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的速度其实算不得快,不过每小时一百五十公里的时速前进,高度保持在离地面二百多米的低空区域,在确认风向为逆风时,借助逆风将噪音消除掉一部分,而外面的暴风雪裹挟的狂风声以及时不时机枪碉堡后打过来的冷枪冷炮使得鬼子方面也是不胜其烦,十二架直升机从头顶飞过去也没啥问题。
米2上面没有装载火箭弹和机炮,甚至连机载机枪都没有,尽可能减轻重量拿来装载t-45动力装甲和涅托以及配套的防寒设备和支援装备。
十二架米2搭载着的是二十四台动力装甲和两位涅托以及大量配套的支援装备,一台t45的重量在120KG加上穿着的禁卫军女仆那就是180公斤。
t-45是辐射世界观里第一种成功部署于前线并参加2067年实战的动力装甲,其动力系统是用小型能量电池供能,后来这一系统被west tek研发的内置微型核融合反应炉所取代,设计上由于缺乏先进的动力系统设计,结果就是限制了穿戴者的敏捷性散热性能也不尽人意。
在辐射世界观里的情况下也就是比一般的掠夺者靠俺寻思整出来的动力装甲(那些垃圾按常理来说不应该能动得了啊)和不穿动力装甲的人要好一些,当然穿着动力装甲意味着你在面对大型猎食者比如死亡爪、泥沼蟹、泥沼蟹女王能有一战之力。
这就是质变,从无到有的质变,极为重要。
穿着动力装甲意味着你能在战场上需要敌人动用81mm的迫击炮亦或者调动100mm火炮对你进行压制,本该去做压制一个排的步兵任务的火炮被浪费在你一个人的身上,那么从战场局面来看这就是一笔好买卖,更何况敌人的轻步兵根本无力阻挡你的前进,只能眼睁睁看着你肆意收割他们的人头。
现在米2的速度飞快,当然米2算不得什么好直升机就是了,在苏联崩溃后,开润到秋明的卡冈和赫玉米以及一众科研人员凭借当初布哈琳搞的西伯利亚计划打下的工业基础迅速恢复生产,随后开始对卫国战争失败的一系列经验总结,并带着那些缴获来的日珥曼佬装备进行仿制和研究。
通过对缴获来的龙式直升机进行逆向工程,再以米里设计局进行重新设计,最终设计出来了米1直升机和其他几款被淘汰的实验型直升机作为技术积累后,得到了卡冈和赫玉米的认可和资金支持后,继续开发出来的新型直升机。
当然和历史上授权波兰生产不同(tNo的波兰不仅仅灭国,现在日珥曼佬已经在那里建造集中营开始图图波兰人了)这里的米2当然是优先装备给了……卡冈的集体农庄,没错,自从卫国战争失败以后卡冈就捡回来了当初斯大林给他书写一份份报告以及和托洛茨基的争执和会议报告,开始按照斯大林设想之中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工农剪刀差快速工业化”“强制农业集体化”发展。
于是这些米2被改造成了农业直升机在秋明的原野上开始施肥和浇灌工作,华西列夫斯基也通过和秋明之间的贸易来换取了十二架极为宝贵的米2直升机,用的资源还是秋明缺乏的麦克罗沃(在疯王叛变前)生产机器机床。
这些直升机本来华西列夫斯基以为很快就要面临淘汰,因为零部件一直缺乏,好在苏佐这边连夜组织生产女仆通过八级工的手工搓零件手段暂时保证这些直升机不会出现太大问题,所以到现在一年的时间内,这些直升机还能正常工作。
鬼子在乌里雅苏和自然是有雷达站的,雷达站也的确在恪尽职守不断扫描着整个蒙兀的天空,只是产生的波长相对来说较短,扫描的高度也保持在三千米到一万五千米左右,距离测定精度误差在150米,其实这个高度没啥,基本上二战后期的第一代喷气机和活塞螺旋桨飞机都能达到这个高度,三千米高度也是同理,再往下基本上就要贴着地面前进了。
