱元璋冷笑道:“他是个皇帝!这个大明都是他的天下!这是我朱家的江山!”
“面对困难就畏缩了?家里进了强盗连个屁都不敢放,这个皇帝还有什么好说的?!”
“他不处理国政,不勤治为天下就是贼,是咱朱家的贼!”
老朱的话铿锵有力,一时让朱标也语塞了,不过他也只是随口安抚一下老朱的心情,怕老爹再一口气堵着晕过去。
既然父皇都这么说了,眼见着他老人家也没啥事,朱标索性就闭嘴不言了,况且这本就不是他的后代。
说白了,后来的大明和他朱标有关系吗?
【嘉靖皇帝朱厚熜极其不信任大明紫禁城里太医院的太医们,所以他自己亲自提拔了几位太医。
公元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十月,壬寅宫变发生,事情就是在王宁嫔等人的指使下 ,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趁明世宗熟睡之际,用黄绫布把嘉靖皇帝的脖子套住,然后用力拉扯,企图杀死朱厚熜。
而后又因打了死结,缢不死世宗,遂又用钗、簪等物刺向皇帝。
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最终,涉事宫女和嫔妃等全都被凌迟处死。
然而,在宫变后,嘉靖皇帝奄奄一息的时候,直接被当时的太医院下了就剩下一口气的诊断,让准备后事。
皇后和太医院就那么看着,等朱厚熜自己咽气。
就在这凄凉的时候,朱厚熜自己提拔的亲信太医出手了,仅三针就救回了嘉靖......
而救回来嘉靖帝的这个太医在不久之后就不明不白的去世了。
而此时正值“大礼议”等事件发酵最剧烈的时候。
这种局面,也就是嘉靖皇帝这种罕见的政治奇才才能和他们过两招,谁来了都不好使,当然,暴力破局的不算。
早些年的时候,朱厚熜自己立的太子朱载基早夭,嗯,嘉靖就想:行,我理解,我认了,我儿子身体不好。
第二个儿子朱载壡,刚刚成年,然后被朱厚熜立为了太子,随后就是英年早逝,嗯,刚成年就没了,嘉靖只有一句话留存在了史册上:我儿去矣!
五子朱载墒早夭,六子朱载土沴活了两岁,七子朱载?活了半年,八子朱载土夙活了一年,四子朱载圳出了北京城就藩后病逝。
八个儿子,唯有一直不被封太子和重视的三子裕王朱载坖活到了成年,并在继位后暴毙。
试问,哪个老父亲不破防?
哦,对了,这不是嘉靖的身体原因,毕竟嘉靖娶了四十多个老婆,生了十二个子女,唯有二子活到了二十岁,一女活到了成年。】
大秦
“官僚集团居然能发展的如此强大?”
早就在天幕多次听闻明朝党争如何如何剧烈了,起初的秦始皇还以为只是明朝皇帝不够贤明,所以才导致的党争派系纠纷不断。
现在天幕简单的举了嘉奖皇帝的例子,这才让后知后觉的嬴政发现了明朝中后期官僚集团的强大。
如今的大秦是封建制的开端,也是官僚制建立的最初。
大秦的官僚集团并不强大,因为残存的奴隶贵族们和宗室势力依然存在着,就连当初大秦要以流官代替世袭分封都受到了强烈的反抗声。
“陛下!那些外人果然是靠不住啊!治理国家,还得是......”一位秦国宗室贵族站了出来,他自然知道流官们是他们宗室贵族的天然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眼见着明朝官僚集团的强大,他立马就补刀道。
但嬴政很快也挥手打断了他的发言,并郑重道:“大秦不会改变郡县制和流官治理天下的基本。”
天下大势,寡人还是分得清的。
只能说明朝到了这个嘉靖皇帝局面如此糜烂,并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而且明朝后面的清朝,只听说过人家腐败和落后,也没听过人家的官僚集团强大到敢对抗皇权。
说白了,还是明朝的这些皇帝自己活该的。
“明帝无能,不能改变这种局面,不能任用真正的贤臣能臣,所以才让帝国的情况发展成了天幕所讲的那样。”
“朕早年就读过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知道病症要比发病早的道理。”
“没有及早的改变明朝的情况,让后来的局面糜烂至此,这并不仅仅是制度的问题。”
......
