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朝廷如何讨论,当诏书下发之后,段尘破虏校尉的封赏也正式到位。
虽然官职在这个时代没了太多作用,但至少他有了一定的名声,而这点名声对于他招揽人才还是有些作用的。
颍川书院
“你说你家主公就是这个新加封的破虏校尉段尘?”
一位看起来像是刚刚加冠的青年,脸色消瘦苍白,但眼神确是神采奕奕完全看不出身体的虚弱样子。
他拿起手中五石散,习惯性的边说边给对面的魁梧汉子递过来了一些。
“正是,我们主公便是退乌桓平鲜卑的段尘,如今的破虏校尉。”
太史慈有些兴奋,没有想到找了几个月终于找到的郭嘉,还听闻过段尘的名声,这就好办了许多。
“我与你主公从未相识,为何要来招揽我?”
郭嘉疑惑问道,他一介寒门,虽然自誉为天下一流文士,但却因为出身并不受重视,本想要北上投靠袁绍,却没想到刚刚准备出行就被太史慈拦住了。
“破虏校尉段尘?”
他翻遍脑海,却从来没有一点思绪,他与这个段尘从来没有交集。
“主公早年游历天下,曾经抵达过颍川书院,早就听闻此书院人才辈出,自然处处关注。”
“最近偶然听闻书院有一才子名为郭嘉,主公仰慕,便派我来请您出山辅佐。”
太史慈早就找好了理由,在这个时代,由于有了文士和武将体系,很多的能力能直接看出来,自然就好解释了许多。
“哼,我看你主公不止是过来请我出山的吧,能够派出你这等武将,又有100全甲重骑兵,还真是让我受宠若惊了。”
郭嘉冷哼一声,颍川书院不仅仅他,什么荀彧荀攸之辈,这些可都是出了名的大才。
他不过一介寒门,怎么可能被如此重视,恐怕是这段尘看他背后无家族势力好欺负罢了,就强行要将他掳走。
“先生这就错怪主公了,主公破鲜卑之时,常常感叹辽东武强文弱,虽然武将有关张两位猛将,但文臣仅有简雍王恒二人辅佐,且都不精通军略,实在是独木难支。”
“主公渴求得到谋主军师,且早已听闻奉孝有大才,这才派我奔驰千里前来请先生出山。”
“至于我本身武力,和100重甲骑兵,则是主公担心奉孝安全,又考虑到接奉孝家人,这才专门带上的。”
太史慈当初能够智勇救太守,自然是会说话的,如果派了张飞过来,恐怕不会废话太多,但是太史慈他更多考虑到了之后相处问题,于是就说些好听话来。
郭嘉心中明白,眼前这位二流武将,放到整个中原也少有敌手了,加上100铁甲骑兵,哪怕强行掳他突围出去,直接北上辽东,恐怕也无人能够阻拦。
不过,这些天随着段尘名声传遍中原,他们书院各大人才对于段尘行径也多有了解。
有的世家子弟不齿于他的杀伐果断,说其刻薄寡恩,而有的也看到了他心系百姓,治理辽东每每有新奇政策,往往能有奇效。
而郭嘉更多的则是放到了段尘的战略处理上面:
“段将军哪怕不需要我们这些所谓文臣,却也不简单,敢于收拢鲜卑屯田草原,以耕化牧,此计如果能够实现,恐怕其功绩不下封狼居胥。”
太史慈也跟着连连称赞,他这些天跟着段尘是彻底服了,忠诚早就上涨到了90,段尘这次让他带兵过来,除了找郭奉孝,也是来接他老母去辽东享福。
对他也算是恩重如山了。
“我家主公雄才大略,当初进攻辽西之时···”
随之,太史慈又将段尘围辽西而救百姓的事迹一一交代,这放到这个时代,可都是响亮的名声。
郭嘉听后,自然也是眼前一亮,没想到这位新任的破虏校尉,也有如此能力。
“子义将军也是深明大义啊!”
他不由的也对太史慈多了几分敬重,这位武将有勇有谋心中又有大义,加上关张两位一流武将,这段尘武将家底确实厚实。
“既然如此,那就去辽东看看吧。”
没有多想,他直接拿起早就准备好的行李,在太史慈难以想象的震惊表情下走出门去。
“子义,怎么不走了?”
眼见太史慈呆愣在原地,郭嘉笑着回问。
“走,这就走!”
太史慈实在没有想到,本以为要多费些口舌甚至直接掳走,却没想到这位郭奉孝如此积极。
不过对于郭嘉来说,他心中有更多的想法。
他是要辅佐明主一统天下的,而当今天下的明主在他看来便是曹袁两家,其它哪怕英明神武,也无一统天下的根基。
天才的战略家总会从全局考虑选出最合适的有机会的人。
而像是诸葛亮这种妖孽战略家更是直接选择人,带着人创造机会。
原先在郭嘉看来,辽东无论哪方势力,终究只能割据一方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和心。
但现在不一样了,段尘收了鲜卑而屯田草原。
他可不会认为段尘是“玉米小夫”,如此明主做什么绝对会有根据,加上之前段尘治理辽东的各种奇异,和郭嘉本身对于天下地理的了解,他也相信这件事情能够办到。
收服鲜卑屯兵辽东的段尘,和堪堪占据辽东国辽西郡二地的段尘不是一个概念了。
一个是只能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一个是虎视中原的辽东雄主。
“破虏校尉段尘?”
想到这个名字,郭嘉不由面带微笑,
“或许这天下角逐的中心,并不是在这中原呢?”
他有了试一试的心思·····
辽东重骑兵的马蹄声再次在中原的土地上踏响,这次他们带回了一位来自中原的天骄。
·····
“倭国准备彻底吞并【大化改新】了?”
段尘从军部听到了这个让他意外的消息。
“倭国的军舰配合着北方的陆军已经先后吞并朝鲜和契丹,此时一南一北随时准备围攻大唐了。”
张道北严肃说道。
此时的大唐处于晚唐时期,黄巢起义被平定,皇帝已经彻底被朱温控制,本应该马上进入到五代十国的剧本了,但却没想到出现了这个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