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棠其实自己对于行政法的掌握不太好,所以现在做题目很没有信心,做了这几道题目之后,她就开始对答案和看题目的解析。
对照之后的结果,让孟棠直接信心大增,因为全对哎!
这也太完美了吧!
正好!这开了一个好头,下面刷题肯定更加顺利,孟棠心中得意洋洋!
而她得意完以后,继续做下一章行政行为的真题部分,看向题目:“
某县公安局开展整治非法改装机动车的专项行动,向社会发布通知:禁止改装机动车,发现非法改装机动车的,
除依法暂扣行驶证、驾驶证6个月外,机动车所有人须到指定场所学习交通法规5日并出具自行恢复原貌的书面保证,不自行恢复的予以强制恢复。
某县公安局依法通知查处10辆机动车,要求其所有人到执行场所学习交通法规5日并出具自行恢复原貌的书面保证。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通知为具体行政行为
b、要求10名机动车所有人学习交通法规5日的行为为行政指导
c、通知所指的暂扣行驶证、驾驶证6个月为行政处罚
d、通知所指的强制恢复为行政强制措施。
(引用1)
”
这一题目直接引得诸朝人心潮荡漾……
“这……‘机动车’?!啥意思啊这是?”
这一题目的题头部分出现了很多次的这个词语让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
“有个‘车’字,这是不是孟棠姑娘之前给一个小姑娘有讲到过的车啊!
至于‘机动车’,那应该还是车吧!八九不离十,我猜测这应该是后世有人将街道上的那些来来往往的车给改制了。”
木匠李大栓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大胆的猜测了一下!
他也制作马车和牛车的主干部分,所以对天幕提到的“车”的内容兴致满满!每当天幕稍一提到这一字眼,李大栓就移不开眼了!
“爹!我想着应该真的是这样吧!你能不能叫我做木匠活计啊!
我即使是一个女郎,也可以干这样的活的啊!爹爹!”六岁的李夏花附和了自家爹爹的话以后,撒娇想要自家爹爹给自己教木匠活计!
可李大栓一辈子做了木匠。这个手艺虽然赚钱,可真的太辛苦了!他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吃这份苦头!
尤其,自己的妻子当年生下女儿以后,因为产后恶露的问题而不久就离世了!
看到天幕将女子恶露知识的时候,李大栓心中就很沉重,要是夏花她娘那时候有这天幕出现该多好啊!
可惜,没有这样的如果!
作为木匠的李大栓成了鳏夫,这可是附近媒婆眼中的“大红人”啊!
媒婆纷纷上门来给李大栓介绍。
起初,李大栓其实因为照顾女儿的辛苦,所以还是动了这份心思的,可是邻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邻村叫韩坳村。
韩坳村,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和李大栓所在的车坳村一样,都坐落在山脚下。
这里的人们大多姓任,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然而,前年南方的一场大洪水打破了这份宁静。
洪水肆虐,无数家庭被迫逃离家园,寻找新的栖身之所。
其中,有一户人家名叫何家,他们也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家园,辗转来到了韩坳村。
何家的男人何江,在逃难的路上已经疲惫不堪,来到韩坳村后不久便因病去世。留下了他的妻子何江氏和三岁的儿子何瑄。
这对母子无依无靠,生活变得异常艰辛。
更糟糕的是,他们身上已经没有了任何钱财,甚至连安葬何江的钱都没有。
为了给丈夫安葬入土,何江氏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改嫁。
她选择了同样逃难而来的一位张姓男子,名叫张和。
张和虽然不是什么富有的人,但至少他愿意接纳她们母子,并帮助她们度过这个难关。
就这样,江氏带着三岁的儿子何瑄,与张和成亲。
张和成了何瑄的继父,一家三口开始了新的生活。
韩坳村的村民们对这些逃难而来的外乡人表示了同情,村里将一些荒地按照人口数目分给了他们。
张和也因此得到了一块土地,而何江氏带来的何家的土地也并入了他们的名下。
然而,张和并没有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
开垦荒地是极其艰苦的,尤其是在炎炎夏日,烈日炙烤着大地,干活的人们汗流浃背。
张和干了几天就觉得太累了,觉得自己实在吃不了这个苦头,于是他选择在白天留在家里睡觉,让何江氏和儿子去地里干活。
这还不算完,张和闲在家里睡了几天后,觉得日子太过无聊,便开始和村子里的一些不三不四的混子在一起瞎混。
渐渐地,他染上了酗酒和赌博的恶习。
可无论是酗酒还是赌博,都需要钱。
而张和深知,地里的收入本来就已经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更何况现在他还养成了这些不良习惯,根本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
张和心里也清楚,自己手头拮据,可他又不甘心就此罢休。
夜晚回到家他看着跟在江氏屁股旁的“白得的”儿子,他想起了何江氏带来的何家的地
忽然,张和心中渐渐滋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
既然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亲生子,又长得如此秀气,不如把他卖给戏班子,换大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说不定,自己在赌场上能翻身改头换面,那自己可就永远也不用种地了啊!
江氏察觉到了张和的异样,她知道张和的心思不正。
当张和提出要把何瑄卖给戏班子时,江氏坚决反对。
她无法忍受自己的儿子被卖掉,成为别人的玩物。
江氏的祖母在大户人家曾经当过婢女,所以在江氏的小时候给何江氏说了很多在大户人家的见闻。
而其中令何江氏最为惊骇和忘不了的就是大户人家中的男子会招来戏班的旦角干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戏班的旦角多是秀气的小男孩,甚至,
为了保持这种秀气和召很多心思不良的大户人家的嗜好,戏班班主会在男孩小时候就把使用一些手段进行物理阉割。
之后,这些还都可能是戏班班主的玩物。
而且,这样,他们秀气的外表和白嫩的皮肤更讨人喜欢。
听到张和这个心思,江氏为了保护儿子,江氏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威胁张和。
“你要是敢动我的儿子一根手指,我就死给你看!”