大明
“求仙问道?还差点被宫女给勒死?”老朱又被自己的混账子孙给气笑了。
不对,这是老四那个混账东西的后代。想到这里,朱元璋更生气了。
“咱真是服气了,朱棣这混小子生的都是一群什么儿孙?堂堂九五之尊的皇帝居然能被那些文官给差点整死?”
“宋朝那么窝囊的朝代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朱标的嘴唇微微开合,想要说话,但又哑然。
诚然,宋朝是很窝囊,是皇帝懦弱只想求和,是学派很多一直内斗,是政派很多一直不和。
但人家宋朝制度在平衡上很有讲究,无论一个官员他的权力有多大,他的威慑有多强,纵然权倾朝野力压群臣。
然而,只要宋皇不喜欢他,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撤掉他的职位。当然,这只是夸张的说法,但这样比喻只是在说宋朝的皇帝只要想,就没有能限制他的任何事和人。
这就是宋朝的制度,一个极力追求平衡和为公的朝代。
但这些话,朱标觉得还是不说了为好,老爹又不是不知道这些事情,他现在正在气头上呢!
【网友说:
“堂哥正德皇帝朱厚照死的不明不白,皇太子莫名早夭,在后宫被宫女勒脖子,宫殿突然起火,换谁不害怕?”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2月16日,嘉靖皇帝南巡,驻跸河南卫辉,行宫莫名其妙着火,众人就这么看着大火,无人相救,最后是嘉靖发小奶兄弟、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独自一人冲进火场背着嘉靖脱离险境。”
“就这么说吧,从朱瞻基开始,明朝皇帝就一直不明不白的驾崩。只能说经历了蒙元的包税制之后,华夏文人已经没有那根骨头了。而包税制就是指政府将一定时期内的某项捐税以一定数额交由私人或团体征收的制度,因此也被称为“商包制”或“扑买”。?
朱祁镇亲政时,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发生了,但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大家都知道,更何况后面的土木堡之变直接把大明的历史打成了两段,彻底让朝廷的平衡打破了呢!”
“朱厚照快不行的时候想用非御医看病,让杨廷和给拒了。
并且,朱厚照一个神童,所谓的天才皇帝,学什么都是一触则通,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可以的皇帝,亲率五万大军北伐鞑靼,和蒙古小王子带领的五万人在应州打了好几天,最后这场大捷在史书上只有鞑靼战死几十人,明军伤亡几人的数据。
还要在后面在说道几句皇帝穷奢极欲又为了自己的战绩去打人家鞑靼,是个好征伐不恤天下、穷兵黩武的昏君。
你说,自己堂哥一个除了性子率真些,其他方面都是天才的人物都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还直接断子绝孙留下了骂名,嘉靖他能不害怕?”
“旁支入主脉登基,但开心不起来,上一任死的太离谱,上上一任死的也离谱,并且自己一个藩王在京城在朝堂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北边的蒙古人一直虎视眈眈,军队又不在自己手上,想敛财培养亲信又处处都是祖宗家法征不上来税。
江南富裕,可江南税收却很少,派去的钦差亲信都不清不楚的死了,要么满嘴流油的回来说情。于是自己亲自南下,然后差点死在了南方。
哦,对了,暴力派太监和锦衣卫去征税又会暴发民乱和倭寇。
你说他这个皇帝当的憋屈吗?”
