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上回县令家婆子的话,刘小冬便打算直接带着几个人去敲他家的后门。
早晨进门的时候,守军看几个人各自背着一个筐,毫不犹豫地就拦住了。
“卖货的吗?卖货的每人多交两文入城费。”那守军面无表情的大声呵斥道。
刘小冬一听每个人要交两文钱的入城费,难以置信地张嘴就说:“我滴个黄土大老爷的,还要入城费?”
她完全没想到进城还要交入城费,那她上次跟家里来交粮税的时候难道每个人都交了入城费?怎么她没听人说起过呢?
这真是可恶,进自家城里还要交过门费,可真是没天理了不是。
那守军听她这个黄毛丫头说着没见过世面的话,嗤笑道:“你可是说对了,这个城就是我们黄天大老爷的。”
刘树怕刘小冬再说话招来板子,慌忙解释道::“军爷息怒,我闺女人小,没进过城,你大人不要跟小娃娃一般见识。我这就交这就交。”
说着他便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头,打开之后,刘小冬就看到布头里躺着几个铜板。
刘树数了七个铜板,递给守军,陪笑道:“军爷,这是我俩的,一人三文,”他指了指自己和刘小夏,“这是我两个闺女的,她们年纪小,不识数,就跟着进城来长见识的,你看是不是还是按往常的小孩半文钱算。”他把几个铜板卑微的捧着递上去。
那两个守军先是看了看对方,然后其中一个便拿起他递过来的同伴,满脸嫌弃地对他说:“赶快走吧,大清早的,别给自己找不痛快。”
刘树嘴上说着“谢谢”,手下忙拉着几个孩子快速地通过城门,连拉带拽地快速离开了城门。
刘小夏和刘小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惊吓,她们以前只听说守城门的守军非常恐怖,这一回算是见识到了。
只有刘小冬一肚子气,生意还没做,就白白掏出去七文钱。
刘树跟她说,平常农户进城一人一文钱,小孩子半文钱。
要是有农户进城卖货,就加收两文钱。
至于商户,他不清楚要交多少,但听说更多。
刘小冬心里一算,入城费三文,加上摆摊的临时摊位费五文钱,再加上收的十五税一的商税,好家伙,这县城是个吃人的存钱罐啊。
恶心死了,太恶心了。
农民赚钱本来就不容易,卖点自家地里产的农作物,被连续盘剥三次,真是可恶。
难怪农民一直穷,这种连小本生意都不算的自产自销初级农产品,本来就赚不到几个子,这么一搞,农民直接不进城了。
好嘛,她算是知道为啥房家洼子那么穷,家家又没啥“上进心”了,原来症结在这里呢。
头几天交粮税见收粮的官差特别规矩,她还以为她走运了呢,投射到的这个县城有个好县令,今天一看,是她狗眼看错人了。
越想越气,她在心里以后要多卖东西给县令家,把他的钱全部赚过来。
哼,你不是喜欢收费吗?那我就把你收的全部赚回来。
我有的是从你口袋里掏钱的法子。
刘小冬气鼓鼓地带着几个人一路转到了县令家的后门,刘小夏使劲敲响了门。
不一会,一个小厮打开一条缝,连人都没看到,就问:“谁?”
刘小冬中气十足地喊道:“我们杜婆婆,麻烦你转告她一声,我们答应来给她送脆柿子的,房家洼子村的。”
说完,那小厮把门一关,走了。
刘树没见过,见他把门又拴上了,担忧道:“冬丫,他这不会是不买了吧。”
刘小冬还在气头上,压根没听到他爹说什么。
刘小秋安慰他:“爹,上回是婆婆主动问我们要的,既然她讲好了,就不会不买的,你放心吧。”
刘小夏也安慰他:“二叔,你别担心了,他家是县令家呢,不会讲话不算话的。”
刘树心里还是有点没底,他从小到大可是没少听长辈们说当官的没几个好心眼的,全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玩意,说话不算话的事做得可多了。
几个人心思各异,等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门又开了。
刘小冬看来人是一个穿着青色裙子梳着整齐发髻的年轻女子,面相看上去二十岁的样子。
“你们就是杜妈妈说的卖柿子的吗?”那女子问道 。
“正是,杜婆婆头两天从我们这里拿个二十多斤的柿子。”刘树拱手回答。
于是那女子便指使后面跟着的两个小厮把门打开,让门外站着的几个人进来。
几个人就在这门廊内,与她做起了交易。
那女子看了看几个筐里的柿子,拿在手里掂量几下,又翻来覆去的打量。
刘家几个人也不说话,就一直盯着她拿柿子的手在看。
刘小冬看她这一番操作,猜想大概是县令家的丫鬟之类的,于是就说:“姐姐可以先尝一尝,我们家的柿子又甜又脆,包好吃的。”
那女子一听,笑了出来:“小丫头,嘴巴倒是会说。”但她并没有吃,把柿子放回筐里,“怎么卖的?”
刘树忙接道:“跟杜婆婆说好的,卖给她只按四文钱一斤。”
那女子上下打量了一下他,没说话,便让小厮开始称重。
两个小厮把扁担套进秤的拉绳上,用秤勾勾住柿子筐上的背绳,再抬起来,然后那女子便去挪动秤砣。
刘树,刘小夏和刘小秋不约而同地伸头去看,刘小冬心里好奇,也昂着头去看。
她在未来是会使用这种老式的秤的,但具体秤货还是头一次。
三筐柿子称完一共八十六斤,再减去三个筐的重量四斤六两,柿子共计八十一斤四两。
那女子便开始掏出钱袋数钱。
“一斤四文,十斤四十文,八十文……两个八十文……”
刘小冬见她算的有点慢,直接道:“姐姐,八十一文,共计三百二十文,零头四两就抹了。”
那女子被她打断,脑子里算到半路的账目直接被打乱,心里有点恼怒,但听她说一共需要三百二十四文的同时又抹掉零头的时候,怒火便消失了。
她数了二十四枚铜钱,又拿出三串,再在心里算了一遍,确实没错,便将钱递给了刘树。
刘树哪里见过这么多钱,眼见着钱到他面前了,人还在发傻,站他两边的刘小夏和刘小秋便双手接过,一人一句:“谢谢姐姐。”
那女子也没异议,又把二十四枚铜钱递给刘小冬:“小姐儿,很聪明啊。”
刘小冬双手捧住钱,往面前的小口袋里顺势一倒,笑着回道:“姐姐,你真好看。”
钱到手,那说两句好话就一点也不费事,刚才她被入城费气到了,想直接涨价的,但听到他爹说跟杜婆婆说好的,就忍着没涨价。
生意,讲究的就是一个长久,本来她想着,今天要是见到上回的杜婆婆,那一斤的零头肯定也就抹了,但是来的是这个丫鬟,那她就不客气了。
这四文钱,就当补贴她们三个小孩的入城费了。
那女子让两个小厮把柿子抬头,便准备送人关门。
刘小冬这时候发话了:“姐姐,这柿子我们还能再卖一次,后面就没有了。”
那女子正要关门,听她这么一说,关门的手顿住了:“这是为何?可是这柿子有什么问题?”
刘小冬笑着解释:“姐姐,柿子没问题,是再用来做漤柿子就不合适了,不过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会来卖柿饼,麻烦你帮忙转告杜婆婆一声。”
那女子想了一下,点头应下,便把门关上了。