江氏哭着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张和却不以为意,他认为江氏只是在吓唬自己,不会真的做出这样的事。
他继续试图带走何瑄,完全不顾江氏的哀求和哭泣。
江氏看着张和一步步逼近自己的儿子,心中的绝望达到了极点。
她知道,如果自己再不采取行动,儿子的命运将不堪设想。
于是,她拿起了一把割麦子的镰刀,紧紧握在手中,靠近了自己的脖子。
“你要是再往前一步,我就死在这里!”
江氏的声音颤抖着,但她的眼神却无比坚定。
张和依旧不以为然,认为江氏只是在虚张声势。
他继续向前走,试图抓住何瑄。然而,江氏却是认真的。
在极度的恐惧和愤怒中,她的手不由自主地使错了力,镰刀直接割开了她的大动脉。
鲜血瞬间喷涌而出,江氏的身体缓缓倒下,失去了所有的生机。
她最后的目光落在了自己可怜的儿子身上,眼中充满了无尽的爱与不舍。
张和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江氏竟真的会这样做。
他看着地上逐渐失去生命的江氏,心中充满了错愕和不可思议。
而三岁的何瑄则在一旁惊恐地看着这一切,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张和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害怕被押进大牢,他不敢停留片刻,仓皇逃出了村子。
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江氏的离去让何瑄成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然而,幸运的是,韩坳村的村民们并没有抛弃这个可怜的孩子。
村长任买买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他看到何瑄的遭遇后,决定伸出援手。
村民们也都纷纷帮忙,照顾这个小小的孤儿。
为了确保何瑄能够有一个稳定的未来,任买买和其他村民商量后,决定让何瑄继承张和所有的土地。
毕竟,这些土地是何江氏和张和共同拥有的,理应由何瑄继承。
但由于何瑄才三岁,无法管理这些土地,任买买提议将土地租出去,由租地的人每年支付租金和粮食。
为了确保这笔收入的安全,任买买决定亲自管理这些财物,确保何瑄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后来的在韩坳村的村民们共同呵护下,吃百家饭的何瑄逐渐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了出来。
虽然他失去了亲人,但他并没有失去生活的希望。
韩坳村和附近村子的村民们都对他的经历充满怜惜之心,对他关怀备至。
何瑄也在这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慢慢长大,逐渐成为一个懂事、勤劳的人!
这当然是后话了!
而江氏为了保护何瑄不受张和的恶爪而误杀自己的这一事情发生以后,周围的村子都很震惊。
所以,李大栓直接歇了再找一个妻子的心思,女儿还是自己养着好一些!
万一让自己的女儿也摊上“张和”这样式的后娘,那在自己看不到的角落,自己岂不是……
所以,自此以后李大栓便当爹又当娘,全心全意地照顾着这个小小的家庭。
李大栓靠着木匠的手艺养活自己和女儿。每天,他早早起床,拿起工具,开始一天的工作。
木屑飞扬中,他的双手粗糙而有力,每一块木材在他手下都变成了精美的家具或实用的农具。
尽管生活艰辛,但李大栓却感觉自己很幸福,因为在自己最累的时候,女儿对自己问前问后,用软软的声音问着“爹爹,要不要喝水?”、“爹爹,擦擦汗吧!”
他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而李夏花从小就在父亲做木匠活计的耳濡目染下长大。
她常常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父亲手中的工具在木材上舞动,听着锯子的沙沙声和锤子的敲击声。
从记事起,三岁的李夏花就她木匠的活计兴致勃勃。
尤其是当她看到那些原本普通的木料,在父亲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时,她的心中涌起了无限的向往。
这样的手艺可真精彩啊!
这是小小李夏花在心底时常惊叹的一句话。
而天幕的出现让今年满六岁的小李夏花发现,
后世的女子们都有自己的事业,有的在街头做生意,有的像孟棠姑娘这样备考学律法知识……
原来还有这么多可能啊!
这让小李夏花深受启发,她意识到,女子也可以有自己的事业。
于是,小小的李夏花心中萌生了一个坚定的信念:
她也要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那自己要干什么呢?
自家爹爹干了木匠的事情就很不错!
她想成为一名木匠,像父亲一样,将木料做成人们生活中需要的各种样子。
对她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有自豪感。
然而,李大栓并不希望女儿走上这条道路。
在他看来,寻常人家的女子的美满生活都应该是嫁入一个好人家,相夫教子,过上安稳的日子。
而且他认为,木匠这行太辛苦,不适合女孩子去做。
他心疼女儿,不想让她受苦,只想让她过上轻松舒适的生活。
夏花才六岁,她的这个想法李大栓也觉得是儿戏,是小孩子的一时兴起,觉得过段时间夏花就会忘了这件事情。
于是,在这几天的李夏花对自己的各种要求和撒娇之下,李大栓也无动于衷,
还一直对着李夏花说道:“夏花啊,你还是找个好人家吧,”、“女孩子家,何必去学这些辛苦的活计?”……
六岁的小李夏花却对这些话左耳进右耳出。
她不明白,别人干啥自己就要啥样?!
凭什么?!
自己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爹,我不想一辈子只围着锅台转,”六岁的小李夏花坚定地说,
“我就是想做木匠!我不怕苦也不怕累!”
而且,这一连说了两天了。
李大栓听了女儿的这些话,心中五味杂陈。
他这两天在李夏花的灌耳音之下也动过心思,但他最为担心她未来的路会走得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