“明朝皇权集中的还不够,甚至制度上也没宋朝那么保底,旦看清朝皇权确实是巅峰所以除了晚期几个,都基本是长寿的。”
“这就要提到崇祯了,崇祯也是个藩王,本来皇位无缘,结果天启把皇位给他,然而他并不是嘉靖。”
“说明了皇帝一定要掌握军权,边关军权,御林军,锦衣卫。让文官集团内斗,分化他们。不能让他们抱团。掌握财政大权。提拔低层人,对付士大夫集团。”
“倒了杨廷和,还有后来人。江南士绅集团的根很深。后来的满清入关后面对这种情况不讲规矩,直接三屠安定!毕竟我蛮夷也!”
“文官氏族在明朝待的够爽了,但是觉得还不够爽,觉的新朝廷来了会更爽,确实也爽全家一起地狱游。然后想起明朝的好了,开始反清复明了。就如同明朝时候他们怀念元朝的好一样,就如同元朝入关后他们嫌弃宋朝一样。”
“朱厚熜想自己掌握皇储,掌握下一任皇帝的培养权和三观塑造权,但是皇帝只要不在文官集团手里就变的很容易死,所以士大夫提出来二龙不相见,皇储必须由士大夫集团培养。
一开始嘉靖不服气,直到死了几个儿子之后才认怂。”
“都说嘉靖敛财,他不敛财怎么控制军队。只有他有钱的时候,那些文官才没办法用钱拿捏皇权。有钱不用,跟没钱做事是两回事,看崇祯就知道了。所以就这种局面还有人说嘉靖自私,嘉靖皇帝不自私明朝就从他手中亡了。”
“明朝皇帝在朱高炽以后四十岁都算长寿的了,活得最久的就是俩躲后宫不上朝的。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有问题。”
“嘉靖前三个皇帝都是被太医治死的,嘉靖一动文管集团的利益,就死儿子,八个孩子只剩下一个了。
还有他出差去江南查税收,一路火灾三次,最奇葩的是光烧他寝宫...最后一次不是发小陪读,玩命冲进去背他出来,早就成灰了。
其中最搞笑的是,嘉靖被困火海时,大家都说他是火德星君下凡,烧不坏的。”
“学清朝,用文字掀起大狱,顺藤摸瓜开杀,要用比老朱还大的杀心去清理相关集团,前提是先把自己屋子扫干净,有兵,勋贵也废了,所以不能指望他们,唯一还有一点指望的是军户籍的官、将、兵。”
“这些文官也就欺负后面的皇帝了,你看他们敢在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个杀星面前嚣张吗?”
“我来总结一下大家的观点:明朝实亡于朱元璋!”】
“诸君,此局何解?”李世民看着后世人拿着明朝的史书指指点点的评论,也顿觉了当时明朝政治情况的复杂程度。
甘露殿里在皇帝的发问后就沉默了片刻,当先的相公们也在思考。
房玄龄道:“恕臣愚钝,一时半会臣居然也想不到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政局。想要解决真是难如登天了!”
“如果说条件允许的话,其实是有一种方法的。”杜如晦道。
“哦?”素来以谋多着称的房玄龄都说难了,老杜却说自己有法子,这让李二的兴趣大了起来,自己的这位右肱骨大臣会想出来什么好点子。
“克明可有良策?”
只见杜如晦苦笑一声,道:“陛下莫要太高看臣了!臣说的这种方法太异想天开了,要想实现太难了。或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究其还是一个偏路子。
其实就是天幕提过的暴力破局!以力克力矣!”
“既然培养亲信和用权谋制衡只能达到维持国家的程度,那就不如掀翻了这个天下再起一个新的。”
嘶!
众人一时都被杜克明这个鬼点子给吓到了,好家伙,你这可是造反的言论啊,而且还是唆使皇帝去造反。
然而,李二却是用心思考了下,然后点了点头道:“克明的这种方法确实是可行的,但也如他自己所说太过于异想天开,要想实现难如登天啊!”
“常言说打天下易,守天下难。”
“诸位爱卿都是随朕打过天下的了,打天下到底是难还是易诸位心里都是有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