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小跑着来到周明帝身前,直接坐在了他的身旁,抱住了周明帝的胳膊。
\"父皇,女儿有罪。\"
她的语气中满是撒娇,灵动的美眸之中带着歉意。
\"都怪那个苏云,他非要给您挑一份儿大礼。\"
\"这才耽误了时辰,不然的话我们早就到了。\"
有过之前林若甫和魏公公的铺垫,又有明珠公主在这撒娇,周明帝怎么会怪罪她?
他轻轻拍了拍明珠公主的肩膀,看似责怪,实则满是宠溺的说道。
\"你呀,你马上都要嫁做人妇了,性子还是这么急,女儿家家的,成何体统。\"
明珠公主吐了吐粉嫩的香舌,而这时,殿下文武百官同时扭过头去。
见此状,周明帝以及周宣、坐在最前方的薛安之和林若甫,注意力也全部被吸引。
宣德殿外,一道挺拔身影悄然出现。
苏云今日穿了一袭白袍,颜色剔透,全由锦缎制成。
他背着手,径自走入殿中,步履从容,周身气势。
既有文人的儒雅,也有年轻人的峥嵘。
二者结合之下,感受到这气势之人,内心无不叹服,都暗暗赞叹一句。
好一个少年英才。
而苏云长发簪起,本就堪称完美的五官,在阳光下更显坚毅。
他面上带着微笑,从容不迫。
那目中神光,带着发自内心的自信。
单就是这份气度,便已经让无数人折服,更遑论那副长相。
整个大周都无人能出其右。
嫣然公主端着酒杯看向苏云,美眸恨不得直接锁定在他身上。
此刻就连这位祸国殃民的尤物,也不免有些失神。
而其余如周无名、周行礼等年轻一辈眼中,都不可遏制的流露出嫉妒。
没办法,苏云实在是太过耀眼,不光是这副躯壳,还有他身上那一道又一道的光环。
苏云一经出现,整个宣德殿便鸦雀无声。
被如此多的人瞩目,苏云从始至终都是风轻云淡。
他的脚步声,传入所有人耳中,不多时便来到近前。
他拱了拱手,语气不卑不亢。
\"草民苏云,参见陛下。\"
周明帝看着他这副长相,回想起这些天来苏云的所作所为,眼中除了满意也找不出其他情绪。
他缓缓点头,开口道。
\"起来吧。\"
他不无调笑地说道。
\"苏云,明珠可是告诉朕了,你为朕准备了一份儿大礼。\"
\"以至于连来朕寿宴的时间,都给推延了。\"
\"朕现在很期待呀。\"
苏云嘴角微扬,直视着周明帝的双眼,开口道。
\"草民定然不会让陛下失望。\"
而这时,右手边的林若甫,看着苏云的侧脸,眼中也满是恍然。
他在这人身上,看见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但是眼前的苏云,明显比当年的他更加耀眼。
他此刻终于有些理解自己的女儿。
在摘星楼拥有那么好的前途,却果断放弃,连左相之女的显赫身份都看不上,偏要到这年轻人身边,当一个贴身侍女。
林若甫甚至在想,若自己是女儿身的话,会不会也做出这种选择?
苏云的魅力实在太强。
而这时,魏公公也走进殿中,他来到周明帝身前,开口道。
\"陛下,时辰差不多了。\"
周明帝点点头,深深看了苏云一眼,便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就开始吧。\"
然后,魏公公转过身来,面向群臣,站直了身子。
\"寿宴正式开始。\"
在苏云回到自己的位置之后,魏公公便拍了拍手。
无数道苗条倩影,从两侧进入殿中。
一时间,琴瑟和鸣,歌舞升平。
那些莺莺燕燕和妖娆的舞姿,缓和了殿中本来有些严肃的气氛。
皇子和官员互相交头接耳,一边欣赏眼前的歌舞,一边喝着美酒,谈论着各自的事情。
而周明帝也放松下来,时不时跟周宣寒暄一句,直到歌舞结束。
轻松而欢快的氛围,便彻底弥漫在整个宣德殿中。
待殿中安静下来,魏公公的声音再次传出。
\"陛下寿宴,与天同寿。\"
\"接下来,请诸君献寿礼、道贺词。\"
这番话苏云听在耳中,寿宴筹备了这么长时间。
他当然也完完全全的,了解了一下这寿宴的流程。
歌舞说白了就是开场,而接下来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群臣献礼,同时宣读贺词。
说白了就是送礼那一套,而且要大大方方的念出来。
在场之人都是官员,颇有身家,礼物的贵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心意。
简单点数哦,就是谁能更好地讨好陛下。
魏公公宣布完这件事情,便重新退到了一旁。
而后,一道人影,率先从席中走了出来,正是二皇子周无名。
这个环节,都是从皇室宗亲开始,这是历年以来的规矩,今年也一样。
但见周无名手里捧着一个托盘,红布盖着一样物件,他走上前来,跪在地上叩了叩头。
\"父皇,儿臣的两位皇兄如今仍在军中。\"
\"不能回来参加您的寿宴,实在万分遗憾。\"
\"儿臣时刻陪在您身边,这孝道,儿臣必须替他们转达。\"
周明帝一脸和蔼的笑容。
\"起来吧,你们的心意,朕直到。\"
而后,二皇子站起身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接掀开了那块红布。
那是一块石头,人工雕琢而成,就是一块平平无奇的寿山石。
当然,也没人开口去质疑,毕竟二皇子作为第一个献礼之人。
又怎么可能拿一块普通石头,出来献丑?
而后,二皇子抬起头,看着周明帝说道。
\"父皇,这块寿山石看上去没什么特殊。\"
\"实则材质上也并不是很稀罕,它价值最多不超过十两银子。\"
在众人包括周明帝的疑惑目光之中,二皇子开口说道。
\"但是。\"
\"这寿山石的材料,来自三个地方。\"
\"其一在雁南关,我的长兄,常年驻扎在那儿,率领平南军。\"
\"这块石头,便是来自雁南关外的落日平原,那是我长兄首次率兵主动反击,灭掉北羌三万人马的地方。\"
\"这寿山石上,带着北羌人的血。\"
\"其二便在玉泉关,我另一位兄长,此刻固守征西军大营,这块石头,便是来自玉泉关外断剑山上。\"
\"那是兄长亲自带领一万征西军,与关刀将军,里应外合灭掉大梁一万五煞龙军的地方。\"
\"这石头上,带着大梁人的血。\"
听闻此言,座中那梁国使臣梁丙易,面色变得极其难看。
好好好,贴脸开大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