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你看这样行不行?这制糖的方子肯定不能交给乔家村的人。
毕竟,人多了很难齐心,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再传给自以亲近的人。
这传的多了,大家都会了也就不值钱了。\"
乔大舅想着也觉得她说得有道理。
毕竟,他们那里其实受灾还是比较严重的,而村里媳妇多半都是隔壁村或是隔壁镇的。
这要是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方子,会不会有人心疼娘家,就把这方子传给了娘家呢。
毕竟,他们会制糖不也是幺妹带妍丫头回来,看他们日子艰难才教给他们的吗?
谁的心不是肉长的,不会心疼自己至亲的人?
到时一传十,十传百的,哪还有钱可挣。
不是他没有同情心,只是这世道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哪里可能管得了别人。
\"那妍妍你的意思是?\"
乔大舅不明白,这方子不能公开,她找自己到底要说什么?
\"我寻思着,在乔家村办个制糖的作坊。
而制糖的原料也从村里收,我若没记错,甜杆马上还能再种一季,三个月左右就能收割。
甜杆不挑地,旱地、田埂都能种。
而等作坊办起来,除了制糖由你们自己做外,如收甜杆榨汁都可以用村里的人,这样他们也能多一分收入。\"
乔大舅还在想这个问题,乔三强却抢先开了口。
\"可是这么一来,只要进作坊的人就都知道这糖是怎么做的啦?\"
毕竟,甜杆榨汁后直接熬煮就能成糖。
苏妍妍笑道,“三表哥不也清楚,这方子其实很难保密吗?只要有人愿意琢磨,很快就能试出来。\"
乔三强垂头,显然他也想到了这一点。
苏妍妍继续道,”其实,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方子,而是原材料。
从你们那往北应该不会有甜杆了,你们村之所以能剩下一点,也不过是因为你们县太爷及时公布了防蝗虫的法子。
但往北没有,却可以往南寻一寻,到时可以直接卖给你们。
这样他们可以挣些辛苦钱,你们也可以不缺原料。\"
当然,苏妍妍也有别的制糖的方子,比如说麦芽糖。
可现在正处在饥荒的时候,用粮食做糖还是太奢侈了一点。
其实,苏妍妍的法子,说白了就是扩大生产,制造岗位缺口,给村里人更多挣钱的机会。
\"可是,若是他们不愿意卖,而是自己做呢?\"
乔大强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建作坊和自己家小打小闹不一样,要投入更多的钱,他们家家底太薄经不起一点风浪。
乔大强的担心,也是很多人的担心,苏妍妍也是因此才断定,会有人愿意直接卖甜杆,而不是做成糖,毕竟,这样来钱快,风险小。
当然,也不排除乔大强的担心,而苏妍妍也有应对的法子。
\"那也没关系,若是做的人多了,这价格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到那时候,你们再用最低的价格把他们手里的糖收过来就是。\"
这下连乔大舅也想不通她这是什么意思。
\"妍丫头,是想让我们倒卖这些糖?可是这能挣到钱吗?\"
苏妍妍笑道,“作坊你们尽管建,本钱我来出,这当中我要五成干股。
另外五成分成两份,外公他老人家三成,给村里两成,若是真的亏了,那就全算我的。
大舅觉得如何?”
苏妍妍这话音刚落,乔大舅就连连摆手。
\"这方子是你的,你占五成本就是应该,便是占七成也行,哪里还能要你的钱建作坊。\"
苏妍妍却笑道,\"大舅别急啊,我出银子自然是有要求的,作坊里的人可以在乔家村选,但必须与我签下二十年的死契。
关于作坊里的事,他们不得对外透露半个字。
而且这作坊名义上是乔家的,但得由我全权做主。\"
这么一来,她给乔家村的人提供赚钱的机会,乔家村的人自然不会太过为难外公他们一家。
两成白送村里,作坊只要赚钱,村里人就能分钱,就算是为了他们自己利益,他们也必须把作坊看好了。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资助乔家开作坊,那是因为她已经看出来了,不论是乔大舅还是几个表哥,目前来说眼界还是浅了些,做事容易瞻前顾后。
这样的人不适合创业,更适合拿工钱帮别人做事,她指哪他们打哪就好。
真让他们自己开作坊,就整天和他们解释,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就能把她头疼死。
何况,制糖不是她的最终目的,到时她会另外开个作坊,乔家村制糖作坊产出的糖,她会以市场价全部收购过来再做精加工。
乔大舅还在犹豫,赵寡妇已经拍板了。
\"大哥,我觉得听妍妍的不会有错,你要是觉得不行,后天回家问问爹,实在不行你们再去问下村长叔,看他老人家怎么说?\"
在赵寡妇看来这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也不知道她大哥在纠结啥。
赵寡妇的意思,也就是苏妍妍的意思。
\"大舅,正如娘所说,您仔细琢磨琢磨,这事也不急,肯定是要知会村长叔公的。\"
乔大舅心事重重地离开赵家,带着几个人去了新宅那边。
那里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用门板拼了床,他们几个晚上就住在那里,顺便帮忙看一下那边东西。
有苏妍妍做的蚊香在,便是没装门,也没有什么蚊虫叮咬。
甚至,比他们在家睡得还安稳。
等几人离开,赵寡妇也招呼几个小的去睡觉,赵深这才拉苏妍妍在院中坐下说话。
\"你刚刚是不是想让外公家牵头办那个制糖作坊的,后来才改的主意?\"
赵深不傻,从苏妍妍一开始的话里,很明显的她是想把这个作坊给外公一家的。
苏妍妍闻言笑道,\"你也看出来啦?\"
\"嗯,大舅他们顾虑太多,你这么做是对的,若是真让他们自己来,哪怕现在能办起来,怕是不用多久就能黄了。\"
不是他瞧不起大舅他们,而是认知决定了眼界,而他们也没有再来一次的资本,自然做事就会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