机场更关注的是此时此刻在库苏古尔湖那边的两架核子米格同十二架火龙战轰的对抗,雷达站也在核子米格从陆行舰甲板上起飞后才发现了这两架飞快的喷气式战机,一时间机场内剩下的飞行员正准备登机,可开到半路就遭遇到了暴风雪,极端恶劣天气对于一代喷气机的威胁实在太大,为此他们的支援也是中道崩阻。
此时此刻米2在进行了一个小时半的飞行后,天色也彻底暗了下来,直升机在雪花飘扬的夜空中连一点光源也显现不出来,好在有着随行的无人机在用通讯频道不断提醒飞行员他们的位置,相撞事件和迷路事件这样的变数才能得到最大可能的避免。
乌里雅苏和就在海拔平均3000米往西北延伸成一条直线的杭爱山脉山脚下,对着漆黑天空打着瓷白色探照灯就在一片漆黑中极为显眼,对于飞行员来说就是如此。
在黑夜之中,两位涅托打开了夜战模式,她们的瞳孔切换成了热成像在指挥机内的机舱内不断标记潜在的防空火力和有探照灯的炮楼。
“游击队的情报标注这里是鬼子的飞行员宿舍,这里是停放喷气机的机库,这里是油库和弹药仓库。”
当然,这些区域不会放在同一个地方,相隔距离都在一公里范围内。
这些目标优先级当中,飞行员所在的宿舍是最高,其次是油库,再其次是机库,最后才是弹药仓库。
因为很简单,飞行员是很难补充上来的,老生常谈的话题,一个飞行员的训练成本是飞行员等重的黄金;油库的话则是因为蒙兀地区,没有油田而没有油田也没有燃油精炼厂,所以专门供给飞机的航空燃油也是极为有限的,被干掉只能从后方拉过来,可蒙兀没有铁路那就要猴年马月去了。
机库里的飞机,倒是可以用汽车,运载飞机的零部件拉到机场在进行现场组装,所以优先级排在最后面。
弹药仓库就不用说了,通用的枪子都没准备好,还打什么仗,干脆用烧火棍打吧。
“首先得要ban掉鬼子的防空火力,鬼子的目力防空很容易引来大批的鬼子。”
“的确如此,八八式75mm防空炮固然笨重,产生的噪音太大,能够在一公里范围内击穿谢尔曼的正面装甲,如果米2被发现必然也会是毁灭性打击,目前无法确定可能会对t45装甲产生威胁。”
“机场周围有一个步兵大队常驻,一旦被发现有敌方特种突袭,那么肯定会采用重武器攻坚的模式,指望我们用彩六那样的防守只会是等死。”为此指挥机中的参谋克利姆如此分析。
指挥机里的是克利姆这个总部下派的参谋女仆和两个禁卫军以及两位涅托。
凯瑟琳和伊莎贝拉一副你说是就是的姿态,全程没有插话。
苏佐穿越过来的时候,俄军VdV突袭基辅机场最终团灭的情况也是有所了解。在被发现的情况下折兵损将不说,随后就被周围集结过来的乌军大部队绞杀,机场跑道也无法降落大型运输机运来重型装备最终导致精锐的空降部队团灭。
“所以我们有两种潜入方式,”
对此,伊莎贝拉面无表情伸出两根手指。
“第一种,超低空躲开雷达然后在一公里开外停下,放一队人去拔掉防空火力再突进去。”
这个方案看起来可行,如果搁在没有暴风雪的情况下作为第一选择没有太多问题,可现在可见度那么低,到了一公里外没有卫星即时定位t45装甲在哪里都不清楚,可视度也在几百米,容错率太低。
“那么第二个呢?”克利姆参谋问道。
“第二个就是我们几个坐着现在的指挥机,以距离地面五十米的高度避开雷达扫描,突入机场跑道一个急停甩尾然后开始给防空炮送温暖。”
凯瑟琳接过伊莎贝拉的舌头说出来的方案也是出奇的离谱。
“你们不会指望总部同意你们这个离谱的方案吧?”
“啊啊,指挥官那里已经全盘同意了我的作战方案。”
“他一个不懂军事理论在后方待着的家伙当然会同意啊!”
“那么该坐稳了。”还没等克利姆吐槽,伊莎贝拉已经坐在了驾驶座上开始调试水平仪。
整个直升机开始下降。
“他妈的他妈的他妈的他妈的他妈的他妈的他妈的呀!”克利姆也只能坐在靠近舱门的座位上系好安全带无能狂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