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逸婉的肩膀微微颤抖着,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不断落下。她看着楚逸苒,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感,有思念,有委屈,有欣慰。 “逸苒,这些年我过得好苦啊。”楚逸婉哽咽着说道,“自从远嫁海国,我便远离了家乡,在陌生的地方独自生活。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风俗不同,语言不通。我时常思念着你们,思念着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日子,思念着楚国的一草一木。” 楚逸婉微微扬起头,仿佛在回忆那些痛苦的过往。“在海国,我虽贵为公主,却也处处受限。海国君王并不喜欢我,对我总是冷淡疏离。而其他妃子们更是对我百般排挤,处处刁难。我在那宫中举步维艰,日子过得无比艰难。” “这次我回来,实是无奈之举。海国如今局势艰难,急需楚国救济。我想着或许能为海国寻得一丝生机,也能借此机会再见到你们。”楚逸婉满脸愁容地看着楚逸苒。
楚逸苒的眼眶也忍不住湿润了,她上前轻轻抱住楚逸婉,温柔地说道:“姐姐,现在你回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管怎样,我都会帮你的。” 楚逸婉靠在楚逸苒的肩膀上,缓缓诉说着这些年的经历。“我一直寻找着机会回到楚国,回到你们身边。如今,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看到楚国如今名声在外,我真的很开心。” 楚逸苒静静地听着姐姐的诉说,心中充满了心疼。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保护姐姐,让她不再受到任何伤害。
她紧紧握住楚逸婉的手,眼中满是坚定。 “姐姐,既然在海国过得如此不开心,不如与那海国君王和离吧。在海国,君王不喜欢你,对你冷淡疏离,其他妃子还排挤你,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你本是金枝玉叶,何苦在那里受这般折磨。回到楚国,你依然是楚国的大公主。”楚逸苒言辞恳切地劝说道,眼中满是对姐姐的疼惜。 “姐姐,回到楚国吧,你可以重新做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公主,不必再为那些勾心斗角而烦恼。在这里,有家人的关爱,有熟悉的环境,你一定会过得很幸福。”楚逸苒继续说着,试图打动楚逸婉。 楚逸婉听了楚逸苒的话,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和挣扎。她并非没有想过和离,只是这其中牵扯众多,让她难以决断。一方面,她确实在海国受尽了委屈,那些日子如同噩梦一般缠绕着她。她也渴望回到楚国,回到家人身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可另一方面,她深知和离之事非同小可,不仅会影响两国关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后果。她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顾大局。 “逸苒,你的心意我明白,可是和离之事并非那么简单。我若真的与海国君王和离,楚国和海国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甚至引发战争。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之快而让百姓受苦。”楚逸婉忧心忡忡地说道。 楚逸苒却不以为然:“姐姐,难道我们楚国还怕了海国不成?他们若敢因此而挑起战争,我们楚国也不是好欺负的。直接灭掉他也不难。再说了,他们海国君王如此对待你,本就是他们理亏。我们又何必顾虑那么多呢?” “逸苒,你还年轻,不懂得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两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还要为国家和百姓着想。”楚逸婉无奈地说道。 楚逸苒看着楚逸婉如此纠结,心中更是焦急,“姐姐,难道你就打算一辈子在海国受苦吗?你就不想为自己争取一下幸福吗?我真的不忍心看到你这样痛苦下去。”楚逸苒的声音中有一丝急切。
“逸苒,你的关心我都懂,但是这件事情我真的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我不能冲动行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楚逸婉温柔地说道。
此时太后正端坐在华丽的宫殿中,手捧着一杯香茗,楚逸婉可能要与海国君王和离的消息时,她手中的茶杯瞬间滑落,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太后瞪大了眼睛,满脸震惊之色。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公主和离?这简直是胡闹!” 太后猛地站起身来,脸色铁青。
“公主和离,这可是关乎两国关系的大事啊!怎么能如此简议?”
太后满脸怒色,坚决反对道:“胡闹!公主和离乃是大事,岂能如此草率提出?且不说这会影响两国关系,单是公主的名声也会受损。”
楚逸苒这次没顾及着老人身份,毫不畏惧地看着太后,反驳道:“太后,姐姐在海国受尽委屈,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她受苦吗?和离又如何?难道楚国还怕了海国不成?”
太后气得浑身发抖:“你这孩子,怎如此不懂事?两国联姻,关系重大。岂能因一时之气就轻言和离?”
楚逸婉看着太后和楚逸苒为自己争吵,心中更是痛苦不堪。她跪在太后面前,泪流满面地说道:“太后息怒,逸苒也是心疼我。但此事确实不可草率决定,还请太后容我再想想。”
太后看着楚逸婉,语气稍稍缓和:“你起来吧。此事需从长计议,切不可冲动行事。”
楚逸苒却依旧不甘心,她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楚逸婉拉住。楚逸婉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