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到底还是将这两份谢礼给收下了。
就在刘清荷做好了准备,原以为就这样一心等着进宫之时,处在宋府后宅的她却因为一个小习惯而被人发现了不妥。
只是刘清荷却也很小心,毕竟这夫妻之间的事,若不是有心之人,应该也不会注意吧。
可所谓百漏也有一疏,谁知消停了几日的青黛竟会注意到这个。
所以当刘清荷被唤到崔氏面前时,崔氏表情凝重,刘清荷当即便能感受到有几许风雨欲来的意思。
“刘氏…”
“大夫人。”刘清荷向她见礼,只待崔氏继续说话。
可崔氏只是捏了捏额头,等了一会儿,才幽幽道来,“我们宋家有轻待你吗?”
“没有,大夫人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崔氏见刘清荷一副全然不知的样子,也不知对方是装的还是真不知,她干脆让青黛上前。
青黛从善如流,先与崔氏行礼后才轻声道,“奴婢发现近日二公子和二少奶奶并没有叫水。”
刘清荷一听,先是错愕,进而是感觉有些不堪,她没想到,这青黛竟还留意到这些。
崔氏黑着脸,却又端着婆母的样子,训斥道,“作为宋家妇,原就要以夫君为重,我暂且不说你做什么大夫了,就是伺候夫君一事,你也不能尽心尽力么?若不能,我把人拨给你,你却让她们去做杂活?”
被一顿说,刘清荷脸上仍是平静,因为她自觉,既然似崔氏等人都没觉得将此事摆在台面上说会尴尬,那她作为当事人又有什么好尴尬的呢?
“大夫人既说到叫水,那清荷便斗胆和您说一说这叫水的好处以及坏处。”
崔氏是没想到刘清荷竟还敢为此反驳她,所以她一哂,“那你就说说吧,我倒要好好听一听了。”
刘清荷颔首,“我知道大夫人一直为着夫君的子嗣着想,但您可知,有序及有效的同房才是好的,这与次数并无关系,而且若要有孕,不叫水只会对此有好处。”
这话是说的那么直白,别说青黛,就是崔氏的老脸上似都有些挂不住,可她又不好打断,只得硬着头皮听下去。
“大夫人知道我是大夫,所以夫君的身体我也自会尽力护之。大夫人可放心,夫君虽然不常叫水,但他的身体无疑是康健的。”
崔氏还真的被堵地一时无话可说,她有些气恼于那青黛没了解清楚就随便过来‘告状’,而她也以为抓住了刘清荷的把柄,可此时这情形,似乎又被刘清荷给解释过去了。
“大夫人,您真的无需担心,若您还不信,我还可以当面为夫君号脉。”刘清荷见崔氏一时无话,便又加了句。
崔氏似酝酿了许久,才吐了那么一句,“刘氏,作为后宅妇人,你怎么能把这种事说的这般…这般露骨…”
刘清荷换了语气,似乎有些委屈。“是清荷的不是,只是大夫人既提了此事,我才想和您说一下,也是怕您有所误会。”
“罢了,此事你上心些就是了,回去吧。”
刘清荷颔首,可在离开怀安堂之前,她还看了眼欲跟上来的青黛。
“大夫人,青黛虽好,可她留在我身边也并无多大用处,清荷是想,不如就让她待到您这儿,她眼神好,耳朵灵,口舌也了得,做个传话小婢也是好的。”若是从前,刘清荷留着青黛在自己的院子也无妨,可经此一事后,她就不可能再留她了。
崔氏心里直呼青黛真是个蠢货,还心道顾氏身边养的人难道只看脸,却不看有没有脑子的么?所以她没了推脱的理由,只得说道,“好,我就留下她吧。”
刘清荷微微一笑,也不管青黛脸色瞬变,便才带着半夏离开。
两人快走到自己的院子前,半夏才生气道,“这青黛懒就算了,竟还窥视你和姑爷的房中事,她胆子还真大!”
刘清荷却是一身轻松,“她胆子大才好呢,不然,又怎么能将她送走。”
“说的也是。”半夏以为有理,频频点头。
她恍然大悟,“我知道了!原来姑娘你是故意的!”
“故意什么?”
“故意让青黛去晾晒草药啊。”故意让青黛有事可做,也故意对她的偷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刘清荷却并非是故意如此,而青黛落得今日这般地步,也只能全怪她自己。
但刘清荷也不想多去解释了,只顺着半夏的话说道,“她走了,那往后晾晒的活儿还是由你来做。”
“好的,姑娘,哦不,二少奶奶。”半夏笑着答应了句。
刘清荷回屋后,便见宋辞此时竟在屋里悠闲地看着书。
她有些奇怪,因着昨日宋辞可是和她提了句,今日他与人有约,就不回来吃饭了。所以她奇怪道,“你怎么回来了?”
宋辞也没看她,只恩了一声,视线也没离开手中的书籍。
刘清荷走近他,见他竟是拿着她的医书看的津津有味。
“这是《伤寒论》。”刘清荷故意提醒了他一句。
宋辞放下书,掀眸,似在问她‘是又如何?’
刘清荷只觉得此景有些似曾相识,就似那日他们在书坊偶遇,宋辞对她说,“这是医书,姑娘可是拿错了?”
真是新奇,这事也没过多久,他们竟成亲了!
虽然是假的成亲。
刘清荷兀自抿嘴一笑,宋辞也跟着心情愉悦了不少,但仍是不忘问道,“你应该有事和我说吧。”
有事?刘清荷一顿,一时没反应过来,但又想到他身旁那机灵的小厮风吟,才悟道,“你也知道了?”
“崔氏让你去见她定没什么好事,她为难你了?”
“为难倒没有,就是问了几句。”
“问了什么?”
刘清荷下意识想回答,但见宋辞那眼神似乎有些不对,怎么掺杂了一丝玩味,遂她瞬间明白了,挑眉道,“你知道还问我。”
宋辞听着刘清荷少有地嘟囔,那心里逗弄她的心思也就越发更盛了。
“崔氏问你,你应该这样回答,就说…我们屋里的木桶够大,容得下两个人。所以不必叫多次水,这一次水两人洗,不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